第0449章 我欲更衣
作者:甲青      更新:2020-03-16 07:00      字數:4686
  蜀漢之莊稼漢最新章節

  諸葛亮看著那小子一副不以為然地模樣,心裏也是有些無奈。

  雖然他沒說出來,但看此子的神情,自己也能猜想出對方心裏在想什麽。

  不僅僅是他,隻怕世人皆是如此認為既然這小子都不怕名聲有礙,自己堂堂一個大漢丞相,難道連此子都比不過?

  想到這裏,諸葛亮又是自失一笑。

  千百年後,世人毀我也罷,讚我也罷,自己都早已化作塵土,又何須在意這些?

  “還有一事,我欲想與你說。”

  諸葛亮目光落到案幾上的圖紙,又開口說道。

  馮永“唉喲”一聲,捂著肚子就想起身往外走,“丞相,我肚子有些疼,想去更衣……”

  諸葛亮眼睛瞟了他一眼,“不想娶關姬了?”

  馮永才站起半個身子,又緩緩地坐下,“我覺得,還是先聽丞相的教誨比較重要。”

  “哪來什麽教誨?”

  諸葛亮搖了搖頭,又看了一眼馮永,“你的師門教你的東西已經夠多了。小小年紀,臉皮也不知道是怎麽曆練出來的。”

  “南中七郡,如今唯有越一郡平而複反。今年已有王士、龔祿兩位郡太守歿於越。”

  諸葛亮說到這裏,也覺得有些頭疼,“如今越郡南邊各縣的縣令縣長,都不敢去上任。若是我再帶兵前去,太過興師動眾不說,就算是再平一次,若是沒人鎮守,隻怕也是會反複。”

  “故我想著,讓一人率軍前往,平亂後鎮守此地。所以此人不但要有領兵之才,更重要的是要有撫民之能。”

  說到這裏,又再看了一眼馮永。

  馮永心裏一突。

  想起自己帶著精兵,在亂民麵前隻能自保,馮永心裏實在是沒什麽底氣。

  於是他小心翼翼地開口問道,“不知丞相打算讓何人前往?”

  諸葛亮聽到這話,臉上露出失望之色,搖了搖頭,說道,“目前暫無合適人選。如柯太守馬忠一般的人物,卻是難得。”

  “原本關興倒是個不錯的人選,可惜的是他如今正在調養身體,卻是不再適合出征。”

  上馬領軍,下馬撫民的文武雙全之人,本就難得。

  此子善撫民,他身邊那幾人有文有武就罷了,對他的話還能言聽計從。故讓他們幾人一起過去,那也差不多,而且他們幾人年紀都不大,正好可以拿那蠻夷之地來曆練曆練,一舉兩得。

  可惜的是,這小子也不知怎麽想的,竟然當做沒聽懂自己的話。

  馮永當然聽懂了諸葛亮的意思,但他自有想法。

  知道自己不會領兵隻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諸葛亮南征完了就準備北伐啊!

  所以能不離開漢中,才是最好的選擇。

  於是他努力地想了一下,記得蜀漢後期有幾個和南中有關的人好像都姓張。

  “我記得原益州郡太守張裔張公不是回到大漢了嗎?”

  “張君嗣乃是文吏之才,為人機敏,帶兵卻是有些欠缺。”諸葛亮搖頭道,“不然也不至於被雍綁往東吳。”

  張君嗣就是張裔,前幾年被任為益州郡太守,在赴郡上任途中,被雍捉住,然後押送給吳國。

  “丞相可知張翼?”

  記得張翼後麵好像也在南中幹過。

  “張伯恭確實算得上是帶兵之人,又頗識大體,可惜其人執法苛刻,隻怕不能服眾夷之心。南中不比他處,要有威,亦要有德。若是張伯恭去了,光施威而不施德,夷人定然會反。”

  諸葛亮繼續搖頭否決,“再說了,他如今乃是梓潼郡太守,把他調去越,梓潼郡又怎麽辦?”

  “還有一個張嶷。”

  馮永脫口而出地說道,如果前麵兩個都不是,那這個應該就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玩三國誌遊戲時他記得這三個姓張的都是不錯的人才,而且好像這三個人都和南中有關。

  “張嶷?”

  諸葛亮疑惑地看了一眼馮永,“此人是誰?現在何處?”

  馮永“啊”了一聲,“丞相也不知麽?”

  “你自己提出來的,怎麽反問起我來了?”

  諸葛亮眼中閃著懷疑。

  “哦,是這樣,我也是在哪裏聽說過此人名聲,卻是一時想不起來了。”

  馮永慌忙裝作失憶狀地撓撓頭,同時心裏在想著,“張嶷這個時候難道還沒出頭?”

  諸葛亮沉吟了一下,卻像是想起了什麽,眼中的懷疑之色卻是更濃,對著外頭喊了一聲,“來人,請楊參軍過來。”

  楊儀很快進來,對著諸葛亮行禮道,“楊儀見過丞相。”

  “威公不須如此,此間沒有外人,坐。”

  諸葛亮讓楊儀坐下後,然後開口問道,“威公,你可曾聽說過張嶷此人?”

  楊儀在劉備稱漢中王至稱帝這段時間,曾擔任過尚書,掌管秘記、章奏及吏民等事,故對蜀中各郡縣官吏較為熟悉。

  此時一聽到丞相說起這個名字,略作一想,便開口道,“張嶷乃是巴郡人,出身孤微,卻是個豁達豪壯之輩。先帝定蜀之際,山賊乘亂寇犯縣邑。”

  “當時縣長舉家逃亡,身為縣功曹的張嶷,冒眾賊刀槍,攜負縣長夫人,殺出血路,令夫人幸免於難。由是顯名,如今乃是巴郡從事。”

  郡縣下邊的官吏無數,楊儀卻能一口就道出張嶷的來曆,其才思竟是敏捷如斯。

  “竟是這等壯士?那豈非有趙子龍之風?”

  諸葛亮挑了挑眉,再看向馮永,心道此子怎麽哪裏都能找出才俊?

  馮永卻是沒注意到諸葛亮的眼神,他有些好奇地看向對麵的楊儀這就是那個有才而不能容人,最後落個自殺而亡的小人楊儀?

  “丞相此言過矣!趙老將軍於曹賊的千軍萬馬中攜負陛下殺出重圍,又豈是那張嶷所能比的?那山賊,說白了不過是一幫亂民,如何能比得趙老將軍所麵對的曹賊精兵?”

  楊儀笑道。

  諸葛亮卻是沒有接楊儀的話,隻是對著他略一點頭,算是回應。

  然後又對著馮永說道,“張嶷,不過是一郡從事,乃是由州刺史自行辟之,連朝廷正式任免都談不上,你又是如何得知的?”

  “哦,南鄉縣縣尉的黃崇,不正是巴西郡人士麽?當年我與他閑聊,曾問起他巴郡之事,故這才得知這麽一位勇壯之士。”

  巴東郡巴西郡和巴郡,合稱三巴。

  以前皆是同屬一郡,一分為三是近三十年才發生的事情,所以有很多時候,人們常常還會把它們聯係到一起。

  諸葛亮聽了,這才點點頭,“原來如此。不過張嶷此人,雖是勇壯之士,可惜官職過低,若是越級授之以郡太守之位,隻怕遭人非議,你的提議,卻是有些冒失了。”

  “是,是永有欠考慮了。”

  馮永隻得低頭認錯,同時提醒自己要小心說話,免得再說出自己解釋不清的話來。

  諸葛亮心裏也歎了一口氣,雖然如今大漢政令皆出自於丞相府,但自己卻要越發地謹慎小心行事,一切須要按規矩而行,公平行事,免得出了差錯,落人以口實。

  先帝可以越級提拔官員,但自己不行。這個張嶷就算是再有才,也得立了功勞,才能授之以職位。

  若是不按規矩行事,不出差錯還好說,但真要有個什麽閃失,世人群情洶洶,口誅筆伐,那幾乎就是鐵定的事情。

  所以寧可穩一些,也不可有冒失之舉。

  “馮郎君竟然舉薦張嶷為一郡太守?”

  楊儀聽到這話,失笑道,“馮郎君才高則高,卻是年少了一些,見識有些短了。殊不知,那張嶷出身本就孤微,因為救縣長夫人一事,這才有了些許名聲。”

  “能從縣功曹一躍而成州從事,已經是越級而授職,若是突然再授太守之位,未免會讓人說丞相不明法度,此過矣。”

  過你妹!

  聽了這話,馮永心裏頗是有些不悅。

  這楊儀,果然擅長得罪人。

  雖然語氣客氣,可說出的話卻是一點也不客氣。

  明著說自己年少,其實就是在那裏擺他的老資格。

  竟然還在丞相麵前直接說別人見識短,會不會說話?老資格了不起嗎?

  馮永又看了一眼楊儀,心想我舉薦誰當官,那是我的事,行不行那是諸葛老妖說了算,關你鳥事?

  竟然還當麵對我指手劃腳,真討厭!

  馮永勉強笑了笑,“是,是永太過孟浪了。”

  說著,又轉向諸葛亮說道,“丞相既暫時無合適的太守人選,永倒是想毛遂自薦,就是怕力有不逮,故想向丞相提些要求,不知丞相能否允許?”

  諸葛亮沒想到這馮永被楊儀這麽一激,卻是激起了他的性子,當下大喜。

  他本意就是想著讓馮永去當這個越太守,隻是剛才看到馮永縮了頭,這才沒有提出來。

  本還想著自己還得再想個合適人選,沒想到這小子突然改變主意,竟然自己主動站了出來,諸葛亮哪有不高興的道理?

  “你且說來。”

  諸葛亮連忙說道。

  “永不擅領兵,故想要些人手幫忙帶兵。”

  “此易耳。”

  諸葛亮笑道,“我知趙廣王訓等人,皆是與你兄弟相稱。此次南征,我觀趙廣王訓楊千萬等人,皆是有領兵之能,你又有統籌之材。”

  “有道是二人齊心,其利斷金。你們兄弟幾個,何止二人?若是能齊心協力,又何愁越不平?”

  馮永雖然知道自己衝動了些,但也不後悔。

  畢竟自己有那麽多兄弟幫忙,身後還有興漢會的眾人,難道還怕區區半個越郡的叛亂?

  曾國藩不也是不會領兵打仗嗎?最後不還是把太平天國鎮壓了下去?能找到幫自己帶兵的人就行了。

  至於南征的事,到時再想想法子吧。

  “不止他們,還有三位。”

  “誰?”

  “柳隱,張嶷,句扶。”

  “柳隱不行,此人我另有他用。張嶷倒是可以給你,還有句扶是誰?”

  “哦,他如今是朱提郡的軍司馬,我觀此人也有幾分本事,故想著讓他跟著去越。”

  “軍司馬不過是郡都尉的屬官,調動倒是簡單。”諸葛亮點點頭,“這個可以。”

  “我還想要越郡幾個縣的縣長縣令之位。”

  “越郡本領有十一縣,如今割了南方會無縣定縣兩縣並入雲南郡,還有九縣,我可以應下你三縣。”

  “成。”

  “還有麽?”

  “哦,還有一事,關家三郎關索,如今重歸關家,我看此人勇力過人,曾大敗夷人第一勇士鄂順,能不能讓他也跟著我去越?”

  馮土鱉得寸進尺,竟是說出這番不要臉的話來,聽得諸葛亮臉上就是一黑!

  我知道你以後和關家是姻親,但就算是你再想幫關家,也要注意影響行不行?

  “還有麽?”

  諸葛亮咬著牙問道。

  “咳咳,還有最後一事。”

  “說!”

  “聽說丞相擒了那高定的妻兒家小?我想著,到時能不能讓我帶去越,那高定乃是越夷王之首,到時我看著能不能用他的妻兒來勸說一下那些夷人。”

  “夷人好鬥,重勇士,若是高定沒被誅殺,此事倒是可以一試,可惜……”諸葛亮搖了搖頭,“隻怕你打錯了主意。”

  柯郡有馬忠,永昌郡有王伉和呂凱,按自己的計劃,再降服高定和孟獲,越郡和益州郡就可以完全平定。

  可惜的是,三郡都成功了,偏偏越的高定卻是寧死不降,這才造成了越沒人能服夷人之望的現象,導致越南部平了複反。

  “丞相莫要忘記了,我方才所說的,那關家三郎君,曾大敗鄂順,生擒那鄂順於味縣城下,救出呂凱。”

  馮永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說道,“後來我與那鄂順有過交談,知其曾深受高定大恩。故我與他有過約定,隻要能讓他得見高定妻兒,並且保他妻兒平安,他就聽命於我。”

  “此人乃是夷人第一勇士,又是高定手下第一猛將,在越素有威名,若是讓他護著高定妻兒到越,想來定能領越不少夷人聽命。”

  挾天子以令諸侯嘛,曹老板已經做出了榜樣,馮永也可以依葫蘆畫瓢啊。

  諸葛亮聽到這裏,猛地站起來,“你竟是早有此等打算?”

  “沒啊,隻是剛剛才想起來。”

  馮永一口否認。

  我信了你的邪!

  諸葛亮瞪了他一眼,心道你明明早就考慮過此事,竟然第一時間還不願意出頭,當不是人子所為!

  馮永心裏卻是想著,我本是計劃讓黃崇當堂郎縣縣長,再讓鄂順當個縣尉,以保堂郎縣的安寧,卻是沒想著要幹這麽一票大的。

  想到堂郎縣,馮永不由地又看向諸葛亮,開口道,“丞相,永還有一事……”

  諸葛亮不由地一哆嗦:你小子有完沒完?!

  “我欲更衣!”

  大漢丞相卻是不想再讓這小子再提要求,轉身就要走到後頭。

  誰知馮土鱉喊了一句,讓大漢丞相竟是連更衣都不去了,生生地又轉過身來。

  --上拉加載下一章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