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王師到來
作者:甲青      更新:2021-07-07 17:12      字數:6847
  雖然說能跟著關將軍到達這裏的義從軍,基本都已經算得上是涼州軍的第一預備役。

  ??但是他們比起涼州的正規軍,還是相差太多。

  ??比如說騎軍衝陣時的協作,追殺時的效率……

  ??雖然不知道漢軍的騎兵為什麽會從後麵冒出來,但山上的魏軍明白,自己的後路已經被人斷了。

  ??山下築起的壁壘,隻顧著防前麵,沒能防住後麵。

  ??漢軍驅趕著潰兵,從後方反衝了山腳下臨時築成的營寨。

  ??原本躲在壁壘後方的魏兵,現在成了擋在壁壘前麵,如何能擋得住騎軍的衝擊?

  ??劉渾一馬當先,衝入寨內,鋒利無比的槊頭上下翻飛,魏兵莫敢有擋者。

  ??山上山下本是相互呼應,隻是此時講武堂出來的學生們卯足了勁,紛紛親自領著義從軍進攻。

  ??一時間,山上的魏軍竟是纏住,根本騰不出手來,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山下的營寨被漢軍從後方衝入。

  ??三百來人的營寨,哪能擋得住劉渾所率的精騎?

  ??不過一個時辰,魏軍營寨便被告破。

  ??山頭的魏軍被團團圍住,成了孤軍,士氣大降。

  ??晚上的時候,守在山下的漢軍就截獲了十來個偷偷跑下山的魏國郡兵。

  ??而此時,一個更嚴峻的問題擺在山頭魏軍的麵前:水源。

  ??秋日本就幹燥,混戰了一天的魏軍,皆是又渴又累。

  ??到了第二日,漢軍雖不再攻山,但在烈日的暴曬之下,魏軍皆口燥喉幹,唇焦鼻熱。

  ??看著山下的汾水,所有人巴不得跳進水裏,暢飲一番。

  ??在這種情況下,平陽郡太守鼓起最後的力氣,親領魏軍欲衝下山來。

  ??隻是關將軍手握外掛,山上的動靜,早被她看在眼裏。

  ??魏軍衝了兩三次,非但沒能衝破重圍,甚至還把僅有的一點勇氣和力氣全都耗盡。

  ??關將軍在過了午時後,僅僅是讓人一個衝鋒,漢軍就輕易地衝破了山寨。

  ??在混亂中,平陽郡太守親自上陣,不知被誰斬殺。

  ??剩下的千餘名魏軍,皆降。

  ??至此,漢軍的前方,再無任何阻礙。

  ??山口後方的永安城,在得知漢軍突破了山口後,舉城而降。

  ??關將軍分出五百涼州軍領兩千義從軍,一齊守永安城這個山口要地。

  ??同時在魏軍降兵中擇其青壯,得六百餘人,收編為降俘營,協同守城。

  ??其餘老弱,皆遣散歸鄉。

  ??大軍順著汾水而下,平陽(後世的臨汾)聞風而降,臨汾(後世的新絳北邊)不戰而降。

  ??這個時候,一場秋雨綿綿而至。

  ??進軍神速的關將軍,這才不得不在臨汾略作休整。

  ??大雨過後,秋老虎的威風,竟是被一掃而空。

  ??雨後的清晨,微風帶著些許濕意吹來,讓人倍覺涼爽。

  ??這份涼意,甚至讓人感覺到了一絲絲秋意。

  ??此時天宇朗然,紅日映朝霞,乍明乍滅。

  ??身著精製細鎧的關姬,站在汾水邊上,麵容肅靜,看著濁水裹著泥沙,後浪推著前浪,向西奔流,眼中若有所思。

  ??“將軍。”

  ??“情況怎麽樣?”

  ??“稟將軍,末將親自順著汾水走了近十裏,同時也向土人打聽了,汾水雖漲,但並不影響趕路。”

  ??關姬微微頷首,沒有再言語,她的目光,看向東南方。

  ??那個方向,群山盡洗,空翠如滴,層次而列,絕無塵土氣。

  ??好一會,她才突然開口問道:

  ??“石將軍,你說我們當是繼續順著汾水走,還是往南走?”

  ??到了臨汾之後,擺在關將軍前麵的有兩條路。

  ??河東郡與平陽郡以汾水為界,所以大軍若是繼續沿著汾水前行,不用深入河東腹地,可以快速到達龍門渡口。

  ??而另一條路,則是離開汾水,繼續南行,深入河東這個魏國重郡。

  ??河東郡內,有一條凁水,隻要順著凁水而下,最後也可以到達大河的另一個渡口,蒲阪津。

  ??究竟是去龍門渡口還是去蒲阪津,一向果絕的關將軍,此時竟是產生了猶豫。

  ??“兵貴神速……”石苞剛說出這個話,關將軍就麵無表情地看了他一眼。

  ??石苞馬上就磕巴了一下:

  ??“這個……這個道理,將軍懂,司馬懿沒有不懂之理。”

  ??關將軍的神情這才緩和了下來,點頭道:“司馬懿乃是曹操時就侍於曹賊的老人,其人多謀,誠不可小視。”

  ??石苞咳了一聲:

  ??“沒錯,從冠爵津穀一戰就可看出來,平陽河東的賊人早已對我們作出反應。”

  ??“關中的司馬懿,又豈會無動於衷?在末將看來,此時司馬懿就算是沒有派出援軍東渡大河進入河東。”

  ??“至少也已經在大河西邊做好了防備,無論我們走哪條路,西邊的渡口隻怕早就被賊人所據。”

  ??“故與其向西嚐試去搶渡口,不若舍棄汾水,繼續南下進入河東,其利有二。”

  ??關將軍目光一閃:“有何利?”

  ??“一者,若是司馬懿的援軍已經渡過大河,我們可以在河東的平地上與之一決勝負,隻要關中援軍一敗,大軍渡河自是無礙。”

  ??“二者,若是司馬懿自知河東不守,沒有派出大軍渡河,隻管緊守渡口。吾等就在河東大鬧一番。”

  ??“如此,洛陽的曹叡隻怕就要寢食難安了,到時司馬懿究竟前有丞相的大軍逼迫,後有曹叡所促,將軍在側伺機而動。”

  ??“任那司馬懿有通天的本事,亦計無可施矣!”

  ??蒲阪津雖遠,但在司馬懿極有可能已經占據西邊渡口的情況下。

  ??走凁水而不走汾水,大軍可以順便掃蕩河東,甚至可以借此機會,對洛陽的偽帝曹叡產生極大的震懾。

  ??關將軍臉上這才露出笑容:“石將軍所言甚是。”

  ??石苞連忙謙虛道:“將軍過獎了。”

  ??對於統軍大將來說,把希望寄托在司馬懿可能會反應遲鈍這種事情上,本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除此之外,石走私販心裏,可是一直沒放下給河東狗大戶看看什麽叫莫欺少年窮的心思。

  ??至於關將軍,其實也是有些私心:都到這裏了,不回老家祖地看一看,豈不是太可惜了?

  ??關將軍先是下令,讓劉猛領著族人,繼續順著汾水向大河而去。

  ??她則是領著大軍,在臨汾渡過汾水,越過平陽與河東之間的一個山口,向著聞喜進發。

  ??魏國在河東設立了兩個屯田之所,一個是聞喜,由農都尉所領。

  ??一個是河東郡的郡治安邑,由典農中郎將所領。

  ??若是換了在曹操設立屯田之初,農都尉和典農中郎將說不得還能設法組織起屯田客,借由塢堡或者城池,勉強抵抗一番。

  ??但此時曹操已經死去多年,屯田早已非初時模樣。

  ??曹丕稱帝時,特別是在九品中正製設立之後,“郡縣屯田,百姓麵有饑色,衣或短褐不完”。

  ??至於到了曹叡時期,屯田所得,已經由曹操時的官六民四,變成了官七民三,甚至有些地方收得狠了,直接就是官八民二。

  ??相比起不堪重負的稅賦,屯田客府所征發徭役,更是讓人苦不堪言。

  ??治廩係橋,運輸租賦,除道理梁,熯塗室屋,以是終歲,無一日之閑。

  ??誰叫魏國皇帝喜歡興建宮殿呢?

  ??再加上這些年來,魏國曆經數次大敗,為了給前方輸送物資,鞏固邊防,屯田客府更是變本加厲。

  ??於是屯田客生活日益困苦,不少地方相繼暴發了民亂。

  ??各地豪右,又借機侵占田地不止,即便是有不發生民亂的屯田,田客亦多有逃亡,藏身於世家大族,成為隱匿人口。

  ??畢竟豪右在很多時候,隻要什稅五,同時還能幫佃客免去讓人喘不過氣來的繁重徭役。

  ??這種情況下,河東的農都尉和典農中郎將能勉強維持屯田,也就是因為靠近關中,屬於司州,被魏國重視的緣故。

  ??真要逼著屯田客去抵抗漢軍,他們就要擔心自己是有命組織,沒命督戰。

  ??那些田客恐怕極有可能會第一時間在陣前反戈——至少聞喜的農都尉是這麽想的。

  ??這些日子以來,聞喜城的大街上一直有孩童在拍著手唱童謠:

  ??“朝求升,暮求合,屯田貧漢難存活。迎王師,複漢室,漢家子民什稅一,不納算賦悅兮兮。”

  ??(算賦,即人頭稅)

  ??“複漢室,分田地,王師來了衣食足。”

  ??……

  ??童謠之所以是童謠,就是因為它不同與那些高雅的陽春白雪,它是唱給下裏巴人聽的東西。

  ??蒼頭黔首,不知道什麽陽春白雪,但“什稅一,不納算賦,分田地,衣食足”這些話,還是聽得懂的。

  ??不但聽得懂,而且還很喜歡聽。

  ??在有心人的推動下,不過是數日的時間,非但喜聞城的大街小巷都有人傳唱,甚至連屯田的各個塢寨都開始流傳。

  ??在這種情況下,大漢王師還沒到聞喜縣城下,農都尉便早早大開城門,主動派人前往去迎接王師,投身大義。

  ??對於這等棄暗投明之舉,關將軍自然是大加讚揚。

  ??在親衛的保護下,關將軍騎著高頭大馬進入聞喜縣城。

  ??大街兩側,舉著酒水迎接的鄉老士紳,看到關將軍後,皆是大呼:

  ??“恭迎王師!”

  ??關將軍雖知這是農都尉的安排,但臉上仍是止不住地露出笑意,但見她翻身下馬,拱手對眾人道:

  ??“關某受漢家天子所派,領義師擊逆賊,複漢家江山,能得諸位相助,關某不勝感激。”

  ??“關將軍客氣,吾等盼王師,如久旱盼甘霖,如今王師前來,吾等隻有歡喜!”

  ??“是啊是啊,賊子篡逆,吾等苦之久矣!”

  ??關將軍微微一笑:

  ??“吾亦知天下苦賊子久矣,故吾在此與諸位相約:但凡王師所在,家中有田有地者,皆僅稅十一,不再另收算賦。”

  ??眾人頓時嘩然。

  ??前漢輕賦,先是十五稅一,後又三十稅一,為後世所美。

  ??什稅一比起這個來,可謂重稅。

  ??但這個什稅一又是在不納算賦上的基礎上征收的賦稅。

  ??真要算起來,和前漢的十五稅一也差不了多少。

  ??當下就有老人連聲說道:“王師啊,果真是王師啊!”

  ??關姬壓了壓手,讓眾人安靜下來,又繼續說道:

  ??“吾素知聞喜乃賊子屯田之所,然這麽多年來,賊人借屯田之名,行苛政之實。”

  ??“屯下之民,食不裹腹,依不蔽體,不堪重負者,比比皆是,漢家天子甚憐之,”

  ??“故吾在此承諾,隻待擊敗賊人,收複河東,朝廷必會重分田地,令耕者有其田。”

  ??此話一出,士吏鄉老突然鴉雀無聲。

  ??關姬臉上笑意不減,眼睛卻已是微微眯起,看向眾人。

  ??方才還喊“王師”的老者,額頭也不知怎的,就是有些冒汗,幹巴巴地陪笑道:

  ??“天子仁厚……仁厚啊!”

  ??“仁厚他阿母!”

  ??聞喜城外的一個塢堡裏,有人在惡狠狠地叫罵道:

  ??“什麽叫家中有田有地者,皆僅稅十一?什麽叫不納算賦?”

  ??從古到今,田稅和算賦就是朝廷最重要的收入。

  ??如今蜀虜大聲嚷嚷不收算賦,僅讓有田者上交十一稅,難道他們不養吏,不養兵?

  ??然而事實是,蜀虜不但養,而且在養兵方麵,簡直比大魏還費錢。

  ??要不然這些年來,大魏精騎是怎麽敗給蜀虜的?

  ??那麽錢糧從哪來?

  ??可不就是“有田有地”的人出?

  ??這不明擺著,誰占有田地最多,誰就吃最大的虧?

  ??那麽問題來了,誰會占有最多的田地呢?

  ??這些牽連出來的問題,泥腿子想不到,世家大族的人難道還不懂?

  ??所以喜聞縣的消息一經傳開,不少人已經在背地裏咒罵“王師”快點滾回蜀地去。

  ??有人猶豫地說道:

  ??“若當真如此,那蜀虜豈不是未入關中,先盡失人心?”

  ??冷笑聲起:

  ??“汝可知那姓關的,乃是何人?”

  ??“聽說乃是關羽之子,可不就是河東人士?那就更不應該啊,豈有這般對待父老?”

  ??“呸!那是馮賊麾下第一大將!你可知那馮賊在蜀地有何名聲?人道心狠手辣小文和!”

  ??“你以為那心狠手辣是從何而來?那可是屢施毒計,殘害蜀地世家大族才換來的這個名聲。”

  ??“換了別人,我隻道那隻是說說而已,換了馮文和,你道他當真不敢做?”

  ??有人咬牙切齒道:

  ??“吾等這麽多年來,辛辛苦苦才攢下了這麽點家業,若是蜀虜如其所言,別說要我們得割多少肉出去,就是底下那些田客,隻怕也要逃離……”

  ??什稅一啊,又不用納算賦,怎麽看怎麽都是仁政。

  ??但這個仁,卻是對世家大族最大的惡。

  ??“那吾等怎麽辦?”

  ??“怎麽辦?這天下,從來隻聽說得民心者得天下,蜀虜倒施逆行,豈無敗乎?”

  ??蜀虜不與屹立百年甚至數百年的世家大族交好,反而去討好那些泥腿子,不是倒施逆行是什麽?

  ??泥腿子……那也配叫民?

  ??正當大夥怒氣填胸,商量對策的時候,突然有下人緊急來報:

  ??“主君,寨堡外頭,有人在叫喚,說是要征糧。”

  ??征糧?

  ??征什麽糧?

  ??從來隻有我們向別人征糧,誰敢跟我們征糧?

  ??“寨內的人聽著,今王師伐賊,軍中乏糧,故特派吾等前來,向寨中籌些糧草……”

  ??寨外,石苞騎在馬上,看著軍士在前方對著寨內呼喊,不禁得意洋洋。

  ??河東的狗大戶,沒想到吧,吾石仲容又回來了!

  ??這一回,我不是北上做買賣,而是前來跟你們做些買賣,無本的!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