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體察民情(下)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5-08 19:14      字數:2254
  李賢在這時適時出聲道:“太子舍人所言極是,無論是暖棚還是水渠,都是官家遣政事堂下令,以各地農監為基本協調人,聯合官府和農戶,共同修建的農業生產措施,並極大的防止了開封水患。

  而過去六年來,開封再無大水患之憂。

  有了這等興建的灌溉係統,且不僅是前歲的河南旱災,還是大中祥符七年的黃河斷流,都未對開封和洛陽之地的糧食收成產生太大的影響。”

  轉過身,李賢掀開麻草簾子,讓趙禎進入,看著沃土之上的青菜,補充道:“殿下能看到,過去,我兩京百姓主要是靠天吃飯,但現在呢?有了諸多措施,我兩京百姓,是靠手吃飯!足見人定勝天!”

  “人定勝天。”

  趙禎點點頭,沿著大暖棚裏的小路往另一個出口走,邊走邊喃喃後麵四個字,隻覺明白了許多。

  走到出口的邊緣,趙禎忽的靈光一閃,脫口而出道:

  “誠如先生和舍人之言,我兩京既然已有了此等先例,即有了先生常說的試驗區,那可否推廣向全天下。到時,我大宋之農田,皆可自行做主,不用隻靠天上的雨水,那不是年年都可以獲得大豐收了嗎?”

  晏殊對朝政經濟了解甚多,當即搖頭否決道:“事情哪有這般簡單,殿下可知光修建開封之水渠花了多少錢?足足千萬貫之巨,這還不算農戶自行修繕的暖棚。若全由朝廷供給,除非一連幾十年,朝廷不外用。

  可這本就不現實,三司每歲的費用支出,第一是軍費,第二是官吏俸祿,第三才是農事。

  也就這兩年好些,瓊雷之地的海貿生意,讓國庫有了更多的賦稅收入,而大規模的廉價商品傾銷,也讓各地迅速富裕起來。

  但還是不足以做到殿下所說之事。”

  諸如“傾銷”之詞,是晏殊近些時日和李賢相聊海貿事宜時,學習而來。隻覺用在大宋的海貿事業上,非常的合適。

  隨著和李賢這個見證人,對大宋海貿和大宋海師的經曆發展過程,了解的越加深入,晏殊對李賢的認可和敬重就越高。

  尤其海貿協議和安保協議,讓大宋於南洋多國,幾乎立於不敗之地。而自大中祥符六年開售,由李賢給海運府和政事堂先後上書的“泛南洋經濟圈”建設方案,更是自去歲開始,有了很大的成效。

  “這樣啊!”趙禎顯得有些失望,不過他很快又興致勃勃道:“聽舍人談到海貿,我前日亦聽李相公說了,先生似乎建議正在籌建的大宋商號,打好‘品牌’這種事,還要做什麽‘國際品牌’,成為國家間的規格製定者。

  這品牌到底是為何物,有何作用?當日未能問清楚李相公,卻不知先生能做解答。”

  李賢沒想到趙禎對大國經濟會這麽感興趣,連聊農事的話題,都被趙禎給帶偏了。

  但問起品牌,李賢便用淺顯易懂的知識解釋起來。

  “殿下當知道楊記包子,李記香水。這般冠名,就是品牌。人們都愛買這兩者的包子和香水,便是附帶而來的品牌效應。殿下的想法可以再想想,把大宋當做商戶,再加外邦當做購買的普通人,當大宋的商品有無數個品牌,聲明在外,外邦之百姓便隻買這種品牌,諸國間,絕無二店。

  甚至可以產生專櫃製度,是不是極大的避免了假貨,還可轉給大宋和宋人帶來穩定的收入?

  而大宋作為所有商品的最上層建築,享有品牌,享有國家標準製定的權力。諸國之商貿,是不是都要為大宋所牽製,大宋亦將成為世界之中心。”

  趙禎聽到這裏,臉蛋激動的紅潤了起來。

  “我明白了!”

  由暖棚的出口離開,往前是這處鄉邑百姓的居住之所,能看到一排排整齊的住處相連接。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個單獨的院落。

  男女老少的嬉笑聲不斷,能看得出本地百姓生活的很幸福。

  與住宅之地相對的,乃是一大排的棚戶。

  趙禎第一次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民間的生活中,看著他們勞作,看著他們嬉鬧,心中說不出的愜意。

  複行上百步,趙禎抬頭望向這整排的棚戶:“那裏麵是什麽?怎的如何嘈雜?”

  剛剛被叫來身邊的本地農監,顯得有些緊張,忙於側麵回應道:“回稟貴……貴人,此地乃是我香菜村的工坊之地,東京城內的諸多絲麻之衣物之材料,多是由我香菜村的工坊進行加工處理,才有了我等所穿的衣物。”

  趙禎摸了摸下巴:“哦,工坊我知道。但若是所有人都進去做工了,那是誰在種地的?還有,你們這工坊,該不會克扣雇工的工錢吧?我前次還聽……人說之,東京城外,有工坊拖欠雇工的工錢,最後竟是告到了開封府去了!”

  農監知道這次來察看的人身份地位不低,想到上吏的囑托,忙的擺手道:“貴人放心,我們香菜村自己承辦的工坊,斷然不會出現拖欠工錢之事,每月都會按時的分發到各家各戶。

  至於工坊和種地,此二者並不矛盾。婦人和少年人,平日即可入工坊做工,而成年男子多於田地忙碌,農閑時,亦可入內做些工錢,兩者並不耽誤。

  不瞞貴人,我們普通人希望的日子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掙錢養家,有吃有住,萬事大吉。

  香菜村這兩年,至少完成了這般的初步目標,且每一個人都相信,未來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趙禎也沒有帶著一個問題持續追問,得到想知道的答案後,便沿著水渠而行。

  通水渠上遊,便和汴河相連。

  年關近,汴河碼頭上人員往來眾多。

  趙禎站在碼頭,看向遠方的行人,腦中回想起了很多,他長歎道:“先生,如同香菜村這般,能做到自給自足,並發家致富的鄉邑,於整個大宋是不是並不多?”

  李賢同樣注視著碼頭川流不息的人群:“大宋有在政令之下,發展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確實如殿下之下,香菜村隻是個例,占了東京的紅利。大宋地大物博,發展不均勻,側重亦是不同,想讓全大宋的鄉邑都有這般的好日子,任重而道遠。”

  趙禎揚起了下巴,喃喃道:“人定勝天,隻要朝臣能上下一心,總有一天,會實現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