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皇太子趙禎(上)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5-08 19:14      字數:2185
  今天的天色同昨日一般,顯得陰沉不少。

  在這初夏時節,如無意外,要不了多久,就會有暴雨來襲。

  二十九歲的李用和,收拾完商鋪的物品,抬頭看了眼天,讓店裏的夥計照看好生意,這才打算往家裏走去。

  說是家,不過是處在北郊的一處簡單院落。距離他開的紙錢店,正巧是一刻鍾的路程。

  從十幾歲開始賣紙錢,及至今歲,憑著平日裏的積攢,李用和現在手下的生意,自是變大了不少,也招募兩個人幫忙做事。

  回到小院,能聽到街坊正和成婚不久的妻子在說著話,大概念叨著家裏的長短。

  李用和的妻子樊氏,乃是早逝的父親故人之女,七年之前,那位樊氏大官人,得見李家這般的貧寒狀況,一時唏噓不已,念及故友。便將小女許配給了李用和,還送了不少嫁妝。

  於此,李用和在繼父家中也待的不習慣,告別母親後,用嶽父送於的嫁妝,在這郊外買了一處不算特別大的院落,也成了他和妻子樊氏兩人的小家。

  步行至院外,李用和沒有第一時間回到家中小院,而是有些惆悵的望向東京城。

  “阿姊已有三年沒給家裏送來消息了,也不知宮內的生活怎麽樣?”

  想到年少即入宮的阿姊,還有那日在靜齋庵的最後一次見麵,李用和的心中堵得慌。

  長歎一口氣,左手摸了摸下巴的胡子,李用和右手裏提著剛才路過的小攤,買到的一塊瘦肉,正待邁步打開院門,親自下廚給已懷孕兩月的妻子補補身子。

  此時,距離小院的不遠處的一條小岔路處,行來一輛馬車。那馬車的車簾來開,傳出了一道人聲,看樣子是在問路的。

  李用和的聽力驚人,即使相隔了幾十丈遠,也把那馬車裏的聲音聽得清清楚楚。

  “勞煩問一下老丈,請問李審禮的住處可是在這附近,在下乃是之好友,今次是特來拜訪的。”

  回應的老者,是李用和的鄰居老鄭。

  老鄭正在田間除草,得聞這禮貌的青年問話後,放下鋤頭,熱心的答道:“小官人問詢李審禮,我們這裏卻沒有此人,但姓李的隻有一家,就是前麵那一家。”

  審禮乃是李用和的表字,此中表字,是十幾年前,父親尚在世時,即給他取下的。而能知曉他表字之人,屈指可數。

  李用和婦人臉上閃過狐疑之色。

  他提著裝有瘦肉的麻布袋,即向馬車邊走去。

  那車馬一時半會未有離開,似是內中的主人正在思索地址的重要性。

  或是之懷疑的間隙,李用和開口了。

  “某正是李審禮,不知閣下是何人?尋某有何事?”

  正於田邊的老者滿是疑惑道:“用和,你何時改名字了?怎改成李審禮?”

  李用和向田間拱了拱手:“不瞞鄭叔,這正是某父尚在時,為某取得表字。”

  這邊還沒聊完,那馬車的簾子就被拉開了,接著便是驚訝之聲。

  “用和兄弟,怎的是你?!”

  李賢的驚訝未有絲毫的掩飾。

  直到來到了李用和的院內,喝著茶水,還不敢相信,他今日尋了一早上,都未在這片郊區村落尋到之人,竟是曾經的相識者。

  而等李賢把李宸妃讓捎來的物件交給李用和,李用和的驚訝,絲毫不遜色李賢自己。

  等在熱情的李用和的挽留之下,吃過午飯,而後返回東京城的路上,李賢也不得不承認,人生路上,會有太多的因緣聚會。

  他當日所救的那人,會成為曆史上有名的李宸妃,而之親生子嗣,乃是升王趙受益。

  有了這些前期的那些關係在,李賢現在隻需要維持好這種關係,不用想昨夜還在謀劃的如何牽扯上關係。

  現當下,無論是他,還是朝內的大臣們,最為關心的,當時升王趙受益被冊立為皇太子之事。

  皇太子一立,真正的交鋒才算的上是拉開。

  李宸妃也好,趙受益的親舅舅李用和也罷,在李賢看來,都是一步又一步的奇棋。

  但到了五月末的一日,由河陽三城節度使張旻上書所言的一件事,一時間又在東京城內掀起了軒然大波。

  按照張旻的說法,西京洛陽之地,自五月中以來,有不少的百姓反應看到有類似帽子長相的妖物,在夜間不斷的飛往尋常百姓家中。

  當地之百姓,集體拿著器具,前去捉拿,甚至連官府也一並行動,皆是沒有結果。

  因為這帽子般的怪物,神出鬼沒,搞得洛陽百姓人心惶惶。

  帽妖之現,與自大中祥符年來,不斷湧現的天書祥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中之事,更是被很多人當做上天的警示與處罰。

  帽妖之事,一日不能調查清楚,大宋朝廷一日不得安閑。其中最為恐懼和害怕的,當屬皇帝趙恒。

  為此,趙官家緊急召見了禦史呂言,讓之親自往事發地查驗。而於皇宮之內,趙官家拖著病軀,親自讓人做了驅妖法事。

  初次之外,西京洛陽的長吏王嗣宗也因未能及時上報,而被趙官家下旨臭罵了一頓。

  洛陽的帽妖之事,尚未有準確的結果,到了六月的時候,包括東京開封,南京應天府,都出現了帽妖的傳言。

  許多的百姓,甚至於言之鑿鑿。

  有了洛陽的前車之鑒,東京和南京的兩地官吏,非常迅速的展開了徹查,甚至調集了兩地的駐軍。

  從官府到三京之民間,皆開始為這帽妖之事而奔波,更多的謠言再起。

  有人私下底說是皇帝失德,也有人說是後宮出現了亂子,更有人說是朝中奸逆得勢,讓上天處罰……

  深宮內的皇帝趙恒,見三京之地,不能完全製止這般說法,一邊讓官吏抓捕放言之,一邊召集朝臣,想著該怎麽進行補救。

  三京之地,再次雞飛狗跳。

  到了七月,在宰執李迪,丁謂的一應建議下,皇帝趙恒還是選擇了先前抓捕者,並宣布大赦天下。

  同時,由朝臣們三次上表,趙官家決定提前一月冊立升王趙受益,時間就定在八月甲辰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