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走進生活(七)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5-08 19:14      字數:2189
  劉林的恐懼感沒有持續多久,其自身,便被趙受益給放了回去。

  依在車窗邊,趙受益不時的望向城門口,顯得心事重重,也沒有再向先生李賢問詢一些疑惑。

  堵車持續了大半個時辰,快到午時的時候,才堪堪到了城外。

  雙假合一,或城內的官吏家眷,或普通的百姓,或剛剛結束了省試的士子,竟相出城,瀏覽汴河兩岸的好山好書。

  甚至有人興致所及,專門站在路口,看見那家女眷從馬車伸出了頭,當即朗誦起詩文,以便引起美人的注意。

  趙受益再將煩惱壓下,尋著難得的出宮時間,兩隻亮晶晶的眼睛,不斷的盯著車窗之外的人和景,似要把一切的畫麵印入腦海一樣。

  “這就是我大宋百姓的生活啊!有悲傷,有快樂,有奮鬥,有彷徨,有欣喜,有憤怒……可比皇宮之內,豐富多了!”

  趙受益歎了口氣。

  瞥見自己這行馬車在侍從的護衛下,走上了一條偏僻的小路。他叫來旁邊隨行的侍從,問詢了兩句,便確定這是通往那處,父皇專門讓人開辟出來的校場之地。

  “聽聞先生曾馳騁河西戰場,縱情馳馬,趕走了黨項人,恢複了我大宋河山。今日既然是先生教授,定然能看到先生的騎術了!

  且我以後每個休沐日都可以出來練習的話,假以時日,說不定能像先生一般,少年時,持劍上陣殺敵!”

  趙受益想起了內侍給他的講的許多故事,滿懷著憧憬希望能快點到達校場。

  如果說先前兩個時辰在城內的經曆,於之事一種嶄新的發現和思索,那麽,即將到來的騎射訓練,則是趙受益從記事開始,便擁有的年少夢想。

  可能是聽到了大宋六皇子的心聲,車馬這次通行的很快,隻用了一刻鍾的時間,便抵達了目的地。

  侍從停穩車馬,拿下馬凳,又拉開車簾,這才用兩隻手去攙扶趙受益。

  但看趙受益搖了搖頭:“不用扶我,我自己能走下去。”

  即便坐了一路的馬車,加上後麵這段路坑坑窪窪,弄得頭腦有些昏沉,趙受益還是謝絕了他人的攙扶,自己跳下了馬車。

  每一步,都走的很穩。

  等之張目,望向四周時,趙受益的眼睛瞪的大大,喃喃道:“這莫不是我大宋禁軍在城外建設的馬場,怎麽這麽多的馬匹!好高好壯!”

  李賢也已下了馬車,他走向趙受益,正巧聽到這番自語,笑道:“殿下莫要認錯了,這可不是我們大宋的戰馬養成之所,乃是種馬繁育之地。

  此中的馬匹,都是整個大宋最為優越的馬匹,由各路聚集而來,並接受樞密院的統一管理和安排。

  等之產生了馬崽,再行繁殖,最後才供給我大宋軍隊。”

  趙受益仰起了頭:“先生怎麽知道這麽多?”

  李賢麵露回憶道:“此法正是我在大中祥符二年,河西之戰結束之初,向官家還有樞密院上的聯合奏書所建議。

  殿下可還記得,上次我與殿下講述的宋遼之戰?”

  趙受益點點頭:“我記得,我記得。先生說,宋與遼國作戰,時常戰敗,士氣和決心是一方麵,硬件則是另一方麵。

  先生還說,這裏的硬件,包括戰馬,武器等諸多裝備之實物。”

  李賢歎氣道:“是啊,若是當日的大宋,有現在這麽多的戰馬,有更加良好的攻城器具,有穩定繁榮的大後方,再有……同心一力的君臣,何愁不複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趙受益再次感受到了先生李賢語氣中的沉重。

  他幾日之前,其實非常的疑惑,又非常想要弄明白,緣何先生每次談到“燕雲十六州”時,都是這般的心事重重,那種給人感覺很哀傷的樣子。

  直到昨日,內侍雷允恭按照他的要求,找來了近五百年以來,燕雲之地發生的事跡記錄。趙受益才懂了很多!

  “石敬瑭。”他心中默念著這三個字,然後學著先生李賢的模樣,看向北方之地,有種別樣的沉默,又有種老氣橫生的感覺。

  “那先生,依你之看,我大宋還能收回燕雲之地嗎?”趙受益微微側過頭,看著麵前的高個子,道。

  李賢笑了笑,帶著肯定的語氣道:“能!如今,我大宋有戰馬,有應用的東西軍,有楊帆四海的海師,有正冉冉升起的將星,還有正在成長的殿下。時機,隻要時機到了,那就能收回。”

  趙受益搓了搓臉,弱弱道:“那是多久?”

  “當遼國內部生亂,或是殿下認為可以的時候,那就是時機!”

  趙受益還想繼續提問,先生李賢似乎看出他的心思般,拍了拍他矮小的肩膀,柔和道:“我知道殿下還有很多疑問。但請殿下先自己去想,因為在很多時候,沒有人能為您做決定,隻有您自己才能做主。

  這次出宮,是為看看大宋的風景也好,是來學習騎射也好。

  我都希望殿下,能多用耳朵和眼睛,去看和聽。”

  趙受益鄭重的點了點頭:“先生,我明白了,我會多看多聽的!”

  ……

  初來這片場地,李賢還有些困惑,趙官家的效率怎麽這麽高,隻在十數天的時間內,就讓人建成了這麽大的一塊場地。

  但在看到眾多強健的馬匹,還有雷允恭於車內的解釋後,他才明白,原來這就是他當年上書籌建的種馬場。

  而今,花費十餘年的功夫,從此地種馬場走出去的戰馬,早就超越了上萬匹,還都是供給了最前線的部隊。

  而朝中於當年能做下如此明智的決定,自離不開當時的樞密使寇準的一應支持。

  隻是當站在這處大宋最為重要的戰馬基地時,回首西望,曾經的寇相公,如今遠在雷州。曹琮和種世衡,依然駐守在河西。唯有他孤身一人,在於此,能親眼看到當年的成果。

  這些惆悵,隨著時間的轉移,自會揮發。

  讓他真正感到欣慰的是,六皇子升王殿下趙受益,在這段時間,尤其在今天的經曆後,已經開始的某種變化。

  而這種感覺,真的很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