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走進生活(三)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5-08 19:14      字數:2182
  楊記的包子確實是一絕,這種絕,當然不是指它的個頭大,還有那種口味。

  卻不說送進嘴裏,但說剛出籠,那種香氣,就能勾起常人的鼻子。

  剛下馬車,胸腔被無窮疑問充斥的趙受益,也被這香氣給吸引了。

  在四周護衛和雷允恭的陪同下,漸漸來到了李賢身邊。

  與此同時,另一有些馬車上的學子,見六皇子趙受益都下馬車,即便心中有多麽的不願意,還是老老實實的走了下來,不過眼中還是自然而然的流露出腳下之地的厭惡之感。

  晏殊家中有事,連續請了四天的假,所以當下,在趙受益身邊,除了李賢和雷允恭外,也就上次開口的劉林膽子大一些,來到趙受益身邊,當即建議道:“殿……公子此地雜亂,不易久留,還是快快上馬車,亦讓李讚讀也離開這裏吧!公子真要吃什麽,我知道永惠坊那裏不錯,正巧靠在城門邊。”

  趙受益搖了搖頭,難得自己下定主意,未因旁側熟悉的伴讀而改變心意:“這邊的楊記包子,既被李先生掛念,我等又恰好路過,嚐嚐又如何?左右不過是填飽肚子罷了。你再去問問馬車上的那些人,要不要下來吃一點,出了城,飯食可就不是這麽容易了,據說拿出興建的營地,一切都是新的,或需要我們自己去做……”

  劉林凝神傾聽,見六皇子趙受益決心已定,不好再勸,便灰頭灰臉的折返回去,問詢可有誰在這破舊的巷子裏吃些飯食。

  進入資善堂的都是各家貴公子,或是年少成才者,一向錦衣玉食,自不屑於在此地吃那糟糠之食。一時間,隨行的少年公子們,多表示自己吃過了,隻耐著性子站在巷子內,少部分則是懶得走下。唯有年少,且這次跟隨而來的蔡伯俙,或是真的餓了,竟獨自跟了過來。

  “先生……”趙受益走來李賢的身邊,見之正對一個跛腳的男子說話,忙輕聲喚了一聲。

  李賢輕輕頷首,又轉頭看了眼緊隨之的蔡伯俙,也不管其他不願來者,隻見他指著剛剛拿出的蒸籠。

  “這便在下時常念叨的楊氏籠包,非常可口,公子既然來了,那就一起嚐嚐!隻有吃飽了,等會去了郊外,才有力氣聯係練習騎射,不是嗎?”

  趙受益的目光由跛腳的男子,到麵黃肌瘦的乞丐,再道前往眼巴巴望著自己又有些瘦弱的童子……

  隻得把心事牢牢壓下,而在這刹那,他明白,先生讓他來到這處小巷,這處被官府和皇宮忘卻的小巷,斷然不會是吃包子這麽簡單。

  近些時日,趙受益已經很好的學會把自己的真實想法隱藏起來。

  他按照李賢的要求,拉著比自己矮小的蔡伯俙,端端正正的坐在那塊陳舊的小方桌上。

  靈動的眼睛,一眨一眨的看著麵前那位年輕父母,忙碌著起籠……

  雷允恭不知何事站在了趙受益的身後,臉上一直帶著慈和的笑,望了眼旁邊正和這家楊氏夫婦說話,談論著有沒有新上的餡的李賢,然後附在趙受益耳邊:“吃飯可是要淨手的,您稍等一下,奴婢去給你盛一些水。”

  趙受益以微小的幅度點了點頭。

  等待的這片刻時間內,除了剛開始的困惑以外,他已經被小巷裏的生活氣息給吸引了。

  這裏的人,穿的是破舊,住的也很差,但在其他方麵,顯示的才是人間的真實。

  “公子,楊記這邊蒸好的有瘦肉包,香菇青菜包,還有粉絲包……您喜歡吃什麽樣的,我讓他給你端上來!”

  隻是眨眼的功夫,李賢也來到了小方桌之畔,穩穩的坐下,又甚是自然的從楊狗蛋的手裏接過筷子,放在了三人的麵前,朝著趙受益問詢道。

  趙受益收回目光,努力保持著在宮中進食的模樣,小臉顯得有些嚴肅:“那就一……兩個香菇青菜包!”

  “公子要兩個,我也要兩個!”旁邊的蔡伯俙不甘落後。

  李賢向著旁邊於今日變得有些拘謹的楊狗蛋招呼了一聲:“六個香菇青菜包,另加三碗稀飯。”

  轉過頭,他又看到趙受益和蔡伯俙這兩個小人,正襟危坐的模樣,笑了笑:“這裏不比裏麵,不用那麽的拘束,就像平日我上課講故事那般,大家放鬆就好。”

  “學生明白了!”

  趙受益原本嚴肅的臉,頓時垮了下來,傻傻一笑,開始想之前一樣,好奇的在這個混亂的小巷內,左瞅右看。

  這是他第一次走出大宋皇宮,第一次來到這個破落的小巷,看到了平日裏和父皇描述不一樣的百姓生活狀況,感受到真實的市井氣息。

  內心從擔憂,到彷徨,到憤怒,到平靜……一絲絲不動的感情氣息,順著他稚嫩的臉龐而不斷變幻,糾結成了包子。

  “先生常言,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可能也是想趁機讓我看看大宋百姓們的生活吧!隻有這樣才能做到後麵的學以致用!”

  趙受益默默想到,然後轉頭看向李賢:“先生似乎對這裏很熟悉?”

  李賢點頭:“經常來。”

  趙受益用胖胖的小手,摸了摸下巴,終於拋出了他自走下馬車後的第一個疑問:“難道說……我大宋之地,多是如此貧苦。朝中諸公,或是……父親所言的繁華盛世隻是表麵,很小的地方,否則又怎會在這京城之地,還有衣不遮體,麵黃肌瘦的百姓?

  我記得父親說過,朝中每歲給貧苦百姓,都有些補償,何止於此乎?而且,這裏還是東京城!”

  趙受益別看整日在資善堂進學,但趙官家興許是對之的器重,時常也會讓之在課後到來身邊,於簾後旁邊朝中重臣的政論說道,對民生有一定的了解,絕非一無所知。

  更何況,參知政事李迪,乃至於呂夷簡,甚至丁謂在內,也偶會去往資善堂講述,話語中,不管趙受益能不能聽懂,常有論述天下民生之事。

  “大宋有多少貧苦之地,以至於比此地更為貧苦之地,在下不知道!但在下曉得是,就是在我們腳下東京城,也絕非此地一處,而是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