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家長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4-08 13:55      字數:2179
  得到李賢的承諾,趙受益等人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試想一下,一個待在資善堂之內,學著理論知識,卻無半點時間做其他事的人,長久處下去,多少會有些煩躁,亦會渴望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而六皇子趙受益與跟隨他的侍讀們,已經如此渡過了三年的時間。隻是近兩月來,資善堂到來了個頗會講故事的讚讀,這種生活才有些微的改變,但還是無法根除內心的枯燥。

  李賢非常能理解這種心情,至少在澄邁書院內,就沒有這般絕對的枯燥的教學,內還有騎術,音樂,繪畫等諸多選修科目,以豐富學子們的精神生活。

  拋開這些可能對少年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的因素。

  另一個方麵,於李賢的想法裏,閉門造車屬實不對,無論是講述儒家經典,還是其他科目,最重要的還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升王趙受益注定成為大宋皇帝,就決不能城外紙上談兵的書上,更不能成為空談而不曉得人家疾苦的帝王。

  他需要走出去,走進百姓的生活,於中體驗,才能在未來更好的進行治國理政。

  機會總在不知不覺間到來,下午的講授剛剛開始,內侍雷允恭即來到他的身邊,輕輕說了聲“官家來了!”。

  趙官家難得來一趟資善堂,李賢帶著眾學子,火速出去相迎。

  待等到趙官家坐到學舍之內,於側旁聽後,李賢真實感受到了壓力。

  這種壓力,如同一個普通的教師,在大領導來到他的課堂旁聽時的那樣沉重。

  何況,這裏麵的學子中,還有大領導的子嗣。而大領導正是來專門看他的講授和子嗣的聽講情況,若不能讓之滿意,手裏的飯碗恐將丟掉了。

  幸好,趙官家沒有打斷他的講述,甚至坐在最後一排的座椅上,認真聽完了他的一節課的講授。

  課中。

  趙恒望向前方認真做著筆記的六子,眼中充滿了溫柔,又笑著搖了搖頭。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趙恒也曾讓趙受益把常做的筆記拿給他看過,但見上麵都是密密麻麻的課堂知識。

  而當他問之緣何要做筆記時,趙受益便轉述了李賢的這句話。

  且說,在大中祥符年間之前,李賢在之心中,一直是個聰明伶俐,見識卓越,為大宋國有用的年輕人。

  到了大中祥符元年以後,李賢一躍成為,可以為大宋國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人。

  等之當下天禧後,趙恒有些感慨,幸虧他接受了朝中的不少聲音,讓李氏子李賢再為資善堂的讚讀,再入朝堂為官。否則,還真難以發現這位年輕的臣子,尚有這般獨特的能力,以至於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六子學習的態度。

  微微側過頭,目視前方講課的青年,還有學舍內認真傾聽的兒子,趙恒突生一種直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位他看著長大的青年,於之未來,定會成為大宋國朝堂舉足輕重的一人。

  人的變化總在無形之中,這裏包括態度和看法。

  趙官家對李賢看法的轉變,李賢不能直接看透,但在課後嗎,趙官家沒有放任之離開,而是讓之跟著走走,他便感受到了一點。

  因為當下,於資善堂的樹蔭下,行走的隻有他和趙官家兩人不說。此時此刻,趙官家的表情或語氣,亦不像大宋朝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一個長輩。

  一個和晚輩交流的長輩。

  沒有架子,隻有平鋪直述。

  “升王這些時日的學習進度,在你看來,如何了?”趙官家略顯消瘦的身體走在前麵,等走到一處石椅處,當下坐下,然後給李賢指了指旁邊的座位,發聲問道。

  看來,即便貴為大宋天子,是大宋人的大家長。事關子嗣,究其根本,還是大宋的一個普通家長。隻是平日裏,都是老師叫家長來問話,這次竟是家長叫老師問話。

  李賢行了一禮,這才於旁側的石椅上,隻留了半個屁股。

  “殿下學習認真,近兩月的學習,或不能完全背誦,但於諸史冊,都能說道不少,且能詮釋自身之見解。且容臣說一句,殿下尚年幼,能做到這些,微臣認為,已經殊為不易!像臣於殿下這般年紀時,連史冊中的諸多故事都未能完全了解。”

  那個年紀的他,正苦苦的做著數學題,寫著語文作文,背著古詩單詞。而資善堂內的講授,雖未能包含另個時空的所有小學課程,但天文地理,還是無所不涉。

  作為一個在資善堂學習的皇子,自五歲便進學,一直要學到成年,這般的辛苦勁,可絲毫不比後世差。

  故而,李賢在說這段話,是發自真心的對趙受益,乃至於包括他父兄在內的所有古人的欽佩。

  趙恒卻不置可否,轉而歎道:“朕曾聽聞,你五歲即能做古詩,習得字帖,可比寇準都還要神童……”

  談到寇準,又勾起了趙恒許多或好或壞的記憶,他有意錯開這個話題。

  右手垂著小腿,眯眼看了看天空西斜的太陽:“朕聽聞,你打算帶著升王他們去學習騎射?卻不知打算怎麽去學?”

  李賢偷偷看了眼趙官家,見之麵色平靜,自之趙官家這次說不定是有備而來。他做思索,道:“微臣本打算讓殿下去往郊外教授,但內中的安全還是有些擔憂……左思右想之後,還請官家以定奪!”

  趙恒起身,伸展了雙臂,似乎有些懷念十數年前,縱橫馬上的情景。轉頭丟了給李賢一句話:“練習騎射,自要場地寬敞。城外南郊,朕命人心開辟了一處營地。朕許你帶著升王,於禁軍的護衛下,去往該地練習。不過,騎射之事,萬不可和資善堂的課業衝突,朕想你心裏有數!”

  不能和資善堂安排的課業發生衝突,另一種解釋便是,隻能用休沐日去練習騎射。

  看來無論是皇帝,還是朝中重臣,於六皇子的教育之上,還是以文化課為重。

  趙官家能專門開辟一塊地區,為升王趙受益的練習之所,已頗為寬容體量了。

  李賢躬身相送:“微臣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