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那年春,我把胡桃吃兩斤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4-01 00:07      字數:2431
  李賢昨夜在齊成走後,認真想了一夜,不知自己入京的意義在旁人的眼中究竟有多大,有沒有母親早上親自下廚,烙的燒餅大?

  但他心中堅定知道該做什麽,這在瓊州接到任務後,就開始考慮,並考慮一路的短期和長期目標。

  短期目標是做一個好老師,既然入了資善堂,不論是趙官家的原因,還是呂夷簡等朝臣,亦或是像寇準齊成這般被貶官吏,努力運作的原因。且都無法改變他的短期目標,隻是越來越多的相談,開始襲擊他的潛意識,暗示他是代表著原寇黨一係,即是堅定的反後宮幹政和反丁謂王欽若弄權的成員。

  這是李賢不願意去直接考量的,因為無論是丁謂王欽若,及權勢越加增重的皇後劉娥,還是堅定的反擊者寇準等強硬派官員,都弄錯了一個很簡單的真相,且他同齊成也認真的講過。

  大宋過去,或現在依舊由這群貶貶升升、互有交鋒的朝臣掌權,但未來卻屬於大宋即將上任的儲君來掌管。

  所以,齊成這位同窗的再多勸解,也無法讓李賢明確表態,他是支持哪一派係的。

  他隻想好好完成自己的短期目標,既然在各方麵的努力下,有了機會,那就當個真正的老師。如同兄長李誌,及現當下的參知政事李迪一樣,置身事外,如他們把心思全然放在民生政事上一樣,把自己的心思放在對大宋未來皇帝的教育上。

  至於長期目標,那就很困難了,如他給齊成說的一樣,他希望把大宋的儲君,不僅僅教育成一代仁君,更要使之成為一代雄主,一位有“睜眼看世界”、“睜眼爭世界”的雄主!

  “真的很難啊!”

  秋風掃落葉。

  天上忽然刮起了大風,將樹梢上已經枯黃的落葉,吹的滿院落都是。

  不需仆從動手,嘰嘰喳喳的李錦很是自覺地拉著祖父祖母,連帶著年輕的父母,參與到了掃落葉的行列之中。

  氣溫自然的下降,可能是在外停留的太久了,凍的李錦在第二日就稍有些感冒。

  進而,上東京的行程,隻好再被推遲。好在資善堂今歲的課業依然接近尾聲,而那位給壽春郡王趙受益講解儒家經典的大儒,也要到歲末才會離去,至次年春,李賢方能以講師的身份,補上對方的空缺。

  尚有四個月的時間,就算是步行,也足夠到達東京城。

  這樣下來,李賢反而不著急了。樂於在冬日內,原本北方大部分地區還要溫暖的應天府,多陪陪父母妻女。

  每天早上除了數十年如一日的沿著街道小跑兩圈,再做兩套廣播體操外,李賢還會用一個時辰去往最近的驛舍拿來各地送來的簡報,加以熟讀,了解一些各地近端時間發生的大小事。

  簡報又名“大宋日報”,乃是在去歲,大中祥符九年由李賢向時任東京國子監的院判,也是老熟人,前西京國子監的主事人王旭寫信,闡明建立大宋民間簡報的重要性,以讓大宋人都可以參與到治國理政之中。

  其實早在景德四年,李賢就給王旭提倡過,以建立專門的報社,為國子監賺取“外快”的事。隻是這麽些年,王旭在趙官家的一力支持下,變革國子監及天下官學,忘了這茬。

  正巧於之去歲,澄邁書院工科館在幾名大匠導師,及榮譽山長李賢的主持立項下,研發出了更為實用的印刷術,成本尚不足現大宋流行的印刷之術的一半,且在後續的研發中,還出現能呈現出彩色效果的印刷紙張。

  盡管這種彩色的紙張,早在前幾年的富貴錢行的行票中已有使用,但真正的應用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還是第一次。

  作為朗讀的簡報,當然不需要花裏胡哨的,隻需能讀就成。

  成本的下降,加上對大宋百姓和讀書人的啟迪,王旭心動,後請示了趙官家,並由政事堂同意後,於國子監內興建了新的印刷作坊。其中最重要的部門之一——大宋書局,便是從尚書省挑選些各地發生之事,由國子監的監生們統一排版印刷管理,後通過驛站放送到大宋的上百個主要治所之內。

  運輸的距離,導致了長達數月乃至百年的時間差,但這並不妨礙大宋日報的銷售。

  即便是一張薄薄的紙張,賣價可夠一個普通人吃上半月的飯食,但也不乏有人在驛站購買。

  閱讀大宋日報隻是李賢的習慣之一。

  難得在冬日比瓊州寒冷,比華州溫暖的應天府過冬。

  因此在讀報鍛煉陪家人之後,最愛做的便是逛街。

  應天府有很多的小吃,加上小女李錦是個嘴饞的。

  所以,李賢平日裏停留最久便是小吃作坊,或是路邊的小小食肆。

  於是,你能看到在天氣放晴溫暖的冬日裏,一個青年背著女兒“流浪”在南京城內的大街上。

  在小女孩的歡呼雀躍聲中,青年左瞅瞅右瞅瞅。若非身上那套華貴的衣服,很容易被人當做沒進過城的土包子。

  “爹爹,去那邊!”

  今日同樣如此,因李父李母今日拉著旁邊結識的兩個街坊在打麻將,而崔鶯鶯則是帶著幾個女眷去衣坊挑選布料,置辦冬衣。故而,隻剩下這對父女在繁華的大街上遊玩。

  午後的陽光相對溫暖很多,父女倆身上的衣物,穿的不算單薄。暖陽之下,無論是馱著女兒的李賢,還是趴在背上的小女李錦,鼻尖上都冒著小小的汗珠。

  李錦指的是個新開的小攤。

  作為路邊小攤的常客,小小人兒李錦對小吃攤的記憶,還要比父親李賢深上許多。

  “是核桃糖啊!聽爹的話,你正在長牙,萬萬不能吃太多的甜食,否則會像看門的老張一樣,年長以後,隻剩下兩顆槽牙,說話都會漏風不少!”

  老張是應天府李家院落裏的看門大爺,為人樸實,每見到家裏的幾個主人回來,都會露出那嘴空蕩蕩的槽牙發笑。

  女人都是愛美的,就連小幾歲的李錦同樣不例外,她那猶如寶石般的大眼睛轉了轉,很是堅決的搖了搖頭,努力把視線從摻著胡桃的甘蔗糖上離開。

  “錦兒不要變成醜八怪!爹爹我們走,好不好!”

  李賢卻沒動,而是笑著看向店家:“這裏有胡桃仁嗎?來兩斤。”

  店家自是有,很是爽快的過秤,收錢,遞到李賢的手裏。

  回去的路上,李錦好奇道:“爹爹,你買胡桃仁做什麽?”

  李賢看著地上的影子,提了提手裏的核桃仁:“你正長個子,可以多吃吃核桃仁,才能長個子,記得你爹我早十多年,去你祖父的任上,於之當地,最愛吃的便是胡桃仁。

  那年春,回鄉之餘,邊買,邊吃了兩斤。

  現在啊,胡桃已經沒有當年那麽稀奇了,已然長滿了漫山遍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