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傳承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4-01 00:07      字數:2169
  正如李賢所料那般,瓊雷兩地的局勢,在後數天內,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手持著皇帝命令的雷允恭,幾乎變作了一名殺神。

  “戰火”不僅蔓延到了海運府和舶司府,整個廣南西路都有蔓延。

  事務好像是個輪回,多年前瓊雷兩州出現過類似的情況。那一次的主要執行者是李賢,於當時的情況之下,順利的攪渾了兩州的水,並最終掃除了障礙,完成了海貿的擴張,讓大宋從地方開始,直到全國,都進入了到了大航海的序幕。

  但當一處的經濟和貿易發展到一定程度,光是依靠內部監督,於利益的誘惑下,早晚會滋生腐敗問題。但在過去的數載內,監察司的存在,極大的杜絕了此類問題的發生。尤其在公正的陳執中的領導下,讓兩府的腐敗萌芽在未茁壯長大之前,就被消滅掉了。

  陳執中從任上離開之後,監察司的主吏換了一茬又一茬,難保裏麵不會出現問題。官商之於勾結,成為事件的導火索。外有這群“老人”,占據位置多年。前車之鑒,不管出於何種目的,讓這種吸血的毒瘤繼續生長下去,似乎都不合乎上位者的目標。

  於是,大宋皇帝選擇用這種方式,告訴遠在海邊的官吏們:你們所做的一切,朕都看在眼裏。

  誘因的主導中,又在多方麵的因素作用下,因此,廣南西路的這場反腐行動,聲勢格外浩大!

  但應該讚美的是,天使雷允恭於此所把握的度,至少沒有動海師,這便杜絕了許多可能發生的意外,極大的保障了大宋海師的戰力!

  瓊州風雲動,除了最初兩天有人來澄邁山下的李家莊園拜訪外,之後幾日內,來者日漸減少。

  因為來訪者發現,李賢並未待在李家莊園內。

  其實,自雷允恭來過以後,便常駐在澄邁書院之內。試問一下,如果不是自己的屁股不幹淨,又何須旁人來幫助呢?

  林林總總,此中的來訪者,不出所料是李賢當年在海運府提拔的手下,甚至於包括張業的一名部從。

  這些年來,這些人在李賢退去海運使的職位後,幾乎沒有來訪過,隻是在大難臨頭之時,才起了臨時抱佛腳的想法。

  真正還在兩府或者海師任職的同事兼親密夥伴,自曉得現在該做什麽,做些什麽才是最為正確的。而李賢也早早於這些人說道過此類可能,當然最重要的便是堅守住為官的底線,就算有人想要故意刁難,對方也會變得束手束腳。

  或有人問,澄邁書院的榮譽山長,這幾日沒待在家裏,準備北上東京給皇子教書,跑去書院裏幹嘛?難道說教這群學子,比東京城可望的富貴還要重要嗎?

  至少李賢是這麽認為的,澄邁書院的教育,尤其是科學館的教育,代表著他的所知所學的一種傳承,這種傳承,隻要繼承並不斷發揚下去,最終受益的將是生活在這邊土地上的所有人。特殊的機遇下,甚至能讓這片土地上建立的王朝繼續領先整個世界數千年。

  行路難,行路難。

  來源於應試科舉的根深蒂固,所以這種開創才顯得彌足珍貴,李賢非常珍惜。

  此去東京,連他都有些不能確定,以後還會不會回來。

  “李山長,李講師要去東京,進入資善堂,為皇子講授課業了!”

  “你們懂什麽,講課之時分外之事,你們也不想想李山長過去幾年做了什麽,嘿,若非李山長主動辭去了官職,不是某吹噓,李山長現今的職位,至少是一路轉運使!這次如今呐,更大的可能是要為官家重用了!”

  “這麽一說,那更不能錯過了!走,別愣著了!快去聽課,以後要想在科學館聽李山長的課程,恐怕千難萬難了!”

  李賢將入京的消息傳出,來科學館聽講的人數激增。

  不管能不能聽懂,仿佛能坐在這裏就是一種榮耀一樣。

  數年間的講述,李賢早就對腦袋裏的基礎科學知識教授的滾瓜亂熟,但他還是非常認真的指點著所有人的課業,於黑板上解釋不少難懂的公式。

  睡前飯後,他亦樂於和學子們待在一起,用手邊可利用的工具,來解答學子們的疑問。

  臨行前一日,李賢為眾學子布置了一項課業,這也是他布置的最後一次作業。內容不是苦澀難懂的計算題,也不是分析歸納題,而是書寫一篇展望科學未來的作文!

  當作業收上來後,李賢趁夜開始了批改。輔之以理論知識的解答,提供可行的方略。

  人的想象是無窮的,從學子的字裏行間內,李賢深深看出了這一點。他很欣慰,數年的教育,不斷讓學子養成了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更有了目標。

  咚咚!

  夜半,房舍外響起了一陣敲門聲,伴隨而來的是道頗讓人精神的聲色。

  “鵬舉,還沒睡嗎?”

  李賢忙起身開門,看見來人,笑道:“和靖先生也沒睡,請進來坐坐!”

  夜半到來者,正是李家三父子當年請出山,就任澄邁書院的山長林逋。

  林逋在澄邁書院隻掛個名,很多時候,也隻是在書院內,專門為之修建的竹林內作畫,亦有時,會帶著老仆去往臨近的峰巒間,搭建草棚,依山而居。此外,偶然也會回到書院,來聽聽課。

  性情之上,林逋為人淡薄,不好名利,當日能出山,也是因為和李家父子三人打賭打輸了。但李賢對林逋非常尊敬,前幾日一直尋覓林逋,卻未曾找到這位再次入山的遊蕩隱士的蹤跡,萬萬沒想到林逋自己竟回來了。

  迎著林逋入內坐下,李賢忙沏了兩杯茶水,雙手遞於林逋一杯,另一杯放在自己的小桌之畔。

  林逋摸了摸下巴的胡須,笑道:“老夫於山林打葉,乍遇到一名出遊的書院學子,聞之你要動身去往京城,怎麽想著給皇子當先生去了?”

  這話略有些打趣的味道,但李賢卻明白這是林逋在關心自己。

  他的目光順著燈火垂了垂,似乎在思考該怎麽開口,隻是目中的堅定卻瞞不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