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海上絲綢之路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3-03 22:57      字數:2237
  許多海商的心裏話,李賢未能親耳猜到,卻不難猜到。

  畢竟,處於時代的浪潮之上,個人的力量永遠是渺小的,隻有集體的力量,才能產生效應……

  大宋官方的海運府,及半官方的海商聯合會,就是一個把個體,統一化作整體,以圖實現大宋人於海外利益的跳板。

  如今,這個尚不算巨大的跳板,正將宋人送向更為遼遠的地區。

  這個道理,想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明白。

  時間輾轉,到了臘月二十六這日。

  天氣晴朗,風和日麗。

  遼闊的海洋,猶如漂亮的藍寶石,吸引著所有人的目光。

  天上偶有鳥雀飛過,讓這藍天大海徒增了幾分別樣的美麗。

  瓊山府城外的海港處,上千艘船排列整齊……而處在海岸之畔,瓊州大小官吏,各處鄉紳,包括前數日閉門不出的瓊州知州寧亦善也來到了現場。

  先是按照儀式,擺上香案,祭拜天地。

  後是對此番出海的一應官吏的露天小宴。

  作為主角的李賢,按照海運府舶司府瓊州府衙,三府製定的儀式走完後,又單獨會見了寧亦善、呂夷簡、張業三人。

  麵對寧亦善,李賢僅保持著微笑,形式化的進行了友好交談。官場之上,即便身為對手,在未徹底翻臉之前,該有的照麵還是要打的。有時候,心底或有些討厭,但融入了集體,即要遵守相應的潛規則。

  同呂夷簡張業,李賢亦沒說的太久,畢竟該說的早早就說過了。

  正式登臨舶司府新建造的主船,也是此番海岸上,最大的船隻之上前,李賢先是登上了旁側停留的馬車。

  崔鶯鶯今日即來親自送別,兩人在馬車上說了一刻鍾的悄悄話,李賢又對一旁新招募的女侍衛,亦是專門負責崔鶯鶯安全的應蓮囑托了兩句,又給後方的賈麟和楊唯點了點頭,這才依依不舍地登上了主船。

  站在船頭,李賢遙望船案邊密密麻麻送信的人群,傾聽著來此維持紀律的舶司府小吏的嗬斥聲,心底第一次有了離家的彷徨感。

  來到大宋、融入大宋,當真正的離別這個國度,就如同遊子要離開父母的懷抱……

  無論從何種方麵講,這一次的選擇和作為,李賢是心甘情願的。

  如之眼下,大義之下,率先的讓大宋插手大航海,也是為了大宋的未來,更為子孫後代……或許過上數百上千年,當宋人率先的占領了某片無主之地,後人們可以指著證據,信誓旦旦地說“此地,自古便是我華夏之地”。

  從私心來講,李賢亦是想借著此番難得“公款”出行,好好“出國”玩玩,比如去他去過的那些海岸國度……

  內心起了輕微的波折,這也導致李賢在思索之時,微微有些走神。

  於之旁側,站的是此番同行的海運使官吏,及隨行護衛曾波、皇家內庫負責瓊州具體海貿事宜的宦官甄諳。

  他們幾人在見過李賢的手段後,心中的敬畏十足,李賢不動,他們便順著李賢的視線向前望去,似乎正在欣賞海岸邊的美景。

  “府使,時間到了!”

  看了眼頭頂的日頭,曾波靠近了李賢,小聲於耳畔道。

  李賢輕輕的點了點頭,便見下一刻,旁側的曾波一揮手。

  岸上,船上,沉悶的鼓聲響起,傳遍了整座海灣。

  鼓聲響,各個船隻迅速升起了風帆。

  於海風的輕拂下,逐漸離開了海岸。

  千帆競速,所有站在瓊州府城外最高之地的人,都為這壯闊的場麵所震撼。

  “我們海商……從來都沒有這麽‘揚眉吐氣’過!”

  身在千帆之內,不少做了一輩子海商,於海上過著膽戰心驚者,霎時老淚縱橫,裏麵即包括當日於岸邊侃侃而談的華姓男子。

  出瓊山港口,直下南洋。

  而在路過臨高正對的海域時,於此早早等候的十二艘瓊州海師海船,再行回合,分散在前艘商船的兩側。

  高大威猛的“了望”號自在其內,船艙上當安置的一些武器,如投擲機之物,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亦給了人無限的安全感。

  “了望”號,因為體型龐大,經由同行的舶司府官吏協調,使之處於前艘船隻的最前段。

  而在商貿的主船之上,李賢也回到了自己的專屬船室。

  此地處於整個船的三層位置。一二層按照那位內庫副總管甄諳的話說,全都是皇家內庫此番運出的貨物。

  可能是看到機會難得,或是出自對李賢的信任,甄諳此次竟是做主,不僅拿出了由舶司使為之專門打造的大型商船,另有七條於兩月之間、日夜不停緊急打造的商船,皆都開了出來。

  “李府使,咱家此次可是把身家性命都壓到您的身上了。”

  甄諳親自於船上拜會李賢時,說的第一句話便是如此。

  這句話當然不是謙虛,而是真心實意。

  甄諳亦是從東京派來的,管理皇室的海貿生意。在此之前,本是張業一邊主持著舶司府,一邊管理此事。

  但在過去幾年內,皇家內庫於海貿上入不敷出,罕見的賠了本,皇帝趙恒龍顏大怒,也在今歲五月,奪了張業的皇家海貿管轄之權,並使舶司府直接和皇室脫離,間接地完成了財產分割,進而有了後麵真實發生之事……

  李賢衝著甄諳拱了拱手:“甄公公放寬心就是了!旁的李某不敢保證,此番遠航,隻要天公作美,單憑甄公公讓人押運的這些貨物,於南洋之地,將利潤翻上**倍,李某還是能保證的。”

  根據過去十數年的海貿利潤分析,李賢有足夠的把握“誇下海口”。且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身處沿海的海商們,所謂的下南洋走海運,大部分人,包括那些走私的大戶,最遠不過是抵達羅渥,更遠的地方不是沒人嚐試,而是因為海況等原因,大宋人未敢延續常態。

  作為大宋海師的第一次護航,也是海運府組織的首次集體出航,李賢的目標顯然更遠——直接跨越馬六甲海峽,打開一條嶄新的海上絲綢之路,實現第一階段的航程,去往今時代的巴那看看。

  有理由相信,那裏的部落人群或正等著用黃金來換取大宋的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