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我怎麽把自己陷進去了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3-01 23:05      字數:2237
  牛二話語聲剛剛落下,心驚膽戰地跪倒在地,等著上首端坐的知府主持公道,隻聽另一個平靜的聲音響起。

  “寧知府,請允許李某插一句嘴,先不說海運府內部發現的問題,在無發現並上報之時,外人端憑著傳言可否定罪?又可讓人圍攻海運府?怎麽說,無論有錯無錯,海運府還是屬於大宋的權力機構,雖無瓊州府衙這般地方主治之權,但卻負責管理著大宋萬萬名出海做生意的海商。這無憑無據攻擊之舉,無疑於謀反!還請呂知府明斷!”

  謀反!

  牛二的記憶非常準確,在上頭的人說話之後,他很容易的判斷出,開頭的是於他之前出言的年輕人,也是他們這群海商的主管官吏,那位叫李賢的海運使。

  當日瓊山的宴會之時,牛二這等散戶海商也隻是處在外圍遠遠的看過一次,但年輕人的容貌卻如同烙印般印刻在他的腦袋裏。

  剛開始跟著起哄,並於一股腦的熱血中走出“伸冤”不同,此時冷靜下來的牛二再次聽到這句清晰的話語,又想到自己剛才如實供言,隻覺渾身冰冷。

  “完了完了,我剛才中了什麽邪,怎麽敢在無實據之時,跟著那群人直接狀告海運府的官吏,還站了出來,好像,那些貪腐之吏的,都是海運府自己抓出來的,我又認識誰?

  且那海運府的主吏就在麵前,要是把此人得罪了,我牛二以後在海上也別想著掙錢了,這位李狠人,於瓊州之地,可是搬到了不少人,如那石大官人!”

  電石火花間,牛二的臉越發蒼白,即開始想著補救的法子。

  人做事就是這樣,於不知不覺間很容易衝動。但當真正的思考過經過後,才會發現自己已經中招,想要亡羊補牢,可為時晚矣。

  牛二的腦袋瓜子卻相當的靈活,他跪在地上,偷偷向旁邊跪地的另幾人一望,再一偷瞄上方正沉思卻未開口的知府,以及坐於左右兩側的另一個麵色威嚴的官吏,當即向前爬了半步,朗聲喊道:

  “稟青天大老爺,小的還沒說完。在得聽傳聞後,小的亦有懷疑,此事的真假。

  且在小的平日的觀察裏,海運府一向是公正廉明的,而海運府的李府使,更是有名的青年才俊,其人前途無聊,與人為善,創立海上聯合會,並設立瓊海和東海海師,這在小的看來,都是李府使為我等普通漁民海商考量。

  那傳言之事,在小的看來,多是旁人誇大,其小的相信李府使的為人……

  所以……所以此番,小的見青天大老爺們都在在場,之所以選擇站出來,就是單純的想看看真相如何,斷不能讓海運府蒙冤,畢竟……畢竟海運府是真正為我們海商考慮的府衙,亦是我們這群小海商的衣食父母。

  還有那圍攻海運府之事,小的亦未參與,小的對參與此事之人,亦是深惡痛疾,像這等處罰宋律之人,活該青天大老爺捉拿歸案……”

  牛二的嗓門很大,如同安著一個鐵喇叭在說話,這也導致不僅是露天桌上坐著的瓊州官吏聽得清清楚楚,連在外側張望吃瓜的百姓們,亦是聽得一清二楚。

  這段馬屁拍下來,讓人紛紛側目,寧亦善的嘴巴裏更像是塞了一個蒼蠅一樣難受。

  這人已經確定不是他的人!

  情況大大的不妙啊!

  而在之言語後,牛二即再次埋著頭,跪倒在地一動不動,給一種任上麵的人發落的感覺。

  片刻間,一道道聲浪即從周圍傳來,越來越大,連四周站立的幾十個捕快連聲嗬斥“肅靜”也製止不住。

  “這人叫牛二吧?嘿,俺之前也和牛二想的一樣,大概率是外人在攻擊海運府,見不得咱們海商的好,老苟啊,你們前些日子是沒有去看海師的演練,那種陣勢,是真正將我們海商籌集的錢花到實處才辦到的。”

  “什麽,你說那門側站著的海運府官吏?你沒看到那些人都被去了衣衫官帽嗎?沒聽到那是咱們的海運使秉公執法、大義滅親,借著此時將這群人交由知府審理一下!未曾想到有人於此,在無真憑實據下,也給碰上了!你說時機巧不巧!這背後真正借此事發揮之人,才是應該警惕的!”

  “喲!你也相信官官相護?這是被人灌了迷糊湯了吧?!我給你說啊,我們安家有人在京城從官,這位寧知府是跟著王相混的,至於咱們這位海運使,可是寇相的弟子,這麽說,你該明白了吧……現當下朝堂上的那些事,你是真不懂,還是裝著不懂?”

  ……

  議論聲越來越大,事情的脈絡也越加變得清楚。

  因為今日來圍觀的人太多,致使這群人很自然的聚集成了小團體。加上內中還有不少本地來看熱鬧的鄉紳,或是各大家族趕來觀望的子弟,使得維持紀律的捕快們也不敢下重手,隻好於四周之地嗬斥。

  由於牛二這段發自肺腑的“臨陣倒戈”之言,喧嘩聲起的同時,露天審案之事,自被耽擱下來。

  於桌椅之上坐著的官吏們,自有小吏端茶送水,有的還與旁側同坐的人交頭接耳,更有一些人看著中間的知府寧亦善於此事上,光明正大的吃癟,而暗自偷笑。

  李賢卻沒有幸災樂禍,他除了嘴開始的時候和另一側的呂夷簡對視一眼,再在中間說過一句自認公正的話後,剩餘的時候,都在座椅上閉目養神,給人一副將所有人都交由瓊州知府處理,自己絕不插手的態度。

  也正是這種清白且又高高掛起的態度,外有牛二引發的討論,很快將之拉到了漩渦之外。現今處於漩渦之內,已不是他,或者海運府了!而是知府寧亦善!

  事情要比預想的還要順利,李賢於旁聽之中,也是刻意記下了牛二這個名字。在“反製”的計劃中,他本讓曾波早早派人當了托,但有了牛二,那個托也就不用上場了。

  且於此時,那個托正穩穩的和牛二跪在一起,發自內心地將自身的手足無措表現的淋漓盡致,內心空載哀嚎:怎麽有人搶了我的飯碗?

  足足過了兩刻鍾,吵鬧的人聲才漸漸趨於弱小。

  寧亦善的臉,已經黑如鍋底。

  PS:感謝書友愛自己的自己的自己、書友依一山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