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瓊山宴(上)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2-25 22:16      字數:2238
  張業深吸一口氣,無須的麵龐顫了顫:“若小郎真能拉的吳家入夥,那瓊山海商商會內部產生分裂。我方商會的影響力勢必水漲船高……”

  李賢既然這麽講了,看來已經有了萬全之策,張業心中一定,他又傾聽了會李賢關於海商商會的細節安排,這才起身告別。

  離開李賢的住處之時,和來到李賢住處拜訪之時,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

  回到府苑之內,望著蒼穹的漫天星鬥,張業在床榻前木桌上的紙張上,寫下來大大的“瓊山”兩個字,這才脫鞋入睡。

  瓊山縣,乃是瓊州州治所在,地處瓊州南端,和徐聞隔著瓊州海峽。

  李賢此次欲要興建的官方海商聯盟,總部就選在瓊山,和瓊山本地的瓊山海商商會同處一地,目的不言而喻。

  想要把雷、瓊兩地的海貿的大部分權力在短時間內收歸於海運府衙,並接受舶司府衙監督,就必須下一劑猛藥。

  籌建官方性質的海商聯盟,以便後續控製大宋沿海內的所有海貿的合法有序經營,隻是這副藥的主藥,在此之前,還需要一劑藥引。

  藥引便是李賢在當日拜訪時,於張業吩咐的籌建瓊山宴之時。

  此番瓊山宴的邀請對象,包括瓊州各地主吏,瓊州本地有影響的鄉紳,以及瓊州本地有實力的海商。

  從某種方麵講,即將開展的瓊山宴,其實是官方舉辦的特大型聯誼會。

  具體操辦由舶司府衙負責,這也算是將張業這把刀插向瓊州本地利益集團的第一刀。

  在舶司府衙的第二日,李賢和呂夷簡說了此事,且將內中緣由解釋後,瓊山宴也得到了呂夷簡的巨大讚成。

  兩人後於徐聞並沒有待太長時間,隻在徐聞休息兩日,又與王曾去了信件後,便一同去了徐聞造船廠,看過舶司府衙負責的大船項目。

  呂夷簡站在高高的鐵甲板上,神情無比的沉迷,目光中除驚奇外,還帶著濃厚的探索,與陪伴的匠工東瞅瞅西看看。

  等下了這般沉重,且如小山般的鐵船後,呂夷簡感歎道:“真正未見隻聽聞時,呂某還有些將信將疑。等真正看過後,呂某才發現是自己小瞧了天下匠工。

  如此大的運貨量,如此大的堅固程度。不說大宋絕無僅有,呂某相信高麗,琉球之地,也絕不會有。

  呂某漸漸能明白小郎當日在途中為何說‘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若非兼職著瓊州通判,呂某真有與樓船士一道,駕駛著這巨大的海船,去巨大的大海看看,看看那些前人未曾發現的國度,去看看各地的風土人情!

  人生不過須臾,也不知真這麽走下去,能不能走到終點!”

  地球是圓的,走不到“天圓地方”的終點,最終隻會回到原點。

  李賢心中默道。

  人就站在大宋人眼中的龐然大物麵前,李賢即使在大宋第一次見到這般形成現實的鐵甲船,麵上卻不像呂夷簡那般驚訝無比。

  和麵前的鐵船相比,見慣了後世的各種貨輪和戰艦,李賢的心中早已波瀾不驚。

  甚至於對於麵前鐵甲船的大小,他還有些不滿意。但能做成這般,已經是大宋工藝的最高體現,也應該這個時候的世界範圍內的煉鐵煉鋼技術的最高結晶。

  十多隻鐵甲船,需要的煤炭和生鐵等材料就是海量的,可以想象在過去的三四年時間內,張業到底花費了皇帝內庫供給的多少年,才製造了這數十個實物。否則到了最後,也不至於讓皇帝叫停了項目不說,還讓李賢來處理尾巴。

  這也是為何本地的海商利益集團,在以各種手段挖走了張業手下的海船匠工人才後,即使知道鐵甲船的用處和功能後,遲遲沒有自信建造的主要原因。

  成本太高!

  於此,李賢心知肚明。

  和呂夷簡共同返回徐聞口岸,打算直接乘船往瓊山的路上,李賢開始和呂夷簡商議船廠的未來,這同樣事關他在瓊山宴中的連環計實施。

  “張業言之,瓊山海商商會以高階‘租借’了瓊山船廠內三個中型號的鐵甲船,眼下的大型號鐵甲船還全都在徐聞船廠,餘者的全是小型鐵甲船,目前依舊停留瓊山的船廠內。

  此番前往瓊山,依照李某的意思是,將這些鐵甲船除保留三隻大船外,餘者全都開往瓊山之地。

  而李某想在瓊州的臨高之地,重新建立一個新的造船廠。”

  “小郎是想這些船隻賣掉?”呂夷簡第一時間言中了李賢所說的深層道理。

  李賢瞅瞅地上的沙土,無奈道:“匠工都被挖光了,相當於造船技術全部外泄。假以時日,或者用不了多久,這群海商隻要敢於團結,便能不依靠官府的力量,自行購買物資進行建造,甚至比我們現在的鐵甲船的質量還要好。

  欲將本地的海貿收歸管理,也就表明了我們短時間內無法自行下海組織商隊。不如用來換錢,以充斥和擴建海運府衙,並以之積累足夠的原材料,李某有信心督建比呂兄所見的鐵甲船,還要好上數十倍的鐵甲船。

  此外,要考慮的是,用之與海商商會買賣定然不妥,但用之與本地的富賈買***如吳家,呂兄且拭目以待,定會產生非同凡響的效果……”

  建造鐵甲船的成本是一方麵,而之核心技術更是重中之重。張業或多或少的沒有重視起來,但他李賢絕不會再犯下這個錯誤。

  李賢所說之話,呂夷簡沒有反駁。

  張業手中的海船圖紙,就是李賢給的。在船廠之內,可能再也沒有其他人,比李賢這個初始規劃者,更懂造船了!

  且若用這些暫時無用的鐵甲船,使之成為分化本地海商的重要手段措施,呂夷簡亦覺可行,更沒有什麽反駁的。

  這事上,李賢基本安排妥妥的!

  “此事就這麽辦!呂某無異議,官家那裏,呂某也會幫小郎為證。

  還有一事,抵達瓊山後,呂某的公務重點,會放在瓊州的基本政事民生之上,小郎做事,呂某一向安心。在對付海商和分散本地鄉紳之事上。以後若需呂某做什麽,隻要不違背原則,小郎盡管之言。

  此外,不需小郎邀請,瓊山宴,呂某也一定會參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