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喜從天降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2-06 22:46      字數:2307
  能把李家人都摘了出來,尤其是尚於工部任職的父親李自明調往揚州這等富庶之地,李賢知道寇準在這裏麵一定使了很大的力氣。

  現在他李家三個做官的,幾乎都暫時的遠離東京這處漩渦了,隻等著下一絲回來,定又是物是人非。

  他起身,衷心的行了一禮:“學生謝過寇公,學生婚事完畢就會去往瓊州,短時間恐怕難以回來。寇公於京中,要多保重身體。”

  寇準點頭,難得趁著這個機會多少幾句:“京中事,老夫自有計較,但在瓊州,地方勢力龐大,官家既許你以權力,就要學會應用,事事當以個人安危為重,像在河西那般衝鋒陷陣還是要少做。”

  “學生明白!”

  ……

  在寇家總計待了總計有三個時辰,帶著酒氣回到李家時。

  大侄子李蔚,大侄女李蕤,正於兩個下人的看護下,站在大門處張望。

  看到熟悉的馬車使回,已經兩歲的二個小童忙跳起來高興道:“叔父回來了!是叔父回來了!”

  這一個月的時間,兩個小人早就成了李賢的小跟班。當然,另一方麵,也是李賢喜歡這對侄子侄女。

  兩小童不但長得可人,還遺傳了李家絕頂聰明的智商。隻是前次抽空教了幾句算法口訣,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就已經背的滾瓜亂熟了。

  可以預見的是,假以時日,李家又會出一個大才子、一個大才女。

  外麵的太陽有些劇烈,一左一右把一對侄子侄女抱回家後,李賢先去拜見母親和嫂嫂後,才在下人的服侍下洗了個澡,又喝了點醒酒的湯水。

  然後入了書房,開始把京中之事、尤其事關父親李自明可能去揚州從官之事,為兄長李誌寫了封信。

  吉州太遠,兄長李誌又是剛剛上任,難以來回奔波。

  但李誌早就猜到小弟回來後,成婚定會不遠,所以在李家之前就準備了一份禮物,隻是這份禮物,現在還留在兄長的小院內,大約到了迎親之日,才會被拿出來。

  於信中和兄長絮叨完家常,李賢開始給早已到雷州、並按照他的命令調查雷、瓊兩地情況的賈麟等少年寫了信。大致是注意安全和隱蔽……寇準今日的特別提醒,讓李賢認識到即將開展的瓊州之行,或比他考慮到的還要危險困難數倍。

  果真是山高皇帝遠,不僅是去往瓊州的路上要注意,在瓊州的時候,更要注意。

  除了虛無縹緲、尚未接手的州兵外,李賢唯一能依靠的是,從安西軍中退出的上百個少年。

  傍晚時分,李自明回家了,其實過去這**日間,李自明一直處在汴河周邊,眼看汛期不遠了,他的主要目光也開始放在過去幾年建設的水利設施的完善之上。

  自景德三年的開封水災之後,由於水利設施的建設與修複,以開封府為中心的水係區域,發生大水患的概率被極大降低。但隻要整體的綜合治理方案一日沒有落實完全,李自明就會憂心一日。這無關個人利益得失,而是實打實的責任。

  按照當前的進度,北部黃河水道的部分改道,還有汴河下遊的河堤再建,至少還需要六七年。李自明也做好了長期備戰的準備,但在今日,中書省的一份告示,讓他明白自己在這個位子上可能幹不久了。好在近些年對於水患治理,已經摸索出了一套適合大宋國情的規範標準。

  想到水利建設標準,也就是大宋的國標,這還離不開自家幼子。

  從華州到乾祐,再從華州到開封,又從開封到河西……

  李自明能感受到他的幼子於他這個父親的指點下,不斷有了進步和擔當。

  回憶起自己做官這些年的經曆,還有幼子連科舉都沒考過,就橫衝直撞闖入官場的進度,李自明忽然有些酸溜溜的感覺。

  “爹,您這是被貶了?”

  因為心事重重,李自明瞳孔的焦距一直放在桌前的燈火上,連幼子何時來了他的書房門口都沒有察覺。

  乖乖,這老幺凡事怎麽不往好處想,好像巴不得他爹被貶一樣!

  李自明蓄起來的長胡子抖了三抖,他晚飯的時候,隻是和家人提了下可能要離開原來的工作崗位,也算是給家人打個預防針。

  至於接下來的去除,中書省下發的行文裏並沒有細說。李自明在京中相熟的同僚之中,到有一個消息靈通之輩,下午偶遇之時,對方提了一句,上麵似乎有意將他派往南邊。

  江南水鄉多富饒,或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到任之所,但對李自明這等一心想要做實事的官吏而言,無論是富庶之地,亦或是苦寒之所,差別都不是很大。

  “為父的去處還沒定下,隻有被貶被升,自有上官考核。再有二十多天就是你的成婚之日,成婚之後,也該到了去瓊州的時候,切記為政一方,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當地百姓,亦不能辜負官家的信任……”

  李自明的嘴皮動了動,接著把目光放在幼子的臉上。

  不用說,老爹又開啟了“唐僧模式”,李賢一些話隨即咽下了肚子。

  大約從河西回來後,見兒子也開始為政地方了,李自明欣喜之時,恨不得把他所有的為官經驗都授予幼子。

  麵對此等情形,李賢於近些日子已經摸索出了應對之法,那就是果斷認慫。千萬不要和父親辯論為官的大道理,老父親學富五車可不是吹的,光那些典故就足以把他這個文學細胞不多的人,給繞的暈乎乎。

  李家的書房裏“熱鬧非凡”,同夜的大宋皇宮內同樣喜氣洋洋。

  已經三更天了,趙恒還沒有睡,不斷地房內踱步。

  當太醫確定的點了點頭後,他臉上的笑容無法抑製,哈哈大笑道:“朕終於又有子女了!”

  懷孕的不是後宮內的某個妃嬪,而是前些日子於趙恒服侍的一個李姓宮女。

  這李姓宮女,亦是皇後劉娥早些年帶回宮的人,此番運氣不淺,不僅受到了皇帝的寵幸,還懷上了龍子龍女。

  一入宮門深似海,宮內的普通宮女入了宮,要想改變命運,為皇帝誕下一子一女,才是最好又最快的途徑。但後宮人心險惡,欲要將之養大卻不容易。

  趙恒明白,劉娥亦是明白。

  所以從李姓宮女懷孕之事確定的那一刻起,這位幸運兒便成了宮內保為人保護的最為周到的幾人之一。

  李氏懷孕的消息,更是被嚴格地封鎖在宮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