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零波山盟約(上)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2-01 20:35      字數:2400
  “李家小郎,議和之事,東京傳來消息,你也在名單之內。我方占盡優勢,可歎就這般結束了,此事,你作何看待?”

  張掖城郭之上,身著鎧甲的曹瑋手持望遠鏡,看向城牆外圍於大宋西軍押運的一隊隊黨項俘虜,向一旁已然恢複長衫打扮的李賢問道。

  同曹瑋一樣,李賢手裏也拿著望遠鏡,所望之地卻是張掖城外的景色。

  幾近深秋之日,遠方的空地上的草木還是鬱鬱蔥蔥,牛羊飲水,又地處絲綢之路的要道,不虧被稱作是兵家必爭之地。

  李賢收起了望遠鏡,這才麵向曹瑋,曹琮的四兄,這位現今曹家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攻下涼州,占領甘州大半地區,於河西之戰中表現甚為亮眼的大宋名將。

  曹瑋所問,顯然是宋夏議和的問題。

  “寶臣兄有問,李某姑且言之。議和本是河西之戰的最終結果,即使再戰下去,不但朝廷內部不會同意,而且在黨項人的求助下,遼人都說不定會破壞澶淵之盟,派出一部分人手增援。到時,又會是連綿數年,乃至於數十年的邊境戰火。

  現在決定議和,是符合多方麵的利益的。

  隻是朝廷會讓我參與其中,是李某沒有料到的。”

  李賢略顯謙虛的答道。

  曹瑋將望遠鏡掛在脖子上,拍了拍李賢的肩膀,臉色不算特別欣喜,方正的臉上籠罩著愁雲和不甘,這和他攻破張掖城時,完全是兩個樣子。

  隻是在看向李賢時,曹瑋眼中盡顯欣慰,他隻有在很看好一個人的時候,才會露出這種表情,就連他的幾個弟弟,包括曹琮都沒享受過這種表情待遇:“我家季弟嚐於我言之,李家小郎的遠見無人能及,果不其然,議和卻屬必然之事。

  我早該想到,卻不願看到現在這樣草草收尾。

  唉,實不相瞞,我恨不得能一鼓作氣的攻入西平府,收複靈州、懷州、靜州……那些本來就是我們大宋的。”

  曹瑋還有一句話沒有說,這些土地,也是大宋皇帝趙恒割地賠償過去的。

  曹瑋的看法,李賢很是理解。

  這是一個正常的宋人都想去實現的!

  於河西的近兩年時間,可能是和更多宋人打交道的原因,看著他們在荒蕪的安川城發展,看著他們為了故土拋頭顱、灑熱血,李賢發現他自身在不知不覺間,對這片土地,對這個時代融入的更為徹底了。

  相比於過去的十多年,現在的他,主動參與了對大宋發展道路的改變,才真正的從身體到內心都變成了一個宋人,不簡單的是為了好好活在這個時代,也不簡單的是為了個人的功利。

  如曹瑋說的一樣,收複靈州多地,讓大宋的防線重新回到長城以外,但這本身就是一個大工程!

  要想做到這些,必須有更多的戰馬,有更規模化的騎兵,有穩固的朝廷……

  李賢不知道該怎麽安慰曹瑋,但也知道必須給曹瑋一個信心,也給自己一個信心。

  “寶臣兄,我相信有生之年,我們一定能看到靈州、靜州……還有燕雲十六州,統統都會回到大宋的。

  現在我們拿下了河西,隻要在談判桌上,將整個河西牢牢握在手裏,也就意味著我們未來會擁有足夠的戰馬,足夠的騎兵,去收複我們原有的土地。

  大宋會強大下去,大宋的人民會富裕下去,再也不用受窩囊氣了!”

  李賢說著說著,都快把自己給感動了,他發現要完成這些目標,恐怕還要很多年,首先是一個向上的朝廷,但依宋真宗的脾性,李賢就排除未來十多年會進行這個任務。

  尤其現在開始修建宮觀,錢財像流水般嘩啦的往下投,若非這次使用了巧計,大宋西軍不可能走出蘭州的,而後向夏遼宣戰,怎麽看怎麽不可能……真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還能不能看到。

  隻憑著李賢這句話,曹瑋和曹琮一樣,很容易把李賢當做誌同道合的道友,並言之以後回了東京,一定要去他的府上做客。

  後麵的一月時間裏,除了宋和黨項人雙方的俘虜被壓往談判地點零波山,準備進行在議和時交換外,張浦也開始帶著人馬走出山林。

  路過張掖城的時候,正好遇到曹瑋和李賢同行。

  二人帶大軍同行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為了監視張浦的這夥殘留的一萬八千的人馬,防止路上生亂子,其他各地的黨項人自有宋軍監視,且所有同行的黨項人都被要求卸下了武器。

  這是屬於勝利者的特殊要求。

  張浦那把跟隨了他三十多年的長刀同樣被繳獲下去,當他看到曹瑋,稱讚武惠公後繼有人。

  “武惠”乃是曹瑋之父曹彬,逝世以後追贈的諡號。

  又獲知曹瑋身邊那個年輕的不像話的少年,就是一手創辦安西軍的首領,張浦說的就多了些:“不錯!老夫我仿佛看到了昔日的冠軍候。安西軍的軍法戰法,為我生平所見,若有機會,實該討論。可惜你我注定是敵人,否則,我當結與你為友。”

  冠軍候?

  李賢有自知之明,他不認為自己有冠軍候的功勞,也沒想成為冠軍候。

  而張浦此言,則有捧殺之嫌,若傳入軍中,傳入朝內,傳到皇帝耳中,於他多少會產生無形的傷害。

  李賢眯眼笑了笑,看向這個比他矮上五公分,但雙眼冒著精光的知命之人。

  “張公是銀州人?也是我漢人?”

  張浦點了點頭。

  但看李賢接著道:“我聽人說過,張公為黨項人獻計,以謀得我大宋多地,並獻河西之策對否?”

  張浦又點了點頭。

  李賢再道:“張公既如此為外族謀我華夏之地,割我漢人之土,如此數典忘祖,難道死後不怕為列祖列宗痛罵?小子有一策,張公若能在黨項內部,助我大宋拿回故土,想來張公死後,也會得祖先原諒的……”

  但看張浦憋紅了臉,李賢又偷偷靠近了些,側過頭,什麽都沒說,但於後方隨行的黨項將領看來,李賢是在和張浦說悄悄話,還是那種謀劃黨項內部的密語。

  等張浦走遠了,曹瑋忍不住大笑起來。

  “李家小郎,你的計策甚妙,難道我父在世,常言文人的花花腸子最多!隻怕這張浦回去後,李德明不會再行重用了!”

  曹瑋的話,李賢並不完全同意。

  張浦為黨項人鞠躬盡瘁,這種把戲短時間自然打不到他的地位。

  他這樣做,隻是單純的想要惡心一下張浦,另在李德明的心中埋下一根小小的刺。

  也是想在接下來的談判中,給己方一些心理優勢。

  因為從廣義上看,他們的對手,不過是叛出大宋的一個賊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