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封禪風波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1-27 20:56      字數:2241
  “戰事不遠矣,若是錢兄,還有公孫兄幾人同行參與,那我和妹婿當能剩下不少後顧之憂!”

  這次開口的,竟是種世衡。

  種世衡已經旁觀了很久,大體明白了李賢的想法,是想將這群國子監出生的學子“落下水”,索性推了一把。

  而他本人方才於公孫圩等人的交談中發現,這些人同他差不多大,但也有熱血,有夢想,更重要的是很有謀略。

  安西軍中,經過一年半載的內部培養,確實發掘了一批不錯的年輕將領,可在視野上,斷然沒有這群從小熟看典籍,出生官宦世家的世家子弟眼界廣。

  能讓這群人進入安西軍,與安西軍內進行融合指導,那便是好事一件!

  此外,種世衡也明白這群出生不錯的士子,斷然不會一直待在安西軍內,亦不會過多的影響安西軍的發展道路,這也是他的妹婿為何大方的想要招納這群人加入的主要原因。

  錢晟不覺得廳內的同窗會對他不利,誰又沒有馳騁疆場的夢想,就像期待像大雁在天空翱翔一般。

  借此,要能在河西殺上兩個黨項人,甚至拿回屬於大宋的肅州,回到東京後,那便是可以吹噓一輩子的事!

  其之於錢家,地位自會漲高一些!

  “仲平兄此言大讚!如此便說定了,小郎可不許抵賴。今歲的國子監取解試是趕不上,距離明歲的取解試尚有一年,這一年總不能死讀書,在這河西幹一番事業,當真是不虛此行了!”

  錢晟得知種世衡的字後,現在已經將之稱之為“仲平兄”了。

  看到錢晟說的剛開,如齊成者,也都覺得不錯,應承下來!

  國子監的取解試,相比於各地方州的取解試,相對簡單一些,他們這群官宦子弟隻要能達到及格線,便能做官。

  甚至有時候抄上一段,也能蒙混過去。但若提早回了兩京,多會被家長鎖在家學內,老老實實的備考,如此太過無趣了些,還不如在河西玩的快活!

  最後也就剩下公孫圩和張德二人沒有表態,思考的越久,越就說明對方的認真與慎重。

  公孫圩揪了下他那冒出來的胡須:“若我等留下,小郎和仲平打算分配給我等何種任務,上陣殺敵,我與止若他們斷然是不行的!”

  張德點頭認同道:“要說戰場上作戰,我等若跟著大軍,大概率是拖後腿的存在,要是讓小郎派專門護衛那就更不成了……”

  這卻不是眾人怕死,而是說的實情。

  李賢哈哈大笑,左手拍著錢晟的胳膊:“李某何敢讓同窗們尚能戰場,那樣的話,同窗們的長輩,恐將李某千刀萬剮。

  同窗等人若是願意留下,我想將大家安排進參謀處和支援部。這些都是敵後工作,至關重要,但有危險性極小。

  最為主要的是,在大軍出征時,一定要守住安川城!

  讓別人守衛安川城,李某總有些不放心!”

  李賢這話,說的錢晟幾人安心很多。他們同樣為李賢和種世衡敢衝在大軍之內,而感到敬佩。

  連最穩重的公孫圩也有些沉不住心問道:“小郎和仲平可是已經計劃好了?打算何時出兵肅州?”

  李賢與種世衡對看一眼。最終還是李賢說出了他們準備了大半年的方案:“甘州告危,黨項鬆懈之時。”

  ……

  河西的少年們,正非常膽大的計劃著,由肅州開始,一步一步拿回屬於中原王朝的固有領地時,趙恒帶著文武百臣,也來到了泰山地階之內的社首山腳下。

  封禪的隊伍浩浩蕩蕩,前不見首,後不見尾。

  許多人找不到住的地方,隻能躺在草木之上就地休息。加上步入深秋,天氣寒冷,一到夜晚,泰山之下便是火光遍地,為了防止引起山火,還有專門的金吾衛來回巡視。

  趙恒登泰山,自不會在半夜。

  他要現在山腳下養好精神,明日方踏上山道,走入這注定被後人記住的封禪之路,以登臨頂峰。

  在社首山上封禪的曆代帝王內,就包括唐高宗和唐玄宗。自此,他趙恒將成為第三人。

  看了會社首山的夜色,尤其多望了會天空中燦爛的星辰,趙恒在內侍的建議下,返回到了暖和的大帳之內。

  帳內放著生活的爐子,和帳外的寒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坐了一小會,即聽稟報說,王旦,王欽若,丁謂等人求見。

  趙恒便宣之入內。

  原來是本地的官吏又有祥瑞送上。

  這一路走來,趙恒見這祥瑞已經見煩了,早沒了出京路上,見到祥瑞的那種欣喜之感。但左右都是好的寓意,趙恒即讓王旦看著給獻瑞者一定的封賞。

  隨之開始問詢明日的封禪準備,“《玉牒文》與《玉冊文》,修正的如何了?”

  王欽若忙上前,把準備好的文本遞給了一旁的內侍。

  “這是臣與王相等人在收到官家的命令後,連夜修改好的,還請官家過目!”

  自秦皇,到唐玄宗,封禪之時,多用《玉牒文》祭告上天,所謂的《玉冊文》,乃是趙恒讓臣下初創的。

  皇帝下達了命令,一路上,眾臣子費勁了心思,最後隻得拿出和《玉牒文》的規格樣式大同小異的《玉冊文》。

  趙恒在燈火下,率先翻開了《玉冊文》查看,邊看邊點頭,隻見第一句就寫道:

  “嗣天子臣某,敢昭告於昊天上帝:臣嗣膺景命,昭事上穹。昔太祖揖讓開基,太宗憂勤致治,廓清寰宇,混一車書。固抑升中,以延積慶。元符錫祚,眾寶效祥,異域鹹懷,豐年屢應。虔修封祀,祈福黎元。謹以玉帛、犧牲……”

  讀罷過後,趙恒即命令以此公示。

  除秦皇漢武外,餘者泰山封禪時的冊文多會於大典之時,公布於天下。

  王旦等人自是應下,但卻沒有離開。

  趙恒皺了皺眉:“還有什麽事?”

  王旦起身回道:“稟告官家,方才傳來消息,高麗的康肇殺了高麗國王,據說遼國在得知消息後大規模出動,遼人隆緒欲討伐康肇。”

  剛聽到前麵一句話,趙恒還沒什麽反應,但聽到遼人舉兵往高麗而去,趙恒就有些緊張了!

  他剛來到泰山這邊,就出了這檔子事,很難不讓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