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家書抵萬金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1-01-19 21:06      字數:2328
  “曹兄,你說的可是真的?李某竟被黨項人特別關注了?可是那葛大梁把李某的畫像也散發出去了?陳誦現在可還活著?他還說了其他什麽?李某想見一見他!”

  李賢“嚇”的站了起來,麵做恐懼狀,連發五問。

  將一個急劇擔憂者演繹的淋漓盡致。

  其實,他心裏一點都不慌,一個半時辰前,於黑風寨審問葛大梁之時,葛大梁也將此事說過了。

  突聞此消息的他,確實眼皮一跳。

  不怕賊殺,就怕賊惦記。

  好在葛大梁還算機靈,想要多一條渠道保住小命,既而,對那黨項人隻說了他認得當日射箭之人,隻有入穀才能尋到,連他的名字都沒告知對方,更別說畫像什麽的了。

  到了後來想想,就算葛大梁向黨項人說了他的情況,短時間內也沒什麽安全隱患。現當下沒有攝像機,就算是自己的容貌被人口述畫出來,偏差亦是極大。至於名字,天下間叫李賢的,不知多少。

  所以,想要找到並確定他這個人,首先就要花費大把的力氣。

  怕就怕的是開封的家人,會遇到危險。

  有了這件事後,於自身和家人的安全保護,被他提上了日程。

  看到下首李賢的表情,曹宗炎很滿意,方才被敲詐的鬱悶心情一掃而空。心道任他聰明伶俐,但隻要是人,麵對可能到來的生死危機時,都會產生恐懼。

  曹宗炎也沒存心嚇唬李賢的想法,坦白道:“陳誦在議事之前就死了,人還嘴硬,其他什麽都沒說,李賢弟是見不到他的。但李賢還是要注意自己的人生安全,那葛大梁應該又一次逃脫,多少會想著回來報複的。”

  陳誦沒說深潭之事,倒是為了省去了不少麻煩。

  注意到曹宗炎對葛大梁很是忌憚,李賢笑道:“李某想那葛大梁永遠也不會進行報複了!不瞞曹兄,李某正巧抓住了那賊子!”

  “人在哪裏?”

  這一次,是陳誦站了起來,兩眼直盯著李賢,目光難以置信。

  “就在元老院外!”

  ……

  葛大梁的人頭還是挺值錢,足足換的了一百餘支弓弩。

  通過等價交換,故而昨夜任務時,由元老院拿來的弓弩,理所應當地留在了黑風寨。

  回到寨內,日頭已經有巴掌高了,李賢喝了碗稀粥,又洗了個熱水澡,才回到房內,準備休息一會。

  一夜未睡,但躺在床上,李賢左右翻滾,把被子差點都踢到地上了,還是沒有睡著。

  沒有睡著的原因,自然是激動的沒有困意了。

  從葛大梁手裏獲得的近百萬貫的金銀珠寶,又有三百匹戰馬,還有這群朝氣蓬勃的少年,他總感覺自己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

  從前,他是小鷹,來到這個陌生而又皇權至上的世界裏,總有些憂患。便想著在家人的羽翼下,混吃等死。甚至想要努力的討好皇帝,討好大宋權力金字塔頂端的一部人,隻為了活的快活些!

  但隨之,他發現當自身處於權力的漩渦中,隻會越陷越深,那些人想要你幹什麽就必須幹什麽,越顯得身不由己,命運的線繩,似乎掌握在別人的手裏。

  可當他來到安川穀,擁有了手下的這群少年後,李賢覺得自己跳出這個怪圈,試著在未來做一些想做的事,成為真正掌控自己命運的人。

  這條路注定是漫長而坎坷的,但未嚐不能一試……

  日頭越升越高,陽光透過窗戶照在李賢的臉上,他也漸漸進入了夢想。

  開封今天下起了雪,能見到東京城內,為白茫茫的大雪籠罩成了一片。

  距離年關尚有一月,無論是西京國子監,還是今年剛剛有新生搬入的東京國子監,在各監事的安排下,年末的學業考試開始了。

  羅飛沒有像李虎一樣直入東京,而是先停留在西京洛陽,將李賢寫給很多人的信,親自送至這些人的手上,然後才日夜兼程的往東京開封趕去。

  洛陽內收到李賢書信的,除了開年後才外出上任的寇準外,尚有公孫圩,錢晟,孫德等李賢的國子監同窗。

  於寇準的信中,李賢將他在安川穀所做之事的前因後果講的是明明白白,想要有人於朝中支持他,寇準便是其中的重要人物。

  其之影響力依然不小,先不算寇準當執宰的這麽多年,有不少的門生。暫說現在的他有啟用的征兆,一些牆頭草在不是很多大事的情況下,也會跟在後麵搖旗呐喊,彰顯他們的善意。

  未讓李賢失望的是,寇準看了他對黨項人李德明部威脅的描述,還有相關的一些戰略構想後,當即寫起了奏書,這本奏書自會送至皇帝的案頭。

  皇帝趙恒性格懦弱,遇大事常顯猶豫,想了想,寇準又給尚在開封的幾個朋友去了信。

  而李賢於國子監的那些同窗們,觀之信中關於黨項隱患的描述後,又見信中言之歸義軍和安川穀馬賊對於黨項人的重要遏製作用後,且知李賢已是上奏,一腔報國熱血之下,紛紛回家對家長說起此事,想要尋得家長們在朝堂上給他們這位同窗的支持!

  隨後幾日內,尚留在開封、幫皇帝料理內庫的趙元儼,升任大理評事的柳永,還有家中的父母兄嫂,包括那尚未娶過門的崔鶯鶯,多多少少都收到了李賢的信件。

  家書抵萬金,李母等人看來李賢的信件,淚流滿麵。

  顯然這個年關,李賢是不能回家了!

  幾乎在同一天裏,李賢的奏書也擺到了皇帝趙恒的禦桌之上。

  曹琮的奏書顯然要比李賢早一天送達,看罷後,趙恒一直沒有召集群臣討論,一方麵原因在於恰逢年關,手頭的奏書有點多,來不及一件件處理。另一方麵,他看曹琮的奏書內提到了李賢,便想等著李賢的奏書到了,好多方求證查看一下。

  看到內侍送來李賢的奏書,趙恒正好批改完了李自明上奏的一本。

  麵對內侍,趙恒指著麵前的奏書,笑罵道:“好一對父子,讓朕都來不及歇息!”

  近些時日於宮內當值的內侍不是鐵冶,鐵冶一月前,被皇帝派去協助王曾打理鹽田去了。王曾因辦事得利,趙恒已經有了將之召回京中,重新重用的打算。

  而現於宮內當值的內侍,是在趙恒身邊服侍多年的老人,此人名叫周懷政。

  周懷政對皇帝再熟悉不過,知道皇帝隻有高興了才罵人,默默記下了李氏父子的名字,笑道:“皇後給官家住了藥膳,官家吃了再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