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缺錢的國子監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0-12-29 20:08      字數:2368
  “平仲何出此言?李氏學子如何騙了我等?”王旭臉上隱藏不住的震驚道。

  寇準雖然當下在朝堂上不怎麽受人待見,但其人品是沒話說的。他說自己上當受騙了,那可能真的被騙了。

  想他年過六旬的國子監監事,有朝一日會受個年少的學子蒙騙,王旭是又氣又笑。

  注意到王旭的表情變幻,寇準心知對方怕是真沒察覺。也是,誰會沒事刻意打探一個普通的國子監學生,若非他心裏留了個底,加上是他老家人,知道些內幕,恐怕也會被這李家士子給忽悠了過去。

  他索性把李賢的家世,尤其事關富有的母族背景說了一遍,又講了講乾佑工坊,刻意隱去了關於李賢幫太醫局研究痘苗之事。

  “如此說,仲明可明白了?”

  “是這樣啊,聽了平仲之話,王某感覺那李氏學子真實上還是沒欺騙我等,自身到是有著不錯的生意頭腦。

  至於華州趙氏的富饒,我人雖在洛陽,但這幾年也是聽說過,據悉他們的生意似乎遍及了大宋西北邊陲,連西域吐蕃遼國都有他們的商賈活動!

  沒想到和李家學子還有些關係!”

  王旭苦笑道。

  正如他所說的那樣,李賢還真不算騙他們,李家確實不算富裕之輩,隻是憑著母族有些財產。但僅僅是母族的那些財產,也足以令普通人眼饞了。

  若真算上趙家的那些財產,不說供養他們三十多個直講,就算三百個也沒問題……

  當然,要是寇準和王旭知曉李賢私下收了廣陵郡王趙元儼的四處豪宅,還變賣了萬金財務,怕也會覺得李家也不缺錢了。

  寇準和王旭聊著聊著,漸漸聊到了國子監的現狀。寇準回憶起自己幾年前來國子監的場景,那是的國子監相對鬆散,還沒有強製要求學子在內住宿,甚至連齋舍和食肆都沒有統一的。

  王旭說,是啊是啊,是他任上不久,一個公事向官家上書,後才有了統一管理,但也是因此,國子監的師生們多了不少抱怨……

  趁著這個機會,寇準不動聲色地談了些國子監內部的食肆。

  大致是說裏麵的飯菜不太好,師生吃的都不怎麽習慣,連肉蛋類也是大半個月見不到一頓,更別說豐富雲雲。你作為國子監的監事,要不要拿出些錢改善改善夥食,也省得很多師生天天讓仆從帶飯來!

  明白了寇準的想法,王旭心感這位前大宋相公好奢華還真不是空穴來風,國子監的飯食簡陋是簡陋些,但可比大宋平常人家的飯菜要好些,還是一日三餐,反正他吃的香。

  由此,看來這位大宋前相公從高位下來後,連普通的吃食都吃不慣。好吧,你說你帶飯,或者蹭學生的都可以,想讓國子監都過上你那種奢華的生活,還真不可能!

  王旭是個好好先生,當然也不能這麽明說,明說多麽傷感情啊!

  畢竟寇準既然選擇來到國子監,前幾日又在國子監當著他們幾位直講的麵,直接推辭掉了官家對他的知州任命,看來是鐵了心在國子監幹的長久些。

  大家以後低頭不見抬頭見,關係不用弄得那麽僵。

  “不瞞平仲,我到是想給國子監的師生們改善下膳食,奈何上麵每歲撥下來的經費有限,實在有心無力啊!”

  王旭大呼沒錢!

  真實講,王旭說的到是實話,國子監盡管是名義上的大宋最高學府,一手抓教育,一手管教育。

  但朝廷每歲分撥下來的款項有限,方方麵麵花的差不多了,真正落在國子監三館上的教育經費並不多。

  可以看到,光是朝廷的撥款肯定不夠花。

  好在國子監的另一個重要收入就是刻書,這也是國子監經濟來源的大頭。

  所刻錄者,包括醫書、農書,還有常見的儒家經典,印刷的書誰都可以買。這些收入三司不能幹涉,直接交由書庫監官負責,最後統一交由國子監內的監事和公事們統一調度。

  這些收入的大頭自是給在了國子監學生的補助和直講官吏的官俸,還有雜勤人員的工資上麵,以及州縣學上。

  七七八八花的差不多了,這也就導致國子監的後勤不怎麽好,包括寇準提到的食肆。

  如此未嚐沒有解決辦法,學子即使吃不慣裏麵的飯,其實也可以拿著補助在外麵叫“外賣”。真正的貧寒士子,當然會把錢攢下來,老老實實吃食肆的夥食。

  “書庫呢?我記得前歲你們呈上的奏表裏,書庫每年可是有數萬貫之巨的收入。這可比朝廷給的經費多了多!”寇準有些疑惑道。

  難道說國子監又出現了孔維那等貪贓枉法之事,念及此,寇準望向王旭的眼光不由得嚴肅了幾分。

  察覺到寇準看他的目光變了,王旭急忙擺了擺手:“平仲可是認為我等私藏了?

  其實不然,說到此事,還與官家有關。

  平仲當記得至道三年,官家剛剛登基時,一次外出私訪,路遇苦寒無處求學的牧童,後開始在天下各州縣試建立州學縣學,以供更多人能入學之事?

  其中由三司出了一部分,我國子監也出了一部分。”

  宋初的時候,並不怎麽注重教育,連漢唐時就有的地方官學都大麵積荒廢。直到趙恒成為大宋皇帝,於繼位不久,一方麵是因為那次外出所遇口口相傳之事,一方麵是為了籠絡天下士子,才重新重視起地方官學。

  但到目前為止,地方官學的重視程度依然不高,包括國子監這等中央官學都是如此懶散無多嚴格規章,其他少數興建的地方官學可想而知……

  曆史上,也是到了仁宗朝後才重新重視的。

  “你說的事,我到想起來了。

  如此,國子監還真的是缺錢啊!”寇準沉默了一會道。

  他對於大宋官家想到新辦官學沒有多大感覺,很簡單的以為官家是在籠絡天下士子的心,畢竟他出生官宦世家,自小錦衣玉食,又不缺大儒教導,自是感受不到寒門士子的艱難。

  再說到國子監的錢還是少,寇準眼前又出現了李賢那張欠揍的臉。

  “要讓國子監的收入多些,以改善國子監師生的環境,仲明不妨問問我太學館的李賢,那小子賺錢的法子可不少!”

  注意到寇準的執念,王旭無奈點了點頭,算是接受了寇準的建議。

  臨走前,寇準還專門把桌上的墨汁分了些給王旭,這次李賢留的有點多。

  剩餘的寇準也不打算自己用,明日適逢國子監師生的休沐,他打算去見幾個朋友,這墨水全當是禮物了,沒了的話,他再找自己的學生要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