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良藥苦口利於病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0-12-29 20:08      字數:2396
  李家長子中了解元,這在李家是一件大事。

  原本聞風而來助威的親眷們,免不了大擺宴席慶祝一番,同來的還有李誌在州學的同窗和師長。

  亦因此,李賢李誌兩兄弟在鄭縣多停留了幾日。

  發解試出榜六日後,他們才踏著朝陽出發返回老家華陰。

  趙家的兩個舅舅因為在鄭縣有事沒有同回,到是蘇家那個即將成為李誌小舅子的蘇馳,以及兩個姑姑一道同行。

  回了華陰老家,免不了又要宴請父老鄉親。

  家中父母因尚在乾佑,未能回來,這些事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李賢李誌兩兄弟,及同來的兩個親姑姑身上。

  前前後後忙碌了五日,可總算是把這些事給忙完了。

  第二日,兩兄弟商量後,便帶著精心準備的禮物,打算去拜訪恩師蔡正蔡先生。

  華陰蔡先生不但教過李誌,也教過李賢,但因這次染病在身,隻派了長子蔡連來參加答謝宴。

  且無論在李誌,還是李賢心中,蔡先生學思過人,是除了父母外,他們最為敬重的人,這次單獨拜訪更顯意義非凡。

  蔡家在華陰不算高門大戶,可因為蔡正的聲名,加上他這些年教出了無數學子,於華陰百姓家有著非常大的名望,甚至連華陰令逢年過節也會親自登門拜訪。

  所以,平日裏也有人會去拜見。

  李賢他們今日去的時機剛剛好,蔡家並沒有其餘客人。

  當李賢輕扣三聲大門後,出來開門的是蔡家小女,年芳十八的蔡落。蔡家長子昨日便去鄭縣請名醫為父治病了,蔡家現在算上老仆一共四個人。

  蔡落比兄長李誌大三個月,兩年前就已成婚,嫁給的是華陰鄭家的二子,其也是蔡先生的學生,為人正直誠懇,現今擔任華陰縣主簿,和蔡家也算是門當戶對。

  這次回來,大概率是照顧生病的父親。

  “小賢,小誌,你們來了!

  快進來!快進來!

  爹剛剛還念叨你們呢!”

  蔡落人如其名,長得落落大方,兩年不見,多了些女人的韻味,不再是當年帶他們兄弟倆捉蟬的少女了。

  時間過得真快。

  李賢不得不感歎一句,正此時,兄長李誌已先一步行禮。

  “見過蔡家阿姊!”

  李賢緊隨其後:“見過蔡家阿姊!”

  這些年來,李氏兩兄弟把蔡落一直當親姐姐一樣,雙方語氣自然親切很多。

  入了門,看了眼那熟悉的碾子,李賢當先把手中的禮物交給了蔡落,也幸好這次來的時候,給蔡家每個人都備了一份,甚至連蔡落年前生的女兒也備了個小禮物。

  三人有說有笑的進了內屋,隻往蔡先生的住舍而去。

  兩兄弟各自都是聰明絕頂之輩,能看出蔡家阿姊有點強顏歡笑的樣子。

  途中還遇到了師母樊氏,樊氏一見這兩個自小機靈的李家兄弟,原本被憂愁籠罩的臉龐罕見的露出了一絲笑。

  這兩天華陰縣城都傳遍了,李家大郎中了解元,樊氏更是打心底高興,自家官人聽此消息,原本因病有些萎靡的精神,近幾日都振奮不少。

  “今天下午就別走了,一起留下來吃個飯!”

  師母發話,李賢和李誌自是滿口應下,然後隨蔡落入了先生蔡正的住處。

  一入屋內,能聞到濃密的草藥味道,還伴隨著劇烈的咳嗽。

  看來蔡先生病的不輕,兩兄弟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凝重。

  “來了,坐!”

  相比於師母和蔡家阿姊的和藹可親,先生蔡正相對要嚴肅很多,連窩在病榻上,也很地保持了上課時的那種語速。

  兩兄弟老老實實地按照先生的話坐在病癱前方的座椅上,這種太師椅還是李賢六歲,在父親的鞭策下,不情不願初來蔡家拜師時,忍痛令仆從搬過來的。

  哪知一經搬來,蔡正就喜歡了這種座椅,還專門擺在寢室和書房裏。

  將近十年了,先生蔡正雙鬢染白,這太師椅也被磨得發光。

  床榻上,蔡正斜著頭看了眼服侍他的老仆,又對女兒蔡落道:“你們都下去了,我有話對他兄弟倆說。”

  片刻後,蔡落隨仆從離開,並輕輕掩上了門。

  蔡正後麵靠著被子,與數月前相比,略顯消瘦的臉正對這李誌:

  “李誌你自小好學,苦讀多年,今歲拿下解元,為師不意外。

  需銘記學無止境,以後要多勤勉,萬不可因一時得失,而沾沾自喜……”

  李誌身體前傾,先生發話,自然銘記於心。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雖說年少蒙學的不是蔡先生,但在縣學裏,對他影響最大的卻是蔡先生。

  等蔡正說完,他一揖到地:

  “學生記下了,謝先生指點!”

  蔡正掙紮抬了抬手,前一次感染了風寒,外加多年前的舊疾一並爆發,他自知時日無多。

  手下學生,如這李氏兄弟前來探望,他打心底高興,可歎啊!

  這麽一病,他以後可能沒有機會再去教學生。

  此番,當是給他們上的最後一課吧!

  不等蔡正的目光放在身上,李賢很有自覺性的站了起來。

  看今日蔡先生的狀態,他不由得想到前世爺爺病重時,於病榻上交代後世的模樣,那是他見到爺爺的最後一麵。

  不知為何,此時看的蔡先生現在的狀態,他和當時有同樣的感觸。

  心沉下來的同時,態度自然端正。

  “先生!”

  李賢叫了一聲,便直直地站定。

  卻見蔡先生沒有像對兄長那般指點他,而是沙啞著喉嚨問出了一個問題。

  “李賢,你是不是覺得我,包括你的父親,還有縣學的林先生對你都太過嚴厲了?”

  李賢眨了眨眼。

  那可不是?

  我李賢幾斤幾兩,還真不是科舉的命,隻想老老實實的過著自己的小日子,能吃軟飯就吃軟飯,科舉多累啊!

  還是讓兄長去努力就行了!

  當然,看蔡先生現在這狀態,李賢心裏的話,當然不能說出口。

  否則,還真可能把蔡先生給氣死。

  見李賢沉默不語,蔡正自語道:“你小時便聰慧無比,《論語》內中內容更是看一眼便會背誦,我當時初聽時還不相信,直到你入了我門,和同齡人對比,才真正看出你的不凡。

  進而,對你,相對於比他人都嚴厲了些。

  你且記得,在大宋,是士大夫的天下,考取功名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人生在世,靠別人,永遠不如靠自己。

  科舉才是每個人真正的出路,如無功名,生活又豈會是想象般容易。

  我,包括你父,勸你上進,其實都是為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