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八大王
作者:柯不貳      更新:2020-12-29 20:08      字數:2392
  大宋的京兆府,也就是李唐時的長安。

  唐滅亡之後,曾被改為大安府,曆經後晉、後漢、後周,一直到趙宋,複名京兆府。

  隨著經濟政治中心的東移,隻是此時的京兆府,連陪都都不是。但因其曆史淵源和地理的特殊性,依然是大宋集西北經貿軍事為一體的西部重地。

  下轄十三縣,含長安、樊川、鄠、藍田、鹹陽……以及乾佑。

  此外,包括節度使和京兆府尹的行政場所,仍在龐大的長安城內。

  今時今日,距離前任京兆府尹貪汙事發,被禦史台狀告,而後押解往開封已有三月。

  讓許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自澶州城返回開封府的宋真宗並沒有第一時間處理京兆府人選問題。

  直到月前才傳來消息,皇帝打算派遣一宗室親王遙領。

  這位宗室親王不是別人,正是宋太宗第八子,皇帝的弟弟廣陵郡王趙元儼。

  至於說京兆府的實際代理人,則是由知京兆府事來擔任。與此同時,讓人心驚的是,新調任知京兆府事的,乃是擔任過陝西轉運使,後因舉人失當免官的薛奎!

  京兆府官場的巨大震動,於治下多多少少有些影響。

  有人惶恐,有人欣喜。

  炎炎夏日,長安城同樣被烈日籠罩。

  路上的行人自然少了不少。

  不少人都躲在陰涼處,或於茶肆喝著清茶,聽著小曲,或於樹蔭下,扇著扇子……

  街麵的背光處,一處簡陋的瓦肆內,同樣有三兩個說書人,拿著短凳木桌,手持木塊,聲情並茂地講解著天下的奇人異事。

  “卻道那乾佑令之子雙目火眼金睛,隻是三兩個呼吸,便查到了案件的關鍵性證據,一舉洞察了這些令無數捕快頭痛的大案!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詳解!”

  啪!

  驚木響起,那中年留著長籲的男人放下手中的活計,美滋滋地喝了口涼了半天的茶水。

  前方圍觀辛辛苦苦圍觀半天的幾十人可不買賬了,紛紛嚷著讓這中年說書人一次性說完,講講那背後真凶是誰。

  但說書這工作,就像寫文章一樣,必須有跌宕起伏,以使人心心念叨,這才會有人經常光顧。

  所以,無論周圍人怎麽說道,中年文士打扮的男子都不為所動,鼻孔朝天。

  就在此時,人群之後,忽然傳來一陣略顯青澀的聲音。

  “幕後主使,可是那潘婦人?”

  潘婦人?

  竟是此人?

  很多聽眾仔細一想,很快露出恍然大悟之感。唯有那說書的中年文士冷哼了一聲,看起來被人砸場子的心情不太好。

  隻是當聽書的眾人轉身望向那聲音來源之地時,人已經走了,僅留下數輛馬車揚起的灰塵。

  車內坐著的正是新到任,受帝命遙領京兆府的廣陵郡王趙元儼。

  朝野內外,有喜歡稱之為八大王。

  趙元儼生於雍熙二年,距今剛至弱冠。前些日子得皇兄真宗皇帝急詔入宮,使之往京兆府遙領。

  趙元儼內心剛開始是有些拒絕的,他肅喜文詞,長安哪有開封的文壇繁榮。不過最後皇兄以祖宗大義說之,既自詡為儒生,天地君親師的道理他還是懂的,故而最終同意。

  反正到了長安,他這個無權的親王,也不需要多做什麽,正好瀏覽下秦川大地,閑來讀讀書冊,順道拜訪下三秦名士。

  很好!

  很有精神!

  作為前太宗皇帝最為喜愛的兒子,又自小在深宮內苑長大,趙元儼其實並沒有多少野望,也知道不應該藏匿那些禍心。

  “郡王,京兆府到了!”

  隨從的聲音從外麵響起,正在思考方才那乾佑奇事的趙元儼睜開了眼,他人長著一對大耳朵,這在民間看來,是有福相。

  趙元儼掀開簾子一看,一股熱氣迎麵而來。沒想到從那瓦肆聽了會書,再眯一下眼,就到了京兆府府衙。

  入目,正前方是一座威嚴的府門,隻是比開封府衙門要略小一些,可也難掩那磅礴的氣勢,不虧是前唐官寺之所在。

  “去給知京兆府事說一聲,就說我到了!”

  由開封至長安,趙元儼走走停停,差不多花了一個半月。

  從之前長安傳來的信件得知,被啟用的薛奎早一步他來到長安,處理積攢的政務,以及於周邊各縣巡視,防汛防災。

  不得不說,薛奎在處理政事這一方麵,還是很有能力的。

  無論是任儀州推官,還是之後遷殿中丞、知長水縣,又知興州。薛奎在本官位上的政績,都是有目共睹。

  也難怪在陝西路下轄京兆府出現大的官職變動時,皇兄會第一時間想到此人。

  令仆從持著印信入內通報時,趙元儼已經下了馬車,整理好身上的衣衫後,往官府大門而去。

  ……

  “廣陵郡王到了?”

  今日正巧於內處理公務的薛奎得到下屬通報消息後,迅速放下手中事,前往前衙迎接。

  實際上,他與趙元儼見麵的次數屈指可數,且多是在數年前的開封城內宴會之上。

  那時的趙元儼還是太宗皇帝賜封的周王。

  時間一晃,這麽多年過去了。

  再說今次官家下令,使趙元儼親往遙領京兆府,從官多年的薛奎卻並不意外。

  宋遼之戰,自年前十二月的檀淵之盟後,順利落下帷幕。真宗皇帝這才有了時間和精力處理內部事宜。

  去京兆府尹實權,改知京兆府事,又以親王遙領監督,便是收歸權利的第一步。前京兆府尹的權利太大了,才會出現了那檔子事……

  不過,也難得官家時隔數月,會重新想起他,啟用之。

  薛奎對於遠在開封的大宋官家自是感激無比。

  他素有大誌,性格剛毅篤正,不與人苟合。自淳化三年,舉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以來,更是嚴敏清正,舉薦賢良。

  能再次啟複,何不激動,這也證明他又有機會為大宋國效力,實現抱負。甚至為了不辜負這次機會,薛奎於短短半月內,就親身踏遍了京兆府下的近十個縣。

  四個字,幹勁很足!

  本打算明日,親自考察乾佑縣,趙元儼正好到了。

  “廣陵郡王!”薛奎今年三十八歲,步伐穩健,極重禮儀,一見趙元儼,便先行行禮。

  “薛公,我們可是有六年沒見了!記得當年相見,還是在陳尚書的文會之上。”趙元儼回禮,感歎道。

  之後,兩人一邊相聊,一邊往內庭而去。

  當得知薛奎明日要往乾佑去時,想到之前那個說書人所言之事,趙元儼忽然感興趣道:“聽說乾佑山高水綠好風光,不知我可與薛公一同前往瀏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