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 爭奪睢州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2-02-27 11:33      字數:2072
  數日之後,艾能奇率步騎萬人從鳳陽出發,進軍宿州。

  方國安看軍心散亂,不敢抵擋,匆忙撤離了宿州。

  近萬士卒,路上就逃散了一小半,最終到達河南境內的隻有忠心於方國安的三四千人。

  他們向西渡過濉水,得博洛派兵接應,進駐永城。

  劉良佐亦被博洛調到永城。

  兩個降將,共萬餘士卒,共同防備艾能奇。

  博洛隻留下一千清軍給譚布,讓他管製二人。而其帶著剩下人馬匆忙趕往商丘之北,黃河南岸的丁家道口。

  在對岸,周顯軍越聚越多,已達兩萬餘眾,隨時可能渡河來攻。

  而被圍在睢州城中的劉體仁也活躍起來,數次派出騎兵出城,襲擊城外清軍。

  多鐸派人前來,告訴博洛可以舍棄商丘,集中優勢兵力圍困睢陽。若劉孔和率部渡河,就讓他過。等他們進入豫東平原,自己自會派出援兵。

  從開封到睢州,騎兵一日夜便能趕到。

  博洛認為,若隻有劉孔和一部,多鐸所說的或許可行。

  但此刻撤離商丘,那劉良佐和方國安兩部人馬也一定要撤離。到時候,艾能奇所率的隆武軍也會進入歸德府境內。

  一旦周顯軍和隆武軍合兵,恐怕將徹底改變河南的局麵。

  為此,博洛派人去見多鐸,並向他稟告了自己的計劃。

  多鐸勉強同意了博洛的請求,向他增派了兩千騎兵,交待博洛要小心行事。

  博洛撤了商丘之圍,令自己的副將圖賴率所有步卒返回睢州以防備劉體仁,而他率領近六千騎來到丁家道口。

  博洛決定等劉孔和渡河之時,他會盡力抵擋。

  若最終能擋的下,商丘和睢州闖軍明白援兵已無,軍心潰散,或許他可以趁機一舉拿下歸德府。

  若擋不下來,他就以騎兵騷擾,拖延時間,會和劉良佐和方國安一起撤回睢陽。騎兵來去自如,他隨時可以撤離。

  至於到時候艾能奇所率的隆武軍到時候會不會殺入歸德府境內,那就不是他所能決定的事情了。

  無論隆武軍還是周顯軍,都是大清的敵人。但隆武軍和周顯軍,彼此之間也不是友軍。他們若都進入河南,說不得彼此之間還會打起來。

  隻是在攻破開封,徹底穩固河南之前,博洛還不想放隆武軍進入豫東。

  實際上博洛的考慮並非杞人憂天。

  為了預防出現兩軍相並的那種狀況,就在幾日前,周顯派出使者去見隆武帝和孫可望。以三千杆燧發槍、兩萬斤火藥交好隆武軍,說服他們配合自己向北進擊清軍。

  但隆武帝和孫可望提出了一個條件。他們要闖軍同意,待驅逐河南清軍之後,睢州城要歸隆武軍所有。

  漢代,七國之亂。梁王堅守睢州城,擋住吳楚叛軍三個月,為周亞夫聚兵截斷吳楚軍糧道、平定叛亂立下大功。

  唐代,張巡死守睢州城,以五千士卒抵擋十三萬叛軍數月之久。像一顆釘子釘在那裏,致使十幾萬叛軍不敢南下。保證了唐朝官軍的糧餉供應之地的安全,為唐軍重整旗鼓,最終殺入中原爭取了時間。

  無論是南下,還是西進,睢州都是繞不過去的點。

  隆武帝和孫可望想要睢州,就是想確保淮南之地的安全,同時為將來大軍北進創造條件。

  當時,隆武帝在劉體仁被圍之時,就曾派出使者前往睢州去見劉體仁。想要說服他,甚至說服在河南的所有闖軍歸順自己。

  但劉體仁卻派出使者去見了周顯和隆武軍,向他們提出。誰能解了睢州之圍,他就率部歸降誰。

  當然,劉體仁的話隻是在形勢不利之下做出的被迫表態,將來解圍之後他是否會遵從承諾誰也說不準。

  但劉體仁在兵敗之後既沒有北渡黃河投靠周顯,也沒有南下歸順隆武軍,卻選擇最不明智的困守睢陽以支援開封。

  從中便可以看出,劉體仁依舊對闖軍保持忠心。

  隆武軍提出的條件,周顯不能替劉體仁做主。即使將來能做主,周顯也不會輕易把睢州交給他們。

  畢竟,睢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試想自己將來北擊清軍之時,在身後卻有一支大軍駐紮在睢陽,隨時可以發起進攻。這得是多大的威脅啊!

  周顯沒有表態,依舊將那三千燧發槍送給了隆武軍。

  表示將來攻取河南,誰先出兵得到就是誰的。兩軍不交戰,不對峙,各取所取。

  這點,隆武帝同意了,孫可望也表示接受。

  但隆武帝和孫可望對這批燧發槍的分配卻起了爭執。

  隆武軍以孫可望的獻軍舊部為基礎,用的都是刀槍,少有各種火器。火槍也都是火繩槍,對於燧發槍這種火銃,他們更是一杆都沒有。

  最後的結果是隆武帝得了五百杆,用以裝配他的禁軍,孫可望得了剩下的。

  得到這些的隆武軍也遵從了約定,隻不過因為劉良佐和方國安的背叛,隆武軍實力受損,孫可望更不願和滿清直麵相抗。

  艾能奇率一萬步騎在濉水,與劉良佐、方國安對峙,卻不進攻。

  孫可望讓劉文秀率兩萬士卒從潁州西進,進入豫南,拿下了沒有清軍防守的汝南,但在進抵郾城一線之後便再無動作。

  隆武軍進軍初時,多鐸明顯還有點擔心。但看到隆武軍這樣,瞬間放了心。隻在許昌留下數千士卒,安心將其他兵力盡數調往開封。

  隆武軍和南明的談判一直都在進行。

  隆武帝想借助南明壓製孫可望,而孫可望又想從南明那裏獲得更多的利益,因而未能和南明達成一致。

  但在隆武軍得到汝南之後,南明軍主動將在信陽的駐軍撤回,在湖廣和河南邊界的平靖關、武陽關駐紮。

  在李自成死後,南邊難得的恢複了平靜。

  但不久之後,四川那邊又傳來消息。

  吳三桂擊敗曹變蛟,將明軍主力趕出了四川。雖然在蜀地還有曾英、楊展等明將在,但已無人再能對占據成都的關寧軍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