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回魯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2-02-27 11:33      字數:2079
  周顯一通解釋,李定國雖然說仍舊有些地方不太明白,但他也知道自有專門的人去解決這些問題。最終他點了點頭,“那此事我便不過問了。”

  周顯繼續道:“這八張紙幣裏麵有一文、兩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和一兩銀,都是比較低的幣值。而且首批我們隻印五十萬兩,而且一年之內不再印發,看看效果如何再說。按照約定,每個遷來的百姓發放二兩銀子的安家費,這些新印錢幣就是發放給他們的。”

  說著,周顯轉向旁側坐立的張旗道:“張旗,各鎮的市場你要盡快建起來,要有足夠的物資供他們選擇。要讓發給他們的紙幣盡快流轉起來,而又不能定價過高,訛詐他們本就不多的銀子。”

  會散。

  趙旭升於當日便返回了岫岩城,十幾日後,他又從岫岩城啟程前往了鳳凰城。岫岩城是個封閉的地方,不利於控製其他地方。而鳳凰城可以兼顧阿布達裏岡、寬甸五堡、鳳凰城、岫岩城。

  岫岩城設府,張旗被任命為岫岩城知府,主管岫岩城周邊的一切政務。劄拉裏以遊擊將軍的身份統領岫岩城周邊的所有軍隊,防守各處關隘。

  李定國留下齊翌龍協助趙旭升,鳳凰城駐軍的大部分都被他調回了蓋州。

  周顯特意單獨召見了謝遷、於七,並寫信給李開、楊震,讓他們全力支持李定國。

  忙完那一切,周顯又在旅順見了來遼東的黃宗羲和於成龍。黃宗羲負責在各地建立錢莊,同時監督新印錢幣的流通。

  於成龍是被周顯緊急招來的,讓他整肅遼東軍紀和官紀。

  周顯交待了他們一些事情,接著就啟程離開了遼東。同時他帶走了高毅、武誌英,以及十數位千總,數十位把總。

  他們有些是明軍出身,對曾經當過流賊的李定國十分不尊重。有些性格桀驁,臨戰之時未必會完全遵守李定國的命令。

  帶走他們,是為了加強李定國對留在遼東大軍的控製,也是為了豎立李定國的絕對權威。

  除他們之外,剩下的那些都是低階將領。

  周顯把他們弄回山東,是因為他們實戰經驗豐富,但理論知識欠缺。他準備讓他們弄進濟南講武堂,讓他們學習一些軍事理論,以圖將來重用。

  同時,也是為了儲存足夠的後備人才。

  但因為南洋和台灣的戰事,大量船隻南調,導致所需船隻不夠。

  周顯先行率領幾千士卒返回山東,剩下的將領率剩餘人馬分批返回。

  這次他分批調回整整六營精銳,兩萬三千名士卒。比李岩所要求的還多,將主戰場重新拉回中原的意味十分明顯。

  之前費盡千辛萬苦將他們調來遼東,此刻卻要將他們運回山東。

  局勢的變化莫名的快。

  無數船隻在登萊和旅順之間來回穿梭,把遼東的精銳兵卒運回山東,把普通百姓集中遷入遼東。

  之後數月,共有大約五萬百姓被運到遼東,之中更以勤勞的河南、河北流民為主。他們到遼東後,開荒、挖礦、建房,整日不歇,什麽都幹。

  更甚者,他們中有些和官府的大軍做起了各種小買賣。克遼軍的大軍打到哪裏,他們都跟到哪裏。

  賣吃的,賣喝的,修軍械,補衣服,有時甚至還幫助運送糧草,協助官兵看押俘虜。

  窮則思變。

  到最後,他們中的多數不僅能夠保證不餓死,多數時候還能吃飽飯。

  最重要的是,他們這些人進入遼東徹底改變了當地的情況,使深入敵境,孤立無援的克遼軍不再孤單。

  無論是招兵,還是買糧,亦或是其他的,他們都給克遼軍提供了足夠的支持。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其他族人,這遼東的天要徹底變了。

  漢人進入遼東,難免觸發和當地人的種種矛盾。但在官府還算公正,以及十分嚴苛的處置下,倒沒有什麽大的問題。

  四月初,周顯在蓬萊城登岸,回到了山東。

  事情繁多,比他最初預想的晚了很多。此刻的天下形勢有了不少新的變化,但對山東這邊未必完全是壞事。

  周顯倒是也不急,路過萊陽,還特意去見了宋應星和趙宇。

  趙宇那邊還好,他改進了火炮的製作方法,使之重量減輕了不少。

  就如新的佛朗機炮,現在一匹馬,兩個人就可拖動,已經可以用於野戰。而虎尊炮,一個人就能提起,其炮管的堅固性卻提高了不少。

  落後的火繩槍的製作已經完全停止,先進的啟明槍開始大批量生產。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新的火器也在實驗和製作中。有些是花架子,但有些卻是實實在在的殺人利器。

  周顯親自試用了一些,效果比他預想的還好,但距離全麵普及火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火器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但它的劣勢也同樣明顯。發射的速度還是太慢,威力不夠大,射程不夠遠,在平原間難以防守。

  但他細思了良久,還準備再建兩個火槍營,同時在其他各營也加大火器的普及。

  同時,也該考慮考慮火器營和普通營的配合作戰問題了。

  宋應星這邊的情況卻不太好。

  自回萊陽之後,他便一直全心投入新式戰船的研發。

  他給木船設置了分艙,這樣即使一處漏水,戰船仍可繼續航行。給木船外層覆上鐵皮,使戰船能更好的防護炮彈。

  但這樣一套操作下來,戰船是變的堅固了,但重量卻增加了。

  第一次試航,船直接沉底了。

  後來,宋應星雖然竭力減輕重量。船不沉了,但戰船的航行速度卻大大減慢,甚至還不到之前戰船的一半。

  在海上,速度和火力決定一切。

  這樣的戰船,很容易在海上淪為敵軍的活靶子。

  宋應星試了很多次,一直沒有找到好的解決方案。

  當周顯看到宋應星的時候,差點沒認出來。衣著髒兮兮的,頭發白了近半,滿臉的滄桑,看著似乎一下子老了近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