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舟山閑談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1-06-01 12:09      字數:2132
  舟山群島,普陀山下涼亭。

  韓括坐在一個青石凳上,雙手捧著一瓣西瓜,正津津有味的吃著。在他的對麵,侯方域右手拿著一把打開了的折扇,左手平著放在額前,遙望遠處的海景。

  其他十數人,或坐或站,神色間滿是輕鬆。

  韓括吃完一瓣,又抓起一塊,看侯方域還呆立在那邊,便說道:“侯公子,別看了,否則這西瓜可沒你的份了。”

  侯方域回過頭,看青石桌上擺滿了瓜皮,隻剩寥寥幾塊帶瓜瓤的。他臉上露出一些驚奇的表情,但很快淡淡笑道:“韓參將請便,不必管我。”

  韓括很快又吃完一塊,向後仰靠在亭柱上,十分愜意的打了一個飽嗝。“陳掌櫃,南洋可有西瓜?”

  陳華榮坐在一旁,聽韓括叫他,頓時站起身來,“稟將軍,有的。南洋常年高溫,降水量充沛,很適宜各種瓜果的種植。除西瓜外,榴蓮、芒果、菠蘿、甘蔗、香蕉等也很多。”

  韓括擺了擺手,讓陳華榮坐下,“閑談而已,陳掌櫃不必如此多禮。但你剛才說的那些,都是能吃的嗎?”

  陳華榮愣了愣,一時沒有理解韓括的話。

  侯方域轉過身,走到旁邊坐下,展眉笑道:“陳掌櫃不必驚詫,華夏地域廣闊,南北氣候迥異。你說的這些東西,大概隻在粵地才有,北地之人也隻有少數人從書本中看過這些名字。韓參將乃遼東人,還是武將,未曾聽過也是常理。”

  陳華榮恍然大悟,抱拳向韓括致歉道:“草民失禮。小民剛才所說的那些都是能吃的,都是當地的一些特產,類似於北地的梨子和蘋果。”

  韓括點了點頭,問道:“我還聽聞南洋氣候溫和,水稻一年可以達到兩熟,甚至三熟,這是不是真的?”

  陳華榮點頭道:“大部分地方都可達到三熟,兩熟的一般屬於遲稻,味道更為勁道一些。像我們這些在南洋的漢人,一般更喜歡吃兩熟的遲稻。”

  韓括輕輕的點了點頭,問向侯方域道:“侯公子,這情況是不是和台灣類似?”

  侯方域笑道:“倒是相差不大。隻不過台灣當地多是不事生產的土著,開荒耕田的大多數都是鄭芝龍遷移去的漳州漢民。由他們耕種,一年達到三熟應該不成問題。”

  韓括轉向旁側的一個夫子打扮的老者道:“張老,你看,我沒騙你吧!台灣真的是一塊寶地。你想,水稻若是一年可以達到三熟,一點荒地就能養活一大家子人。隻要人稍微勤快點,便再也不用受饑餓之苦了。”

  被稱呼為張老的老人閉目沉思了半晌,緩緩睜開眼道:“老夫可以去說服鄉親們移居台灣,但將軍必須保證他們的安全。”

  韓括點頭道:“張老放心,兩千士卒,三千軍戶已經在基隆開始施行軍屯了。荷夷水師固然強大,但在陸上,這些士卒便足夠應付他們。而且不久之後,高副將所遣之水師便會移駐台灣東北方向之竹富、石垣、宮古三島。一旦出現什麽變故,他們亦可隨時增援。”

  張老點了點頭,“如此,老夫便放心了。”

  侯方域轉向老者問道:“張老,您以為這次會有多少百姓願意上島?”

  張老伸出右手食指,“大約一千戶。”

  韓括眉頭微蹙,“一千戶,是不是少了點?”

  張老淡淡笑道:“當日周督帥下令征調百姓,想讓無田的壯丁遷移到這舟山島上。當時也是鮮有人響應,是老夫首先說服族人來此。但一年之後,根本不用再行勸說,很多百姓都隨船自願來此。為何?因為有人回去後,告訴他們這裏的田地可以隨意耕種,房屋由官府幫建,還有其他種種的好處。”

  說到這裏,張老頓了頓,“老夫在舟山開辦學院,育人子弟,是有些許聲望。但普通百姓講究眼見為實,你講的如何如何好,還不如讓他們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以利相誘,到時候不用你多言,自有人爭著搶著去。”

  韓括愣了愣,低頭想了一會,似乎還真的有些道理。他微微點頭,“那就依張老所言,先遷一千戶百姓去基隆。”

  然後他轉頭向侯方域道:“侯公子,那此事就拜托你了,到時候你隨軍一起上島。”

  侯方域抱拳笑道:“樂意效勞。”

  侯方域出身於官宦之家,自小聰慧,很早之前便被人讚揚為天生奇才。他心高氣傲,對功名一直是孜孜以求。

  但他的科舉之路並不順遂,屢試不中。在失意間,他孤身前往遼東,希望能找到另一條晉升之路。

  幸運的是,他的水攻之策得到周顯采納,並最終大破滿虜。後周顯將他舉薦給崇禎皇帝,他也因而成為天子近臣,一飛衝天。

  但此刻的大明早已是積重難返,也非人力所能改變,他的前途也因而又增了無數變數。

  後李自成大敗孫傳庭,在陝西稱帝,並最終攻下京師。天下動蕩。侯方域又麵臨新的選擇。

  和方以智不同,因為其父的經曆,侯方域對明廷沒有多少忠誠可以。在選擇留在山東,還是追隨太子南下前往南京方麵,他沒有絲毫負擔的選擇為周顯效力。

  原因也很簡單,對比大明陳舊的官僚係統,他感覺周顯這邊更有活力。

  在南京,他也許要等上十數年乃至數十年才能進入朝廷中樞,而且需要有絕好的機會。但在周顯這邊,他很容易便可冒頭。

  也正如他所預料的,周顯對他十分重用。雖然暫時沒有直接授予他官職,但在濟南,凡重要的議事都有他身影。在定陶,他是吳元吉的副手,所有政事都由其處置。在歸德,他是與闖軍談判的首席官員。

  他相信,不需多久,他便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但一紙莫名的調令,讓他去舟山輔佐韓括。他震驚萬分,得令之後便馬不停蹄的趕到濟南,想要周顯收回成命。

  好不容易做出一點成績,他當然不願意就此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