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讓步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1-03-08 20:42      字數:2130
  陳子龍倒是很爽快的接受了周顯的建議。

  彰德知府的地位遠不如濟南知府,但因為身處前線,具有更高的自主權。最重要的是,彰德知府可以獨攬軍政之權,這才是陳子龍真正想要的。

  當日,孫可望奪取揚州。陳子龍散盡家財和夏允彝等人渡江北上,占據海門,抵禦孫可望大軍達數月之久。

  他和張家玉很像,看出這亂世中兵權的重要性。況且,他的確有領兵的意願。而周顯許諾他可以督領彰德、大名二府所有兵卒,完全符合他內心的期待。

  但這樣一來,濟南知府便空了出來。

  周顯想來想去,最後把這個職位給了衍聖公孔胤植的長女婿宋祖乙。他進士出身,官至刑部主事,在京師陷落之後一直賦閑在家。

  之前周顯重懲孔姓子孫,打擊儒家威望,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孔家在山東,乃至整個天下的聲望太高。

  他早已不是一個家族,而是一種信仰,一種代表。

  周顯討厭腐儒、酸儒,但並不完全排斥儒家。特別是孔子,對這個萬世師表,他心中更滿是尊敬。

  隻是後世的人把書給讀歪了。

  他們隻記得孔子的“以德報怨”,卻不知道後麵還有一句“何以報德”。他們隻教人們“君為臣綱,國為民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卻從來不說後半句,“君不正,臣投他國;國不正,民起攻之;父不慈,子奔他鄉;夫不正,妻可改嫁”。

  孔子的儒家學說的本意是雙向的,但後來帝王為了自己的統治,宣傳成了單方麵,無條件的順從。

  周顯所做的隻是讓儒家重新回到正軌上,而不是完成根除儒家思想。之前斬殺了十數個,收監上百個作惡多端的孔家人,對孔家的敲打已經差不多了。

  在這種情況下,衍聖公孔胤植不但沒有選擇南下,反而主動拿出一部分田產獻給周顯來資助災民。

  周顯鄙視其為人,但不得不說,這位衍聖公還真是個見機行事的人才。劉澤清來了順從劉澤清,闖軍來了投闖軍,清軍來了投清軍,毫無氣節,可用無恥來形容。但這樣的人在亂世又何止他一個,隻不過他是衍聖公,太過出名而已。

  亂世之中,一般分來,有三種人。

  一種是英雄,如張煌言、陳子龍、夏允彝、閻應元等人。麵對亂勢,他們逆勢而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扶大廈於將傾,挽既倒於狂瀾,最終未必能夠成功,但足以為萬世之豐碑,受天下人永久敬仰。

  一種是奸賊,如李永芳、孫之獬、劉澤清、劉良佐這些人。他們心中毫無家國概念,認同有奶便是娘。麵對外敵入侵,他們不僅不做抵抗,還主動前投。最終淪為敵之爪牙,對同袍做盡惡事,定當永久被釘在恥辱柱上。

  還有一種就是普通人,也是大部分人。他們不如第一種人那樣偉大,也不能做到像第二種人那麽無恥。他們隨波逐流,在亂世中不求其他,隻求保全性命。他們就如一根稻草,隨風而飄,從來不能左右自己的未來和方向。

  作為衍聖公,孔胤植一輩子榮耀至極,但其在曆史中的所作所為卻比第三種人還不堪。

  周顯感覺其太過丟人,當時就想著把他拉下衍聖公的位置,由其子繼任。但這樣的後續影響太大,而孔胤植又表現的無比順從,倒是讓周顯不好意思向他下手了。畢竟他心中本就不想完全摒棄儒家。

  於是就借坡下驢,派人攜帶禮物去曲阜拜訪孔胤植,並帶去了自己的一封信。向他言說,希望能從孔家中挑選一些可用之人為自己效力。

  孔胤植對此當然求之不得。

  不得不說,孔家的家風還是不錯的,至少人人都識字。

  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並無處理政事的能力,能直接為官者不多,但暫時當一個輔官處理一些雜事卻是可以的。

  而且,他們中最次者,也足以去蒙學當一個夫子。教授識字,這本就是孔老夫子所追求的事業,倒也不算委屈了他們。

  宋祖乙此人博學多才,但性格怯弱,為人迂腐,但算的上是一個道德君子。由他來當濟南知府,不用擔心其爭權,可以實實在在的替萬元吉分擔一些政事。

  而且也能通過他來和孔家達成一定程度上的和解,以吸引更多比較傳統的南方士子前來投靠自己。

  說到底,爭天下爭的就是人才。

  周顯傾向於重用那些銳意進取,如顧炎武、黃宗羲這樣的。但他也需要一些比較傳統的人才,讓他們治理一方。

  所以,在這方麵,周顯違背自己的心意和孔家做了一定程度的讓步。

  不久之後,李過、李來亨率領他們手下士卒撤回了德州,由楊衍接替了南皮的防務。

  他們要返回河南,就必須經過山東腹地。路途遙遠,中間難免生事。

  為此,周顯下令讓他們隻能沿官道行進,而且讓談時邁率領六千餘士卒一路護送,並讓沿途州縣小心戒備。

  李過也有這樣的擔心,他一路嚴格約束手下士卒,並不斷加快行進速度。

  在路上耗費了近二十日,一路無事。他們在曹縣附近渡過黃河,與在歸德的劉體仁部會和,此事才得以完美結束。

  李過所部目前雖然隻有兩萬人左右,但多數為闖軍精銳,他們的回歸等於給闖軍注入了一支新的有生力量。

  實際上不久之後,李自成便令高一功、田見秀留守河南,親率劉宗敏、李過等大將南下荊州進攻大明。

  而李自成為了使南下順利,謀求與周顯短暫的和平共處,給周顯和李岩各寫了一封信。

  雖然裏麵沒有明說,隻言說是他的失誤才致使與李岩分開,這令他後悔不已。但這等於默認李岩今後將不歸屬於他,可以自由選擇為誰效力。

  紅娘子來到山東和李岩團聚,與之同來的還有數百個跟隨她或者李岩很久的部屬。

  此時,已是五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