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慘敗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1-02-23 17:27      字數:2197
  兩日後,保定被屠,城中百姓百不存一。之後,城中燃起了大火,房屋盡毀,全城被燒成了一片白地。

  而每個隨多爾袞出征的清軍將士都搶了個盆滿缽滿,士氣高漲。

  多爾袞發布檄文,指責李自成撤離之時放火焚城,屠戮無辜百姓。在和從固關擁入的多鐸部會和之後,多爾袞將大軍盡數交給多鐸統一指揮,讓其繼續追擊闖軍。而他自己則率少部清軍返回京城。

  在真定府的常山附近,清軍擊潰了殿後的黨守素和陳永福部,又在順德府邢台擊敗劉芳亮所率的數萬闖軍。

  兩軍最後相持於沙河邊上,激烈交戰兩日,難分勝負。

  左勷首豎白旗投降清軍,並在陣前叫喊勸降,引起闖軍士氣大落。鄭家棟,牛成虎等將接連降清,使闖軍防線出現了重大缺口。

  清軍騎兵趁勢猛攻,闖軍抵擋不住,大潰,黨守素、陳永福、左光先、藍應誠、田化龍等數位將官戰死。

  幸而在大軍潰敗之時,劉芳亮率數千騎兵從側翼直衝清軍大營,欲要將多鐸刺落馬下。雖然最後沒有成功,但引發了清軍軍陣的短暫混亂。

  李岩所率的火銃營和羅虎所率的震山營等闖軍精銳也趁勢反擊,擊退清軍,斬殺數千。逼的清軍後退數裏,暫時穩住了局麵。

  夜幕降臨,萬籟俱寂。

  李自成率親衛營先行過河,被早就等待在河對岸的闖軍接了過去。接著是萬餘傷兵,他們通過僅有的幾座浮橋過河。

  當兩者都安全過河之後,闖軍大部開始行動。少量士卒通過浮橋過河,其他的大部分隻能通過提前探知的沙河淺處涉水過河。

  河水冰涼,沒過多久,雙腿便完全麻木,行動十分緩慢。

  雖然闖軍做的隱秘,大營燈火通明,基本未動。但最終還是被清軍探得動靜,多鐸再次引兵來攻。

  一夜血戰,等天色蒙蒙亮的時候,清軍攻到了河邊。

  闖軍諸軍爭路,浮橋踏破,不少人落入水中。河岸之上,伏屍遍野,血流成河。河水被染成了紅色,浮屍漂櫓,流水為之阻塞。

  近十萬大軍旦夕之間化為烏有,輜重盡數棄在了對岸。

  李自成騎馬立在河邊,看著對岸的慘狀,久久無語。在諸將的勸說下,他才率部入林洺鎮,那裏有座小城可供防禦。

  此刻,他身邊雖然還剩近二十萬大軍,但各個神色哀戚,毫無戰意。

  之前先行從京城運出的多為金銀,後軍攜帶的倒有不少糧草,但此刻盡數丟在了對岸。闖軍現在坐擁金山銀山,卻出現了糧草危急。

  主營供應充足,秩序尚好。輔營士卒則大部分餓的發慌,開始在周圍搶劫村莊。李自成無法控住局麵,隻能裝作視而不見。

  閻應元駐守廣平,隻為接應,沒料到闖軍會麵臨這樣的慘敗。起初兩軍在沙河對峙之時,他曾通過陳名夏向李自成提出可以協助闖軍過河。

  但兩軍沒有互信,李自成更擔心周顯軍截斷他們的歸路,因而婉言拒絕了。並令劉體純率部提前過河,在河南岸嚴防。

  直到這個時候,李自成才算鬆口。

  閻應元連忙率一營士卒北上,路上斬殺了十幾個劫掠的闖軍頭目,並將剩餘的盡數交還給闖軍。

  對此,引起了很多闖將的憤怒,但最後被李自成壓了下去。

  透過陳名夏,李自成提出想向大名府購置一些糧草。

  閻應元也想把李自成這個瘟神早日送出大名府,先行送來了一萬石。並許諾李自成離開大名府之時,會再提供三萬石。

  有了糧草,闖軍軍心安定了許多。

  李自成讓劉體純先行率部南下,打探道路。並派人去滑縣,讓駐守當地的李梅接應。而他就留在林洺鎮,並向全軍許諾,不等到最後一個士卒撤離,他絕不離開。

  此舉,極大程度穩住了闖軍的軍心。

  後來,從其他地方逃過河的匯聚向林洺鎮,使闖軍兵力複增。

  但令李自成失望的是,李岩、劉芳亮、羅虎、李雙喜等殿後的將領都沒有回來,一個都沒有。而且傳來消息,他們都已戰死。

  部分清軍斥候渡過沙河,在林洺鎮外監視闖軍。

  後來多鐸也率部來到,但也沒有發起進攻。除了清軍的損失也不小外,還因為他看到了一支數千人的大軍,打著的是周顯軍的旗幟,衛護闖軍側翼。

  多鐸一時有點摸不準,不敢貿然發起進攻。

  兩軍相持了一段時間後,傳來通州有叛亂發生,多爾袞讓他盡快返回。看到沒有什麽機會,多鐸引兵北上,留兵邢台,自率大軍返回京城。

  敵情、將來形勢都不明,多鐸不敢在這裏折損太多兵力。

  閻應元為闖軍提供了足夠的糧草,讓他們在撤離過程不用為此擔憂。但中間依舊有不少人脫離開隊伍逃跑,很難想象這是之前那支數月時間便攻陷京師的闖軍。

  李自成率部分精銳先行返回河南,劉宗敏率大軍緩緩撤離。他們向西經由邯鄲,彰德境內返回河南。

  後來,李自成棄了彰德府,隻在黃河北岸的懷慶和衛輝二府留下了不到兩萬的兵力。這樣就和清軍在北邊完全隔離開來,而周顯為了大名府的安全也不得不接管了彰德府。

  閻應元也棄了林洺鎮,將大軍撤回了廣平城。

  後不久,周顯拔閻應元為遊擊將軍,允許他在治內自行招兵。並向大名府增兵五千,讓他統籌指揮。

  接下來的一年內,兩軍在漳河兩岸對峙交戰。

  戰事最急的時候,周顯甚至將第二軍的七成軍隊從定陶調向巨鹿,隻在後方留下了一個空殼子。

  因為協助李自成撤回河南,兩軍的關係良好,倒也無憂闖軍再引兵向東。除了一次,兩軍差點發生大戰。

  李岩等人被阻在沙河之北,隻能向東西兩個方向逃撤。

  劉芳亮因為手下士卒多是騎兵,向西通過潞安,經由彰德府回到了開封,而那已是三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李岩為了掩護羅虎和李雙喜撤離,被數倍之地團團圍在漳河北岸。山窮水盡之時,他率數百傷兵投漳水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