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奪勢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1-02-11 18:19      字數:2099
  洪承疇是明末少數幾個統帥型的將領,無論是戰略眼光,還是對戰場形勢的敏銳程度。

  若不是當日崇禎帝逼迫過緊,而王樸等將又表現的太過拉胯。他還真有可能在遼東取得一場勝利,至少不會敗的那麽慘。

  他歸順滿清之後,皇太極雖然看重他,但一直對他束之高閣。況且沒多久,皇太極便因病去世。

  而多爾袞雖然依舊沒有給予洪承疇兵權,但基本上采納了洪承疇的每一條建策。而且時時把他帶在身邊,使他逐漸成為多爾袞身邊的第一漢臣。

  多爾袞眉頭擰成了一股繩,洪承疇所說的他並不是沒有考慮過。隻是這一切都是推測,而機會一閃而過。無論從哪方麵看,他都是不可能放棄這次追殲李自成主力的機會的。他沉默了半晌,從懷中掏出一封塘報遞給洪承疇。“這是剛從遼東傳過來的。”

  洪承疇看完,微微的歎了一口氣。“臣本以為周顯至少要等明年開春之後才會有所行動,沒想到這麽快。”

  多爾袞摸了摸自己光禿禿的前腦殼,“周顯這廝是要和我大清作對到底了。在遼南,尚可喜已經退到蓋州清河一線。若是他盡力守衛,靠著蓋州城,以及石門關和大片嶺關,短期內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而在朝鮮一線,李定國已經攻克丹東和鎮江,兵鋒直逼鳳凰城。但本王相信靠著勒克德渾和李率泰,也能守的住。但……”

  多爾袞微微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洪承疇,“但人心難測啊!一旦我大清主力陷在中原,而周顯又在遼東攻城略地,難免會有些心懷不軌之人生出異心。就算尚可喜這樣忠於大清的漢將,恐怕到時候也想為自己尋個後路吧!”

  洪承疇看多爾袞眼神犀利,直視自己,頓時醒悟過來。慌忙跪下,連聲道:“臣已經歸順大清,絕對不會存有其他的心思,還望攝政王明察。”

  多爾袞盯著洪承疇好一會,突然屈身笑著扶起他道:“亨九,本王怎會對你有所懷疑呢!本王告訴你這些,隻是想說我大清必須盡快拿下中原。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向天下人表明我大清才是最終的天命所歸。到時候無論周顯在遼東怎麽鬧,那些人都會為了自己生前和後世子孫的榮華富貴盡全力周顯軍作戰。反之,若是久戰不決,那周顯的一點小勝就能在遼東掀起滔天巨浪。所以在北地,我們必須速戰速決,這也是本王這次冒險追擊李自成的原因。你有大才,本王需要你為我謀劃此事。”

  洪承疇聽懂了多爾袞的話。

  亂世終有結束的時候,天下也隻有一個人坐。當一方變的強大,有很大可能會最終奪取天下時,不僅會有很多人主動來投,原先做出選擇的也會竭力報效。反之,人心思變,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脫離。

  這便是天下的大勢,而多爾袞要做的就是奪了北地,讓天下人看清大勢在哪邊?從而做出有利於滿清的選擇。

  洪承疇低頭躬身,“謝攝政王看重。臣必竭盡智力,以報犬馬之勞。”

  多爾袞點了點頭道:“這次李自成回撤,無論他懷有什麽樣的企圖,都是我們剿滅他們的機會。隻不過需要謹慎一點,免除一些可能的威脅。本王令人找了張北地的詳細地圖,亨九就幫本王分析一下若是李自成設伏,會在什麽地方?本王會派出斥候詳細探查,絕對不會給他機會。”

  洪承疇連忙點頭應是,隨多爾袞上前。

  過了一會,他又言道:“攝政王,目前與我軍對峙之闖軍各部都有異動,唯有駐守天津的李過部卻依舊駐紮在豐南。若是我們盡起大軍追擊,他們攻擊我們後麵怎麽辦?”

  多爾袞道:“這次隻有我軍前去,吳三桂會率他本部人馬留在原地,以抵禦李來亨和李過的這兩部人馬。但吳三桂已經答應,會讓他手下大將高得捷率八千精騎隨我們一起行事。”

  洪承疇有點不解道:“攝政王,為什麽不讓吳三桂為前驅?留下完全忠於大清的將領。這樣一方麵免除我軍的後顧之憂,另一方麵也可以消耗一部分關寧軍。”

  多爾袞挑了挑眉頭,他沒想到洪承疇會這樣說。在他心裏,漢人都不可信,無論是吳三桂還是洪承疇。但洪承疇這樣提議,倒是真的在為大清考慮。

  他沉默了一會道:“我大清勇士從來不畏懼正麵對決,擔心的是各種陰謀詭計。無論闖賊有什麽打算,我大軍合在一起,他也吃不下。形勢不利時,大不了我們突破長城,逃到塞外。但若是分一部留下,攜吳三桂的關寧軍前去。且不說要留下多少人,他們能不能擊敗李過和李來亨。就說若是吳三桂臨時投敵,我軍又當如何應對?”

  看洪承疇皺眉不語,多爾袞緩聲道:“李過和李來亨所率的也為闖賊精銳,讓吳三桂和他們鬥去吧!如果吳三桂能夠取勝,就把天津城交給他,讓他繼續南去進攻山東。若周顯是一隻虎,那吳三桂就是匹狼,讓他們鬥個兩敗俱傷不正好嗎?一會你替本王去見一下吳三桂,告訴他,若是他能擊敗周顯,本王不介意把山東封給他。”

  洪承疇愣在當地,“攝政王,這……恩遇是不是太大了點。畢竟山東就在京畿邊上,讓吳三桂這樣一個心思難定的人坐鎮山東,將來難免……”

  多爾袞勾了勾嘴角,淡淡笑道:“那也得他能戰勝周顯。實話對亨九說,本王越來越覺得周顯才是我大清的大敵,而且還是那種不能和談的生死敵人。若是能除掉他,本王覺得這點代價並不算高。”

  站在高處,看著浩浩蕩蕩,如一條長龍般跨過井兒峪向前追擊的清軍騎兵,李岩緊蹙的眉頭稍微有所舒展。“滿虜入甕了。”

  劉芳亮站在他旁邊,俊秀的臉龐仿佛凝了一層寒霜。“為了引他們上鉤,這一路上死傷了不少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