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女校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0-12-29 19:04      字數:2160
  限於周顯和南京那邊並未完全撕破臉,而周顯的實力又擺在那裏,大部分南方文人對周顯脫明自立這件事都采取了沉默的態度。

  但其中也有不少例外,他們從各個方麵對周顯展開了猛烈的抨擊,主要的領頭者有兩個。

  其中一個是大儒黃道周。他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儒,而不是酸儒。在崇禎帝時他便以直諫忠直著稱,在朝堂之上他直犯龍顏,指責崇禎帝忠奸不分。

  崇禎帝萬般惱怒,但即使如此也不敢直接殺了他。最後隻能將他連降六級,再削職為民,放逐回鄉。

  在他回鄉途中,近千浙江學子在路攔截,請求聽他的教誨。他因而在浙江餘杭建立學院進行授課,返鄉後又在漳州紫陽學院聚徒講學。

  在閩浙地區,他具有無人可敵的影響力。

  而在真實的曆史中,黃道周更令人敬佩。

  清軍攻破南京,弘光政權垮台。隆武帝稱帝,任命黃道周為禮部尚書。當時隆武帝空有皇帝之名,但真正掌握兵權的卻是當時意欲投清的鄭芝龍。麵對內外逼迫,黃道周覺得隻有北上抗清,才有一絲希望。

  於是他散盡家財,召集門生弟子近千人,在福州誓師,豎起抗清大旗,向信州進軍。因為他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在進軍途中不斷有人加入,最後竟有近萬人。

  但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沒有鎧甲,沒有兵器,很多人隻帶著木棍、鋤頭。因而,當時的人們稱他們為“扁擔軍”。

  結果可想而知,他們一敗再敗,最終被清軍團團圍住。士卒死傷殆盡,而黃道周本人也被清軍俘虜。麵對洪承疇的勸降,他寫下了“史筆流芳,雖未成功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這樣的千古名對。

  說實話,黃道周不是什麽救世大才。在那樣的亂世,他什麽也改變不了。但可以說,他盡力了。

  從古至今,中國從來不缺聰明人,也不缺能在亂世扭轉乾坤,改天動地的人。

  但中國之所以能是中國,除了那些聰明人外,還有一群笨人。他們秉持忠義,堅守底線,他們有自己的道德標準,也有自己的行事準則。為了這些,他們拋家舍業,他們不惜性命,他們願意為之付出任何代價。

  而他們的所為,流芳千古,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國人。以自己的經曆警示世人,什麽才是應該堅持的。

  朱慈烺遷到南京之後,為了穩定局麵。考慮到黃道周在天下士子中的影響力,征召他來南京,並讓他入閣。

  而黃道周到了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激烈抨擊周顯,以不忠不孝指責周顯之前的所作所為。

  這並非他和周顯有什麽私仇,而是他敏銳的認識到周顯的所作所為可能對大明將來產生的影響。

  就像他私下對朱慈烺說的,天下正統並非一成不變。

  周顯和隆武軍、闖賊講和,高舉抗清大旗,這是大義所向。現在他以義引導,以利相誘,南方士子前去山東者逐月增多。

  若周顯將來成功收複遼東,又有多少士子豪傑甘心前去投靠於他?天下士子所向便是人心所向,到時候誰還會認為在南京的才是正統?

  因而,哪怕周顯所做的是對的,哪怕他的存在有助於南京的穩定,也必須給他打上不忠不孝的名聲。

  這爭的是大義,也是人心,必須傾力而為。

  雖然朱慈烺沒有同意從南明朝廷方麵加以施行此事,但也默認了黃道周對周顯的抨擊。而黃道周名聲在外,一言一行都受人關注。他寫的那些文章在江南流行開來,直接影響了很多青年士子。

  歸莊上報,有些本來已經決定前往山東的,聽了黃道周的話直接選擇不去了。黃道周的那頂帽子蓋的太大,使他們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名聲和前途。

  顧炎武等人也有寫文章反擊,但黃道周名聲實在太大,而他在私德方麵也的確沒有什麽可指責。大部分的落力點是在為周顯的作為辯解,有成效,但並不大。

  除了黃道周,另一個是馮夢龍。

  這位年過七十的老頭子,官職最高的時候也就是一個縣令。他的厲害之處,在於他手中的那杆筆。

  小說、民歌、戲劇、笑話無一不通,無一不曉。他的一生,留下了三千多萬字的著作,他寫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明言》、《醒世明言》)、《廣笑府》、《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到現在讀起來仍然可稱經典。

  得知京師失陷,崇禎帝殉國,他深受觸動。在他的努力下,刊印了一個名叫《中興偉略》報紙。既分析以前朝廷的利弊得失,也不斷以此為據點批判周顯。他認為京師之所以失陷,和周顯的不作為不無關係。

  為此,他還專門寫了一本名叫《白麵奸侯》的小說,並改編成戲劇,讓人傳唱。

  顧炎武拿給周顯看過這本小說。

  周顯看過之後,隻說了“寫的不錯”四個字。

  他們一個在朝堂,一個在鄉野,相互配合,還真的讓周顯十分頭疼。

  朱媺娖是崇禎帝的長女,是南明皇帝朱慈烺的妹妹。若是自己讓她拋頭露麵,去做被士人所輕視的那些事,還不直接被他們兩個罵死。

  雖然周顯並不十分在意,但他們所能造成的影響力卻是他不能忽視的。

  況且,周顯怎麽看,也不覺得朱媺娖有那方麵的才能。不說她經營酒樓一定會賠錢,但至少不會做的有多好。

  處於周顯這個地位,做決定的時候都要看兩個方麵。一個是有益的方麵,一個有害的方麵。當益處不抵害處的事情,周顯是不會做的。

  看周顯沉默不語,朱媺娖皺眉,有點失望道:“周顯,不行嗎?實際上我也不是一定要做那些事,隻是一直待在家裏,我……,”她臉色難看,有點說不下去了。

  周顯看向她,想了一會,淡淡笑道:“也不是不行,但我感覺你能做遠比那些事更有意義的事情。”

  朱媺娖臉色微變,眼神有點迷茫,“什麽更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