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形勢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0-12-29 19:03      字數:2107
  周顯看完李雄傳來的有關朝鮮和日本的種種情報,眉頭舒展。形勢雖然依舊不容樂觀,但林慶業基本上在朝鮮南邊算是立足了。而日本,隻要隻是德川家光想要與大明開戰,島津光久手下不過萬的士卒掀不起什麽大浪。

  唯一令周顯擔心的是,滿清和荷蘭人連上了線。這或許在將來會是個麻煩,但現在也不必太過擔心。也不知道戚國勇是否安全到達了蘇祿國,這是周顯未來計劃的關鍵一環。如果能夠成功,或許將來可以將荷蘭人徹底驅逐出亞洲。

  周顯轉頭向韓暢道:“寫信給王武緯,讓他回來吧!一個島津光久,不值得再耗費精力和他談。”

  韓暢抬頭問道:“督帥,那我們要和薩摩藩開戰嗎?”

  周顯搖頭笑道:“島津光久如此放肆,是該給他一點教訓,但現在卻不是徹底撕破臉皮的時候。韓括不是收降了很多海盜嗎?讓他們接著幹自己的老本行,乘船去長崎,四處偷襲,徹底癱瘓長崎海上的貿易。告訴他們,凡是日本和荷蘭的商船,他們可以隨意劫,所得貨物歸他們所有。但其他的船隻不要亂動,否則軍法從事。同時,讓韓括和林慶業各派一些船隻去琉球,增強在當地的兵力,以防島津光久狗急跳牆,做出什麽過格之事。”

  韓暢想了片刻,點頭道:“屬下明白。”

  周顯從如同小山的案牘中抽出一文牒,“上次劉孔和斬殺劉澤清,得到他從各處搶掠的十幾車資貨。因為當時我們還未徹底收複兗州,他就把那些東西找了個隱蔽處埋了起來。後來挖出來,除了犒賞有功士卒和撫恤死傷將士的,還剩餘好幾車的資貨,大部分是文玩玉器。蕭冷,你去濟寧一趟,把這些東西運回濟南。提前聯係濟南城中的金石商人,把這些貨物盡快換成金銀。此事,由你全權負責。”

  蕭冷拱手道:“那屬下稍後就趕去濟寧。”

  周顯點了點頭,轉向陳名夏道:“百史,你代我去登州一趟。葡萄牙人幫忙訓練的第一批水師學員已經畢業,你去祝賀並慰問他們一下。這些學員,一半分給韓括,另一半讓他們前往皮島。那五艘已經完工的新式戰船,盡數交予韓括,讓他加強訓練,盡早形成戰力。這是五艘新船的名字,我已經令人打造了銅牌,到時候你一並帶去,釘在船頭。”

  陳名夏接過紙張,隻見上麵用工整的小楷寫著“鄭和號”、“戚繼光號”、“俞大猷號”、“鄧子龍號”、“汪鋐號”。

  鄭和七下西洋,宣揚大明國威。戚繼光和俞大猷為抗倭明將,陸戰水戰都為當時最強。鄧子龍為萬曆援朝之戰大明水師的主要領導者,也是援朝之戰戰死的最高將領。汪鋐在擔任廣州按察使時期,主持了對葡萄牙人的屯門海戰,並最終取勝。從而避免讓澳門淪為葡萄牙的殖民地,而隻是準許他們在澳門停留。

  陳名夏看過之後,眉頭微蹙,猶豫了片刻道:“督帥,這其他的還好,但這汪大人是否可以更更換成其他人。畢竟,我們現在和葡萄牙人還有合作。”

  周顯大手一揮,“就用這個名字。我就是想借汪鋐這個名字告訴葡萄牙人,澳門是我大明的。隻是暫時讓他們停留,別奢望把它變為殖民地。大明之地,寸土必爭,這是底線。而且你以為葡萄牙人真的在意澳門嗎?他們隻是在意與大明的貿易,隻要依舊和他們保持合作,就不會有太大的反應。終有一天,澳門是要收回來的。”

  陳名夏聽周顯如此說,就沒再多說什麽。

  周顯突然想起一事,便問道:“最近那個崔鳴吉怎麽樣了?”

  韓暢道:“按照您的吩咐,將他安置進了齊魯學院。在那裏,他教授心學。屬下曾去聽過一次他的課,見解很獨特,發人深省。”

  周顯笑道:“他本就是朝鮮左議政,獨崇王陽明,渴望建立與他一樣的功績。可惜,朝鮮並非大明,而李倧也非明主,使他在夾在朝鮮向明派和降清派之間兩頭受氣。剩下的事情,你們幾個商量著辦吧!小隱,你陪我去一趟齊魯學院,我們去見見這個,或許是最能看清朝鮮形勢的人。”

  不久前,在齊魯學院進行了一場較量,有關西醫和中醫的,為首的為葡萄牙的傳教士威爾斯和濟南名醫華清封。兩人從三十個病人中各挑出十五個,以一月為期,各盡所能對他們進行醫治,最後以治好病人的數量和好轉的效果來定輸贏。

  周顯聽完,心中好奇,問道:“謝少保,最後誰勝了?”

  謝升笑道:“如果單純論結果,是華清封勝了,他治好的病人更多。而且即使沒有治好的幾個人,身體也明顯有所好轉。但威爾斯尤其擅長治療各種外傷,幾個重傷在身,按照中醫療法要好幾個月才能複原的。但在威爾斯的治療下,半個月便可直接下床了。這樣的本事,連華清封也佩服萬分。他研製那些粉末末,顯然比草藥起效更快。通過這一次較量,華清封維護了中醫的尊嚴。但也有不少人轉變了對西夷醫學的態度,不再以蠻人邪術待之。可以說,雙方都勝了。”

  周顯輕輕的點了點頭,這樣的結合是他樂見的。就醫學論,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隻要能治好人,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而華夏一直能保持強大,最重要的一點,他具有無限的包容性。如果能挽救生命,周顯不在意采用哪種醫學。“但我聽聞,真正願意學醫的人並不多。”

  謝升點頭道:“大部分學子入齊魯學院,是因為這裏有眾多名師。他們來此,還是想將來通過科舉來謀求功名。雖然你把弓箭、醫學、算術、火藥、水利等方麵納入教學,但除了個別感興趣的,真正願意在將來當一郎中的基本上沒有。華清封都私下抱怨了好幾次,說要沒有人跟他學,他便要回去坐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