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雜事3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0-12-29 19:03      字數:2067
  但說起來簡單,做的時候卻難以想象的困難。從南到北,各地糧價都在飛速上漲。雖然周顯對山東糧食進行管製,使每石米的價格維持八兩銀子。但山東之民多窮苦,即使是這樣的價格,依舊很多人吃不起。而周顯也不可能一直拿銀子補助他們,尋求一種可持續的,穩定的發展模式才是長久之道。

  新發行的金幣和銀幣已經開始在山東境內逐步流通,效果良好,百姓對它的接受程度超過了周顯的意料。雖然底層依舊以銅錢交易為主,但至少為更大規模的貿易創造了條件。

  後來,還是顧炎武和黃宗羲共同提出了一種近乎於近代的經濟模式,徹底解決了周顯所麵臨的困境。

  這種模式,以華夏錢莊為核心,以萊州炮廠、芙蓉島船廠、膠州鹽場幾個官有大廠為重點,匯結山東所有人力、資源、財力,力求建立一個更好控製的運營模式。

  山東境內,包括第一軍,勇字營、仁字營二營,克己營、驃騎營和神火營在內,如果最後招募完成,總兵力就可以達到近五萬之眾,而這些士卒的衣食住行都是很大的生意。這還不包含在遼南、舟山、朝鮮和琉球的明軍。

  借助於華夏錢莊流通功能,周顯吸納民間零散的金銀,而以票據的模式給他們隨時支取的權限,這等同於後世的存錢功能。雖然大明百姓很不習慣這種模式,但當許諾給予一定的利息並真正看到可以隨時支取後,這事便變的簡單了許多。在很短時間內,便聚集了近百萬兩白銀。

  而這些聚集來的金銀被周顯拿來擴充炮廠、船廠、以及兵械廠的規模。這一方麵可以滿足明軍的日常所需,另一方麵也可通過大量招募工人來解決一大部分百姓的吃飯問題。

  同時,以合作分利的方式讓山東境內的鄉紳富戶拿出金銀進行投資。像軍服、軍靴、羊皮袋、棉被、帳篷等一般性質的軍需物資,周顯把它們完全分了出去。由有錢的鄉紳富戶建廠、招募工人、進行生產,最後由明軍負責掏銀子收購。而這些銀子,自然通過華夏錢莊的票據進行支取。

  還有就是,官府通過投銀子直接參與某些廠的經營。例如淄博的瓷廠,膠州的民間船廠等,讓他們擴大規模,以公私合營的方式進行分利。而製作出來的海船直接投入海貿,而淄博出產的瓷器又直接充當運往西方和南洋的貨物。這些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富裕了一批首先參與進來的人。

  這些人繼續擴大廠房的規模,招募更多的百姓,以賺取更多的銀子。而他們賺取大筆銀子,更能鼓動更多的人把錢投入到新的廠房裏。靠著他們給工人發放銀錢,又有一大批人可以勉強過活。

  山東礦產資源豐富,周顯以分包的形式將這些礦包給當地的鄉紳富商。例如約定例如十年、二十年的開采權限,之後由官府收回,讓他們投入金銀進行前期開采。而官府對他們開采出來的礦石進行收購,然後鍛造兵器和火炮。

  最重要的是,周顯還在山東境內推行了一些大的工程。例如通濟渠,從萊州到淄博的路,以及從臨朐到臨沂的道路等。

  通過這一係列舉措,周顯便可解決山東一大批人的吃飯問題。而有了銀子的他們又可促進商鋪、飯館和其他一些特有行業的繁榮。而無論是那些富裕起來的人,還是這些店鋪,周顯都對他們進行征稅,從而豐盈府庫。

  而在另一方麵,利用山東三麵臨海的地理環境,有較為豐富的漁產資源。周顯鼓勵漁民下海捕魚,而同時以官方的名義對這些漁產進行收購。除了一部分供應軍中士卒外,也在民間進行專門的販賣。在這個時代,單純依靠六畜無法提供足夠的肉食,向海洋索取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

  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按照顧炎武和黃宗羲所說的,隻需要給他們數月時間,或許山東的情況就會完全改觀。

  而周顯也完全放手讓他們二人去做,並持續為他們提供各種支持。黃宗羲認為這是自己大展宏圖的機會,在各個方麵的表現都異常活躍,也提出了很多積極的建策。他在這個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能力,也令周顯大開眼界。

  最令周顯欣喜的是宋應星的到來,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才。例如,他所著的農業書籍裏麵詳細的記錄了育種、生苗、收割等各個過程,對於各種農作物的耕種環境和產量都有深入的了解。他所著的手工業著作裏麵有關機械、磚瓦、陶瓷、紡織等各個方麵,詳盡而實用。甚至他在兵器、火藥、硫磺、染色、製鹽、采煤、榨油等方麵也有了解。在這個年代,他簡直就是一個行走的活百度。但這樣的一個人,在大明也僅僅是一個正九品的司理,還真是難以想象。

  周顯讓宋應星掛了一個萊州同知的虛職,並讓他掌管萊州的六藝學院。他在萊州,幫助趙宇改進了火藥的配方,使之威力更大。提議用一個圓錐彈代替分散的鋼珠,以加大燧發槍的射程。還提出了當時最先進的金屬分類,明確了銅、鐵和其他金屬的不同。鍛造武器時他采用合金,增強了硬度。甚至,他還提出了一套采煤的方案,使采煤變的更加有效和安全。

  在以前,宋應星的學識隻體現在書作中,但在這裏他有了充足的施展空間。而周顯對他的各項提議無有不從,給予他的薪俸甚至比一地巡撫更高。

  在顧炎武、黃宗羲、還是宋應星等人的積極運營下,山東的形勢以可以看得見的變化在好轉。而通過這些人,周顯建立了一套獨立於山東官僚體係之外的另一套體係。雖然各府的主官依舊有朝廷派的人擔任,但在中下層官吏中,周顯的控製力和影響力已經超過了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