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節寰袁公行狀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0-12-29 19:02      字數:2134
  隨著聲音一起進來的共有五個人。

  最前側的一人身型粗壯,滿臉胡須,腰間垮了一把長刀,那粗獷的喊聲正是由他發出。

  他身後跟著四人,個個身姿剽悍挺拔,手中抬著兩個大箱子,緊隨著跨進了房內。

  周顯看了看這幾個人,微微蹙了一下眉頭。從他們的走姿和氣勢來看,這幾個人不是軍中士卒就是綠林大盜。

  不,應該就是軍中士卒,綠林大盜是不敢如此大張旗鼓的出現在濟南城的。

  帶頭的那人往椅子上一坐,示意他的四個手下將兩個大箱子放在長案上,大聲道:“掌櫃的,這些都是老子們的寶貝,趕快掌掌眼,給我報個價。”

  掌櫃不在,旁側的掌眼先生連忙出櫃,笑臉相迎道:“貴客稍等片刻,待老朽看一下。小貴子,還不趕緊給貴客上茶。”

  帶頭的那人翹著二郎腿腿,神情愜意。一邊飲著茶水一邊大聲嚷道:“老小子,你可別想蒙老子,這些都是好東西。如若你不開一個好價錢,老子直接砸了你的破店。”

  掌眼先生這時候已經看了一會箱子麵的東西,強壓下心中的興奮,出聲道:“請貴客放心,我淘寶齋出價曆來公道。隻不過這些寶物,您都要賣嗎?”

  “當然,要不然老子費那麽大工夫抬來幹嗎?但是否要賣給你家,就看你們出價是真公道,還是假公道了。”

  “真公道,絕對是真公道。貴客稍等,我去請我家掌櫃,讓他親自給您估價。”然後他轉頭向那位夥計道:“小貴子,好生伺候著。”

  看掌眼先生滿帶興奮的跑向後院,周顯不禁對這幾個人帶來的東西有點好奇。向那位帶頭人道:“老哥,您的寶貝能否也容在下觀看一下?”

  那人好像在此時才注意到周顯,微微審視了他一下,笑道:“原來你小子不是店內的夥計啊!看吧!看吧!哪有賣家不允許買家看的道理。如果你想從其中買一些也可以,隻要價錢比掌櫃的高。”

  說著,他掃了一下站在周顯身後的錦瑟,突然雙眼一亮。舌頭向上泛著舔了舔嘴角,露出貪婪的的眼神道:“好漂亮的小娘。小子,能不能把這小娘賣給我,價錢隨你開。”

  錦瑟滿臉通紅,緊緊躲在周顯身後。

  周顯淡淡笑道:“你就別想的,我開的價錢你出不起。”

  那人哈哈大笑了幾聲,不再理會周顯,但眼光卻一直不離錦瑟。他一口氣將杯中的茶水喝光,大聲喊道:“小二,上茶。”

  周顯拿起最上麵的一幅畫,放在長案上緩緩展開,頓時有點愣住了。

  這副畫名為《瀟湘圖》,他曾經在故宮博物院見過,是五代南唐董源創作的設色絹本山水畫。這副畫作無作者款印,明代大家董其昌得到之後,根據《宣和畫譜》中的記載,定名為董源的《瀟湘圖》。

  後來,這幅畫被袁樞所得,上麵自跋“崇禎十五年十一月,得於董思白年伯家”,思白是董其昌的號。

  但現在因為周顯的穿越,事情發生了一些改變。上麵依舊有袁樞的跋文,隻不過時間有點改變,上寫的是崇禎十五年八月。

  而正因為這個跋文,周顯確定這幅畫百分之一百是真跡。因為時間上對的上,這幅畫一個月前還屬於董其昌的家人,哪個造假者會添上袁樞的跋文。也就是說,袁樞得到這幅畫剛滿一月,而它現在卻擺在古玩店的店內,被幾個軍兵販賣。

  周顯又拿出旁側的一個冊子,上麵寫著《節寰袁公行狀》。

  節寰為明末大臣袁可立的號,他是明末少見的清官廉吏和幹練之才。主持遼務多年,參與並指揮明清戰爭,策反收降努爾哈赤的女婿劉愛塔,又名劉興佐,引起滿清高層的極度混亂。可以說登萊自設巡撫一來,前後共曆十數人,唯有他可以說是不負所托。

  後來,曆時十八個月的登萊兵變結束,他經營多年的登萊防線完全崩潰,而心力交瘁的袁可立也病逝於老家睢州。

  董其昌曾擔任大明的禮部尚書,無論是和袁可立,還是他的兒子袁樞關係都非同一般。在袁可立去世兩年後,董其昌以八十一歲高齡,撰寫了《節寰袁公行狀》四冊。分為元、亨、利、貞,講了袁可立的家世和生平。一年後,董其昌去世。

  後,睢州兵變,高傑被許定國所殺,清軍進駐中原。袁樞在無力改變現狀,最後選擇絕食而死。

  但有關《節寰袁公行狀》的故事卻沒有因此而結束。

  清軍入關,憎恨袁可立,不遺餘力的貶低他的能力和功績。

  在袁可立去世五十年後,清朝開館延修《明史》。

  因為在仁祖反正期間,袁可立曾上《請討篡逆疏》嚴詞斥責朝鮮世君篡權,目無宗主並勾通倭寇的舊事。雖然最後因為明廷照顧大局而承認了朝鮮仁祖的地位,但這本奏疏卻從根本上否認了他繼承朝鮮王的正統性。

  此舉引得了朝鮮君臣的忌恨。在清修《明史》的時候,朝鮮多次派出使者在康熙皇帝麵前大告前朝袁可立的禦狀,並以重金賄賂修使官員改寫前史。

  而袁可立策反劉愛塔的事情,一直被清朝視為恥辱,使滿人認為有礙於他們一直自詡的“文治武功”而不堪其辱。在這兩種態度下,凡是有關袁可立的史料全部被刪減。

  一個主持對遼多年,並擔任登萊巡撫,甚至被崇禎帝允許在老家開府的大明一品高官竟然未曾在《明史》中立傳,隻能說是千古奇聞。

  而《明史》,特別是明末清初的那一段。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也曆來被史學家所爭論。

  這還不算完,清乾隆大興文字獄,時人陸時化的書畫著作《吳越所見書畫錄》載有《節寰袁公行狀》涉及到袁可立的事跡也被刪減的麵目全非,而作者險遭毀版和殺頭之災。而這件事發生在袁可立去世後的一百四十多年之後,滿清皇帝內心對袁可立的忌恨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