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高信鍾傳信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0-12-29 19:02      字數:2129
  周顯讓談震彩從自軍中挑出了五十個精壯之士,由一個把總領著隨那名清軍入城。南城門早已經被高勁鬆換成了自己的親信,在城下的那名清軍發出信號之後,城上不一會便放下一個籮筐,拉著他上城。

  等了好一會,他又從上麵下來。向眾人言說打開城門動靜太大,容易被避免被博和托的人發現情況不對,所有的人都從籮筐裏上城。明軍將士沒有表示異議,一個接一個的坐於籮筐之中,被上麵的士卒拉著上城。

  談震彩一直在城下遠處看著。過了好一會,他看到城上的火把按照事先約定的信號繞了幾圈後。他頓時長舒了一口氣,才算完全確認這不是清軍耍的詭計。他讓談時進繼續留在原地,自己返回旅順南城向周顯匯報情況。

  周顯看到談震彩進來,問道:“進城還算順利吧!”

  談震彩回道:“看那高勁鬆應該是個謹慎的人,他沒有打開城門,而是將那些兄弟乘坐籮筐上城,一切都十分順利。”

  周顯點了點頭,伸手將一張紙條遞給談震彩,說道:“這是從我軍戰死的斥候身上發現的,你先看看吧!”

  談震彩看完,頓時臉色大變,望向周顯道:“軍門,這個高信鍾是什麽人?難道是您派到清軍那邊的細作?”

  周顯苦笑了一下,招呼他坐下,向夏舒言道:“夏舒,之前你和於千總一起參劃了此事,就由你向李開和談遊擊說說這個高信鍾吧!”

  夏舒向兩人躬身拜了一下,道:“這個高信鍾原本是我大明的將士,但在鬆錦之戰中被清軍所俘獲,充當了韃子的細作。後來,他到登萊探查我水軍的情況,在途中被於七千總所俘獲,他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並助我們擒獲了好幾個韃子的細作。但經過多方考察,軍門和於千總都認為他是故意泄露身份,以謀求我方的信任。就下令向他傳輸了一些假情報,並放他返回了遼東,卻沒想到他又在這裏出現了。”

  李開之前便看到紙條,此時問道:“軍門,既然這高信鍾不是我們的人,他為何要向我們提供清軍的詳細情報,而且說出了李率泰最有可能的撤退路線?”

  談震彩言道:“軍門,有沒有可能是李率泰知道這次清軍必敗,想要以提供這些情報來換取自己的活命?”

  周顯搖了搖頭道:“我看沒有那麽簡單。你們看他最後一句所寫的,荒草小徑,韃將可過,留汝賤命,或許在將來可為軍門效力,大明副參將高信鍾。韃將應該是指李率泰,大明副參將是他自己以前的身份。至少從上麵的話語來看,他似乎覺得自己仍舊是我大明這邊的人。而荒草小徑,指的是那條小路,地形狹窄,大軍不可能通過。而韃將可過,他是說李率泰會從那裏逃跑。我聽他的意思,是想讓我們放開隊那條小徑的防守,容許他和李率泰逃回複州,以便將來為我軍效力。”

  談震彩疑惑道:“那他豈不是還是我們的人?”

  周顯笑著搖頭道:“我也不知道,但從頭到尾,此人之前給我的感覺就是不可信?但是奇怪的是,從金州到複州有那麽多小道,如果他們分散突圍,我們恐怕也難以攔截下來他們?既然如此,高信鍾為何要多此一舉?要知道他向我們透漏了清軍的情報,就等於讓自己少了一分逃命的機會?”

  李開和談震彩也想不通,全部都沉默不語。

  周顯沉思了片刻,道:“我想的是,一個李率泰,要不要他的命,都無所謂。既然高信鍾開口要做這個生意,我們就和他做這一次吧!看看在將來能收獲什麽?如果真的能將他收為己用,就等於在清軍內部安插了一顆釘子,或許可以在將來收到奇效?”

  李開問道:“軍門,您這是準備答應他了?”

  周顯點了點頭道:“李開,一會下去之後,你便派人立即前去金州,通知黃總兵以及趙副參將。如若到時候李率泰從那條小路過,就讓他們順利通過。”

  李開拱手道:“屬下遵命。”

  周顯點了點頭,繼續說道:“談遊擊,讓你手下的士卒立即披甲,嚴陣以待,隨時準備出擊。等到高勁鬆將博和托的頭顱送來,便是我們出擊的最好時刻。今晚,或許我們可以給李率泰來個驚喜。”

  談震彩連忙道:“軍門放心,這個屬下早已下令,準備隨時進入旅順城。”

  周顯擺手道:“你不用進旅順城,一會我和李開率一個千人隊入城。我們會和城中的清軍冒充博和托的撤退部隊,借此偷襲李率泰部。你等到我們成功之後,再率全體將士追擊李率泰,不給他任何喘息之機。”

  李開站起來道:“軍門,城中的高勁鬆敵我不明,您這樣貿然進城。一旦出現什麽意外,後果將不堪設想,還是由我一個人率部進城吧!”

  周顯笑道:“如若高勁鬆能把博和托的頭送來,我們還用擔心什麽?而且,城中的守軍不過千人,一個千人隊,難道還保護不了我一個人?”

  李開看周顯心意已決,也不再多勸,隻言道:“如若軍門執意要去,就請留在後隊,由我探明情況之後,再行前去。”

  周顯對這個沒做堅持,隻是輕輕的點了點頭。

  高勁鬆掃視了一下自己的所有親信,沉聲道:“明軍萬餘大軍已經攻取了金州,在這邊仍有六千左右的明軍。依靠眼前的旅順城和城外的兩千清軍戰勝不了他們,如若想活命,就隨我殺了博和托,向明軍投誠。否則,到時候玉石俱焚,誰也活不了,還連累自己的家人。”

  其中一人道:“守備,明軍實力弱小,又是渡過大海前來。一旦清軍大軍前來,他們恐怕很難抵擋。我們殺了博和托,到時候還是死路一條啊!”

  高勁鬆臉色黯然道:“你說的有道理,但我們現在沒有別的選擇。要麽此刻死,要麽將來死,我寧願相信明軍能守住金州,而我們能夠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