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鬆山前線2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0-12-29 19:01      字數:2140
  吳三桂身為軍中宿將,不可能不知道這些。也就是說,他心中或許早已打定主意,完全拋棄救援錦州的想法。

  洪承疇實在有點想不通,為何吳三桂會這樣抉擇?難道這個軍中猛將也被滿虜打怕了,怕到完全不顧親族之情,而選擇狼狽逃回寧遠。不,肯定不是這樣。洪承疇眉頭猛然一挑,突然想到了另一種可能,吳三桂或許是想保全自己的實力。

  遼東,在大明的防禦體係中,一直是一種很奇怪的存在。說它是大明的疆域,但境內,蒙、滿、漢各族混雜,相互之間通婚更是平常之事。在這裏,民族之間的界限變的尤為單薄,而親族之間成為他們最重要的紐帶。以遼人治遼,曆來就是大明推行的政策。而這就決定,擁有一定實力,且傳承久遠的遼東大族成為朝廷極力拉攏、扶植的對象。而吳、祖兩家就是他們的典型代表。

  自大明薩爾滸慘敗之後,滿清迅速崛起。這雖然和他們士卒的英勇善戰有關,但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滿清對遼東大族的分化拉攏。例如佟氏、李氏等大族,他們深知遼東當地的情形,相互之間關係盤根錯節。歸降滿清之後,不僅為他們引路,還不斷的說服其他家族投靠滿清。這樣所產生的危害,比直接出兵帶來的危害更大。

  而祖大壽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他曾經在大淩河之戰,被困孤城,糧盡援絕,最終無奈率部中投降滿清。後又以計誘騙皇太極,孤身返回錦州。但崇禎帝卻不僅沒有怪罪他斬殺主戰派大將何可綱,投降滿清的罪過。反而加封他為左都督,領錦州。

  如若說崇禎帝是因為完全信任他而那麽做,鬼都不信,崇禎帝的多疑是天下共知的。但他為何還會那麽做?隻是因為錦州本就是祖大壽本人的勢力範圍。朝廷如若歸罪下來,他很有可能就會完全歸順滿清。一旦如此,形勢會更加不堪設想。而讓祖大壽領錦州,至少他在明麵上還是抵抗滿清的。

  滿清對祖大壽圍而不攻,一方麵是因為他們不善攻城,而祖大壽又防守嚴密。另一方麵,也有不願與祖大壽徹底決裂的意味在裏麵。他們隻是想逼降祖大壽,讓他為自己所用,而不想和祖大壽所率的遼人徹底決裂。

  吳三桂很有可能就是看到了這點。他知道自己就算撤回寧遠,祖大壽也會安然無恙。而他保留一部分實力,朝廷就不得不依仗他來護衛寧遠。而滿虜限於他掌控寧遠兵權,不但不會為難祖大壽,更會對他極力拉攏,他祖家的子弟的安全也會得到保障。

  洪承疇歎了一口氣,心中暗想。小小年紀,心思卻這麽重!看來,這個吳三桂,不僅僅隻是一員猛將,但薄有韜略。自己之前,還是有點小看他了。現在連他都抱有這樣的想法,恐怕這寧遠就算不想回也得回了。

  “既然諸位的意見不統一,那就以投票來決定吧!在座的有八總兵,十副將,一監軍,一巡撫,包括我在內,共計二十一人。回不回寧遠?我們共同決定。來人啊!上筆墨。”

  兩個小廝上前,將筆墨一個接著一個的放在眾人跟前的短桌上。

  洪承疇站起身來,沉聲道:“支持回寧遠的將領,就在你麵前的紙箋上畫一個圈。支持向錦州挺進的,就在紙箋上畫一個勾。完成之後,就將自己的紙箋折疊之後,放入這個壺中。之後,我們統計數目,少數服從多數。無論做出什麽樣的決定,都是我們集體的決議,誰也別想脫的了關係。我奉勸各位都自己認真考慮一下,因為這不僅僅關乎你我的性命,更加關乎我十三萬將士的命運。”

  眾人臉色凝重,看著眼前的紙箋和筆墨。那筆猶如千金之重,不好輕易拿起。

  洪承疇看暫時無人動筆,自己首先拿起筆,畫了一下,在折疊之後投入壺中。他動作輕快,沒人注意他畫了什麽,看著像圈,又像勾。然後,他揮手做了一個請的動作。

  一個最簡簡單單的決定,竟然耗費了一炷香時間才告以結束,而場中有些將領的額頭之上已滿是汗珠。

  兩個小廝上前,一個唱喏,一個統計。每唱一次,他便將紙箋豎起來,左右移動,以呈給諸將看,表示自己並無作弊。而另一個小廝則在案板上添上一筆,以統計數目。

  隻有二十一人,結果很快便出來了。二十一張紙箋上,共有十四個畫圈,七個畫勾。支持回寧遠的,是支持馳援錦州的兩倍。

  洪承疇對結果似乎早有預料,他掃視了一下場中諸將,沉聲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就決議返回寧遠。如果今後要擔什麽責任,我們都一並承擔。但此事必須在滿虜反應過來之前盡快實施,以防被他們追殺。諸位都先下去休息一番,等到今天晚上,我們再商議如何退向寧遠,力爭萬無一失。”

  在鬆山諸將在討論如何退回寧遠的時候,周顯在緊張的忙碌著。他在五日之內,征集了近兩萬石糧食,三千斤藥材,並令趙宇緊急趕製了五十杆遂發槍,一萬斤火藥。加上之前的儲存的一些輜重,還有一萬杆羽箭全部運到了王徐寨前所。

  韓括在這幾日,也是緊張的忙碌的,令手下士卒全部參與船隻的維護。將無關緊要的設備全部拆除,騰出空間,加固每一艘可用的海船,以盡力滿足周顯所要求的一切。一千餘將士加上無數力工一遍遍的上船下船,將這些各種物資搬運上去。

  萊州窮困,又遭受饑荒,這樣多的物資可以說基本上耗盡了萊州的儲蓄。但周顯還是下令一遍遍的搜刮著,隻為多收取一點有用的東西。鬆錦之戰是國戰,一旦敗了,九邊精銳就會喪失殆盡。那些善戰的老兵可都是寶貝,一旦失去,想要再補充就萬難了。大明到那時,也就徹底危矣!

  他現在做的就是盡自己所能,挽救他們。或者說是,讓他們戰死的更有價值一點,而不是在鬆山城中因為饑餓而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