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李岩出策2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0-12-29 19:01      字數:2202
  李自成輕輕的點了點頭,道:“我也有如此考慮。但老張雖然身死,他的軍隊卻保持完整。在攻取襄陽之後,有近二十萬眾,人數絲毫不遜於我們。而且,他的帥位已經由他的義子孫可望繼任。你說,他會甘願聽從我的指揮嗎?”

  李岩搖了搖頭,道:“闖王,很多人的觀念是寧為雞頭,莫為牛後。孫可望現在坐擁二十萬眾,如若他甘願聽從您的指揮。先不說他自己,連他手下大部分將領都不會同意。但他並非張獻忠,雖然繼承了帥位,但威信未立。隻要到時候我們與他們合力攻下南陽,兩軍便會聯結到一起。到時候闖王您再對孫可望手下諸將盡心分化拉攏,以您的威信,絕對可以引不少孫可望手下的將領主動來投。到時候再恩威並施,逼迫孫可望做出選擇。到時候,他的這支軍隊,能逃出您的手心”

  在李自成心中,也覺得孫可望不過是一毛頭小子,比張獻忠容易對付的多。如果真能收攏他的部眾,自己的實力不啻又會增長一個層次。況且,張獻忠的身死必會對他軍隊的士氣產生致命的影響。如果自己置之不理,一旦他遭受南陽、襄陽兩處官軍的兩相夾攻,很有可能遭受致命的打擊。到時候,官軍的壓力就會全部集中到自己這邊。

  於私,張獻忠和自己是舊交,自己也需要孫可望的這支殘軍來壯大實力;於公,兩者都是反叛的義軍,隻有彼此依仗才能存活。

  李自成聽完李岩的敘說,心中已經有了八分出兵南陽的打算。他沉默了一會,向李岩道:“林泉,如果我出兵南陽,應該帶多少士卒前往?而洛陽又該如何處置?”

  李岩拱手道:“闖王,我始終以為以宛洛為根本,逐步謀求河南,才是目前對我軍最有利的方案。洛陽必須守,而且要把它逐漸經營為我軍的後方基地。而南陽已經有了孫可望的二十萬大軍,我們這邊根本無須派大量士卒前往,分出十萬大軍前往足矣!”

  “林泉,該如何做,把你的想法再說的詳細一點。”

  李岩點了點頭,解釋道:“闖王,我們分兩邊說,先說進軍南陽。南陽和洛陽之間,有個汝州。欲下南陽,必須首先攻破汝州。汝州有熊耳山、伏牛山,它們都是綿延數百裏的險要之地。但因為目前汝州官軍不多,他們完全放棄了這些險要之地,而選擇堅守在城池之中。我軍以十萬大軍去攻,數日便可拿下。攻下汝州城之後,分出三萬大軍堅守汝州城並在兩山險要之地設下營壘,而七萬大軍繼續南下,配合孫可望攻破南陽。”

  李自成皺眉問道:“這個兵力是不是有點少?要知道孫可望足有二十萬大軍,如果我僅帶七萬大軍前往,恐怕無法震懾於他。”

  李岩淡淡一笑道:“闖王,震懾未必一直都是最好的辦法,有時反而適得其反。孫可望剛據帥位,本就對您心有疑慮。如果您率更多軍隊前往,他必定心存戒備。到時候兩軍無法有效合作,反而會給官軍以可趁之機。在屬下看來,即使能派出更多士卒,也不應該在此時。我的意思是,讓孫可望的大軍充當攻取南陽府的主力。而且攻取之後,也不妨多給孫可望一些讓利,借機收攬於他。”

  李自成點了點頭,繼續問道:“那剩下大軍呢!全部留守洛陽?”

  “闖王,洛陽居於天下之中。要守洛陽,必守四邊。一旦我軍決定堅守洛陽,官軍的攻擊隻要來自四個方麵。一是從東側開封,二是從西側陝西,三是從北側河北,四是從南側汝州。一旦我軍占取了汝州,就可保證洛陽南側無虞。而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向東迅速占據險隘虎牢關;向西攻取靈寶境內的函穀關,而向北則要守住孟津,隔斷官軍南渡黃河進入河南之路。這些地方現在要麽官軍已經逃散,要麽隻有少量官軍,我們要立即出兵奪取。”

  李自成沉吟道:“函穀關和虎牢關都是險隘,應該不需要太多軍隊駐防吧!”

  李岩點了點頭道:“闖王您真是見多識廣。兩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隻要五千士卒堅守,便可基本上確保無虞。最重要的是孟津,因為黃河上的船隻都被官軍把控,他們隨時可能北渡,因而至少需要兩萬精兵。”

  李岩看了一下李自成,繼續說道:“闖王,我需要提醒您的是,我軍目前雖有二十萬之眾。但大部分都是剛剛歸附的普通百姓,根本沒有什麽戰力而言。至少需要半年時間才能將他們練就成一支強軍,而這些地方,您一定要派出最精銳的部隊去駐防。到時候,我們一邊應付官軍進攻,一方麵抓緊時間練兵。即使以後攻戰南陽失利,到時候憑借手中的這支強兵也足可以自保。”

  李自成沉默了片刻,最終展顏笑道:“林泉,你真是治國大才,幾句話便將形勢分析的如此透徹。由你在我身邊,何愁天下不定?這件事就這麽定了,等我和眾將商議之後,便會立即實施。”

  李岩拱手道:“闖王您過譽了。”

  李自成擺了擺手,道:“你們文人啊!就是太謙虛。我不由得想起另一個人,周顯,就是他以五百騎偷襲了老張,並且殺死了他。他那隻是一夫之勇,而你確實謀天之策,他遠遠不如你。”

  李岩臉色驚詫道:“闖王,您剛剛說的是周顯……”

  李自成疑惑的點了點頭,道:“是啊!我軍斥候來報,正是他率部襲殺了老張,現在孫可望最想要的就是他的人頭。怎麽,你認識他?”

  李岩苦笑了一下,道:“在崇禎八年,我和他在開封相識,當時便有一見如故之感。後來一直有書信往來,但卻沒再見過麵。隻知道他後來出塞轟殺虜酋薩哈廉,被天子任命為昭信校尉。沒想到他竟然從軍了,還立下這樣的大功。”

  李自成笑了笑,道:“世事難料,是吧!如果他的人頭能被我所拿,對於收服孫可望大軍必將十分的有利。林泉,你既然與他熟知,就由你派出斥候收集有關他的一切資料吧!如果有機會,就殺了他。”

  李岩臉色頓變,但最終拱手道:“屬下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