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入川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0-12-29 19:01      字數:2176
  周顯他在開封待了整整五天,不為別的,隻是為之防止趙宇變卦。他那樣的性格,說不一定一次大醉之後,便把一切承諾都忘了。

  但這次,好像真的是周顯他自己多慮了。趙宇似乎完全下定了決心,在第二天便將店鋪盤了出去,並貼出了售房告示。趙宅雖然破敗,但說什麽也處於開封城的黃金位置。僅那一處宅在便賣出了兩千兩白銀,足夠他在京師的一切開銷了。

  周顯一直將他送上前往京師的商船,這才又重新返回梁春苑,提筆給自己兄長周貞寫了一封信。他本來的計劃是見過趙宇之後,再回舞陽見周貞一麵。但耽擱了這幾日,前往襄陽的時間已經拖延。再加上他聽趙宇說了河南一地的情況後,知道從豫北到豫南絕非易事。隻能先行前往襄陽,等到以後有時間再從那裏前去舞陽了。

  寫完信,周顯讓李開將它送到專有的驛站。大約三天之後,這封信便可到達周貞手中。而周顯也決定改變路線,先乘船到淮南,以避開民變區,再騎馬前往襄樊地區。這樣雖然路途之中會耗費不少時間,但卻安全了許多。在亂世,周顯始終以為保全性命為第一要務。除非遇到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在那時,即使拚盡性命也要去做。

  漕運為大明朝的南北大動脈,尤其在北方陷入大型旱災的這個時候,南方的糧食供應一直是維持京師乃至北方大部分地區穩定的根本。因而,大明朝廷一直盡全力維持著京杭大運河的安全。在東昌府附近有近萬山東兵維持山東河段運河的安全,在淮南地區也有數萬漕兵維持著從山東到杭州那一段的安全。

  即使等到明滅亡之時,總督漕運的路振飛仍然掌握著數萬漕兵。要不是後來因為馬士英罷免了他,而他的繼任者也屬無能之輩。清軍想要南下,還要頗費些波折。而路振飛則在無兵無權之後,在福王的朝廷內不受重用。後來投靠隆武帝之後,雖然受其重用,但亦無法改變絲毫局麵。在汀州被破之後,死於途中。

  所以,在明末,無論何時,水路一直都是最安全的途徑。

  也確如周顯所料,通過水路南下,一路無礙。到達淮南之後,在騎馬向西。在路上大約耗費了二十餘日之後,周顯終於到達了襄陽。但此時的楊嗣昌已經前往荊州,他便和李開又急忙騎馬趕赴江陵。好不容易在楊嗣昌前往川地之前在江陵城外遇到了他。

  但此時的形勢,已早非幾個月前可比。那時,楊嗣昌指揮大軍大破張獻忠,將後者完全逼迫到絕地。而此時,則是他所指揮的官軍疲於奔命,完全搞不清張獻忠身在何處。空耗錢財、軍糧無數卻始終無所得。

  楊嗣昌昔日提出“四麵六隅,十麵張網”的計策,是基於農民軍衣著破爛,在冬季機動性差的特點。利用冬季的三個月,以徹底剿滅流賊。在已經過去的冬日三月內,楊嗣昌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戰果,屢次大破張獻忠。但張獻忠剿而未滅,反而在遭受巨大損失之後,和羅汝才、馬回回等叛賊串聯一起,共同抵禦官軍。

  再加上天氣逐漸轉熱,農民軍的機動性得到恢複。憑借胯下駿馬,一日之間,往往日行近三百裏。忽東忽西,忽南忽北,行蹤不定。

  而楊嗣昌本人因為性格原因,沒有處理好諸將的關係,導致他能依靠剿賊的兩大驍將左良玉和賀人龍都不肯完全聽令,其他諸將之間也是矛盾重重。有時為了自保,手下大將竟然明知道張獻忠身在何處,卻不願意出兵與之交戰。導致他一路暢通無礙,始終無法徹底剿滅。

  再加上南北大旱,而秋糧未下,百姓饑餓。從賊的人數逐漸增多,張獻忠的實力在很短時間內又得到了恢複。就在不久前,張獻忠在夔州府大破官軍,局麵再次惡化。四川巡撫邵捷春無能,再加上湖北各地已無農民軍的蹤跡。楊嗣昌便欲親自前往重慶,主持圍剿事宜。

  周顯到的時候,吃驚於楊嗣昌的變化。年餘不見,他滿頭的青絲已經開始斑白,雙眼雖然依舊犀利,但卻少了昔日的那股精光,顯得疲憊異常。他迎上周顯的目光,隨意擺了擺手,示意他坐下。“來了?”

  周顯點了點頭,躬身拜禮道:“學生多謝先生救命之恩。”

  “陛下本來就沒打算殺你,我也隻是順勢而為。但那件事,你確實得罪了不少朝中之人。以後做事,一定要慎之又慎。我這次招你來軍中,你也別以為是什麽好事。不久以後,我將前往川地剿賊,而萬先生則作為監軍先行前往。我欲給你一百甲士以保護萬先生安全,你可願意?”

  周顯本來以為楊嗣昌招自己入軍,會讓自己獨領一部。但卻不曾想,此刻他竟然讓自己去當一個保安,心中不禁生出一些黯然。但那一絲失望卻轉瞬而過,畢竟自己剛來這裏。他恭謹立身拱手道:“在軍中,先生為一軍主將。一切命令,周顯都自當遵從。”

  周顯臉上的那一絲失望落入楊嗣昌眼中,但他卻選擇了忽略,淡淡說道:“既然你也同意,就下去稍微休息一下吧!我一會會讓萬先生前去找你,明日你就隨他一起前去。”說完,他再次擺手,一個親兵上前擺手示意周顯出去。

  周顯再次向楊嗣昌躬身,隨著那名親兵向住處走去。

  路上,他一直回想楊嗣昌的話語。其實,他對自己所說的話語並不多。但從他的臉色來看,戰爭形勢肯定不容樂觀。要不然,他也不會連和自己敘舊的時間都沒有。

  周顯記得在原有的曆史中,大約是在半年之後。在楊嗣昌遠在四川之時,張獻忠偷襲襄陽城,斬殺襄王並得到了楊嗣昌儲存的所有軍備物資。這最終導致楊嗣昌心生絕望,最終選擇絕食而死。

  周顯本欲提醒楊嗣昌此次入川所可能存在的風險,但想了想,最後覺得還是暫時算了吧!畢竟那是半年後的事情,這時候提出來。別說他不會信,就是自己也無法完全說服自己。他歎了一口氣,收回自己的心思,繼續向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