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兩條建策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0-12-29 19:01      字數:2076
  在真實的曆史中,在孫承宗死難高陽城之後。盧象升因為身為兵部尚書,兼天下督師,要承擔對應的責任,當即便被崇禎帝罷了職。雖然崇禎皇帝準許其戴罪立功,仍然具有領兵之責。但之後無論是兵權,還是指揮權都大加削弱,無法再繼續指令三鎮總兵。故而,盧象升所指揮的最後一仗,參與者也不過他本部所率的五千人馬,哪有會有不敗之理?

  如果說一切事件都需要一個源頭和一個原因的話,那麽,朝廷的戰和不定便是盧象升最後敗亡的源頭。而孫承宗的意外身死,就是那個最主要的促因。周顯在第一次見盧象升之後,就在考慮如何改變他最終的結局。想了好幾天,才想出這樣的一個辦法。一旦盧象升救了孫承宗,或許後麵的一切都會有所改變。

  盧象升沉吟良久,道:“這個方案確實有一些可行之處。但多爾袞多謀善戰,對軍事之敏銳遠超常人的想象。如若他一旦發現我率領援兵到達,他恐怕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如何安然北撤,又怎麽會冒著巨大的風險繼續強攻高陽?”

  周顯笑道:“這就需要盧督師來舍命陪多爾袞玩這一局了?如若到時候您雖然率部成功進入高陽,但所率的隻是本部五千人馬,我相信多爾袞必然還會繼續強攻。您要知道,您盧閻王的大名。不僅在流賊之中,就是在滿虜之中也是大名鼎鼎。多爾袞看到您隻是率少部人馬入城,以滿虜之驕橫,斷然不會將您放在眼中。而高陽城又那麽小,看著旦夕可破。您覺得以我大明兩位重臣的性命,難道還不值得多爾袞冒險一次?”

  盧象升沉思片刻,望向周顯說道:“你是想以我和孫閣老兩人為餌,引多爾袞舍不得放棄強攻高陽?從而為後續大明軍隊創造機會”

  周顯點了點頭道:“此事,確實存在一些風險。但一旦成功將滿虜吸引到那裏,或許真可以攻破他們。學生所說隻是我的一點提議,至於不當之處,還望督師能夠贖罪。”

  盧象升豪邁笑道:“敢拿我們兩個的性命做賭注,你的膽子可真夠大了,但此計聽起來確實可行。自領兵之日起,某便有死國事之心。如果能以一己之死換取徹底擊破滿虜,吾何惜一命?你的這個建言我暫時收下了,但此時還需繼續探查。我會加派斥候,時刻關注保定那邊的形勢。一旦確定滿虜確實有進攻高陽的意圖,我便會如你所願,第一時間率部馳援高陽,盡全力堅持到朝廷援軍到來。”

  周顯笑了笑,道:“盧督師,學生還有兩個建策。一是聽聞陛下從戶部調取萬金,而又從內帑之中拿出了三萬金,總共四萬金賞賜於您用以犒軍。依學生看來,這四萬金您可以拿出一半賞賜將士,剩下的一半就用來在京師附近購置糧食。這樣一來,即使各地州府不為您提供糧草,你也可保證士卒不會遭受凍餓之苦。還有一條是,守城之時,各種火器至關重要。您現在還有統領三鎮總兵之權,如果將三鎮將士所有的火器交給您的本部人馬,到時候守城必能事半功倍。而且,最好不到緊急之時,不要輕易使用。隻有這樣,多爾袞才會以為自己有時刻攻破高陽的可能,更有利於將他釘死在那裏。”

  盧象升點了點頭,笑道:“我果真沒看錯你,年齡雖幼,但思慮周全,給予時日,必是朝廷大將。好好加油,我看好你。”他抬頭望了望天,站立起來道:“沒想到竟然和你聊了這麽久,我現在該走了,不能讓城外的將士們等太久。”

  周顯立起身來,躬身拜道:“學生恭送督師,助您此次能夠一切順利,安全而回。”

  盧象升笑道:“借你吉言。如果此次真的能夠大破滿虜。等到我回到京師之時,我一定好好的設宴請於你。”

  周顯躬身一拜,笑了笑道:“那學生就等盧督師的好消息了。”

  看到盧象升騎馬遠去,周顯暗自歎息了一聲,道:“盧督師,希望我所做的這一切,能最終能幫到你。”

  在盧象升率部出京之後,朝廷的主戰方和主和方終於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衝突。主戰方楊廷麟在朝堂之上,直接斥責楊嗣昌賣國求榮,為一等國賊。要求崇禎帝直接將楊嗣昌解職,言辭之激烈,呼應大臣數目之多,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崇禎帝維護楊嗣昌,並沒有對他有絲毫斥責之語。而楊嗣昌卻因此徹底忌恨上了楊廷麟,向天子上疏辯稱他知曉兵法,提議由其擔任兵部主事。明升暗降,將他放到盧象升軍中效力,最終將這個討厭的人徹底趕出了京師。而周顯這邊,唯一一個能讓自己提起興趣上課的夫子也沒有了,這種損失簡直是大了去了。

  對於楊嗣昌本人,周顯曆來是心存感激的,要不是他的大力推舉,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被天子注意到,並讓擔任太子陪讀。而且,在周顯看來,也從不覺得他“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有什麽錯。但他這個人的心眼實在太小了,睚眥必報的性格也讓周顯絲毫談不上喜歡。

  楊嗣昌是少數幾個在那個時代能徹底改變大明最終命運的人,他的才能也足以擔起如此重任。但可惜的是,他忘了,要徹底改變這個亂世,必須身旁有一大堆有才能的人支持他,而不僅僅是謀求到皇帝一人的支持就可以了。

  盧象升因為他的原因而戰死巨鹿,孫傳庭也因為他的嫉賢妒能而很長時間不受重用。在朝廷之內,能擔得起重任的大將,要麽被他忌恨,要麽被徹底棄用。導致最後他身邊能夠依靠的要麽是左良玉、賀人龍等這樣的桀驁之輩,要麽是一群隻會聽從他命令的無能之將。也不怪乎最後他耗盡心力,卻一敗塗地。

  不能容人者,終被眾人所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