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五關城門
作者:白馬嘯秋風      更新:2020-12-29 19:01      字數:2090
  三人閑敘了一會,李信喝了一口茶,朝向周顯解釋道:“周小兄弟,剛才你們談到的宋門的確是位於開封東麵的城牆。因為出宋門之後,沿官道可以直達宋州,故而平常百姓都叫它宋門。”

  周泰臉露疑惑道:“既然它是位於東麵城牆,為什麽不直接叫東門嗎?南門指向許州方向,不是也沒叫許門嗎?”

  李信淡淡一笑,朝向周泰道:“小泰兄弟,開封城可不是隻有四座城門,而是有五座,一般叫作五關。實際上最開始的時候更多,有十三座城門。元末,義軍四起,圍攻開封。元將泰不花等認為汴梁城門太多,不易防守,因而就堵塞了其中的八座,僅留下五個。這剩餘的五個城門,西、南、北三麵城牆各有一個。而在東麵,則有兩個,分別是曹門和宋門。”

  周泰“哦”了一聲道:“這樣啊!那曹門是不是可以直達曹州,所以命名為曹門。”

  李信笑著點了點頭。

  周顯開口問道:“李兄,剛才李開說,宋門和南門距離這裏的路程差不多。這宋門是不是位於東牆偏南的位置?”

  李信道:“是這樣的。開封的這五座城門,雖然其中的三門以西、南、北命名,但卻互不對照。曹門偏北,宋門偏南,而南門偏西,北門又偏東,隻有西門才處於正中的位置。因而有人說開封城是‘五門不對’,的確有幾分道理。關於這個,還有一個傳說,說是汴梁城的地脈是由西方而來,因而西門位於正中,好吞食西邊河洛方向過來的王氣,而其餘的四門則屈曲旋繞,是為了讓進門的王氣不致走失。”

  周泰淬道:“隻不過方向稍微偏了一點,那些王氣不是照樣可以出去嗎?”

  李信笑道:“周泰小兄弟說錯了,不止是方向稍微偏了一下那麽簡單。一般來說,城牆的防戍有甕門,有城門,分別防戍著甕城以及後麵正式的城池,兩者一般是成一條直線的。而開封城卻完全不一樣,除了西門之外,其他各門的甕門和城門都不是直對的,而是呈現出一種特定的曲折環繞。例如你從南門進去,需要在偏西位置斜進入甕門,然後需要繞一個半圈之後,才能到達裏麵的城門處。有些之前沒來過開封的人,有時候在那裏繞了半天,也繞不進城去。除了這一個地方,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整個開封城的建設都不是正向的,都是稍微偏斜一點的。”

  周顯低頭沉思片刻,朝向李信問道:“李兄,這樣建設,是不是也是為了便於防守?例如,敵人用攻城車擊破甕城大門之後,一般情況下就可直達城門。而這樣曲折環繞,攻城車即使拿下甕城大門,也無法推進到第二道城門那裏。這就決定了敵人要想拿下開封城,從城門處進攻的困難要遠超其他城池。”

  李信雙眼微睜,臉露讚賞道:“沒想到周小兄弟年紀輕輕,竟然對兵事還有研究。”

  周顯淡淡一笑道:“也隻是略懂一點,也不知道我所說的對不對。”

  李信點頭道:“對,是這樣的。開封城自春秋之時,便為鄭國大城。但現在的這種構建模式,卻是從北宋初年延續下來的。而他的規劃者不是別人,而是大宋王朝的建立者,宋太祖趙匡胤。”

  周泰插嘴道:“他不是皇帝嗎,怎麽還懂得如何建築城牆?”

  李信呲牙一笑,耐心解釋道:“宋太祖雖然不懂建築,但他出身於軍人世家,南征北戰,對於城池的防守、進攻都有自己的想法。當年,他建立大宋,定都開封以後,便更加重視這座城池城防的建設。他下令重修汴梁京城,宰相趙普獻上圖樣,最初就如其他城池那樣,作方直形,四麵開門,坊市像繩一樣規則羅列。宋太祖看後大怒,親自用筆塗抹,迂曲縱斜,畫了一個大圈,並在旁邊寫上了‘照此修築’的批示。”

  李信停頓了一下,朝向周顯和周泰問道:“你們猜建成之後怎麽樣?”

  還未等兩人說話,李信便繼續說道:“城垣建成之後,規模宏達,全城分為三重,外城、裏城,皇城,層層設防。外城城牆,被建的曲曲彎彎的,就像蚯蚓一般。說形狀不美觀,那還算是好的評價了,有的人直接說難看到了極點。後來,蔡京掌權,他可是一個特別追求完美的人。這些難看的城牆當然入不了他的法眼,借重修城牆之際,將這些難看的城垣全部都拆換,一律改為方矩形。這樣一來,好看是真好看,卻遠不及從前樸實堅固。靖康年間,金人南侵,在城西隅安炮射擊,由於城牆很直,極易命中。這時候人們才明白當時宋太祖當時是何等的英明。金朝滅北宋之後,又重新按照宋太祖起初的規劃,再建了開封城。後來的元明二朝,基本上都是按照那個模式重建或者重修的。”

  周顯讚歎道:“宋太祖出身行伍,追求實用堅固。而蔡京則屬於白麵書生那類,追求的是好看華麗。遇到真把式,也隻能摧枯拉朽,坐等城破了。”

  李信點頭同意道:“的確如此。宋朝重文輕武,一切都由文官做主。沒經曆過戰事的人,豈能知道那類城牆的好處?”

  周顯突然想到在明末,李自成三圍開封,損兵無數,而最終也沒能拿下,可能和它這樣的建築模式脫不了關係。他沉思了片刻,朝向李信問道:“李兄,現在流賊四起。你覺得他們有沒有可能攻打開封?如果他們來攻,怎麽打才有可能攻破它?”

  李信沒想到周顯會有如此發問,頓時一怔,先朝向四周看了看,接著才仔細打量了一下周顯道:“周小兄弟,能否告知我為何有如此之問?”

  周顯看李信臉色凝重,隨即明白了他話中的意思,連忙擺手道:“李兄誤會了,我絕非流寇之屬。隻是對兵事有所興趣,故而才有如此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