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茶樓兩方
作者:襪子配皮鞋      更新:2020-12-28 15:38      字數:2003
  廖雲淮這身份,也是謝予遲從細枝末節中推測出來的。

  首先,這一國之相作邀春試狀元品茶的消息流傳開來,就如同平地突乍起道驚雷響聲一般,足以令包括鬱明啟,鬱廣冀以及數位朝臣感到驚詫。

  讓人貶官的是你,請人喝茶的也是你,所以杜相國你倒底是器重他還是折辱他呢?

  其次,廖雲淮說自己是為了躲人,才慌不擇路地闖錯茶室,而當下能引起如此轟動,使數位大臣趨之若鶩的新秀,不是狀元廖雲淮還是誰?

  “你便是新科狀元廖雲淮?”鬱燁抬眼,將目光放在對方有些呆愣的表情上。

  而因以身相許這幾個字攪了神思的廖雲淮一時還沒有反應過來,便撞上了鬱燁突然摻了零零星星幾點冰渣似的眼神中。

  “正……正是微臣。”廖雲淮思索片刻,便換了自稱。

  鬱燁忽然揚唇,剪水雙眸中帶了些透澈光亮,粉妝壁琢的臉透著一抹娟麗的笑意,“廖大人怕是躲錯了地方,杜相國的屋子,可在隔壁。”

  話音剛落,一道細微的呼叫聲便自門外過道處響起。

  “雲淮?你出來罷,那群人似乎走了!”

  廖雲淮聞罷,也知曉自己在這女眷的房間裏不可久留,於這兩位公主名聲有礙,便緩緩垂頭,又朝著鬱燁和謝予遲的方向拘了一禮,道:“雲淮莽撞,衝突了二位公主,請公主恕罪。”

  “無事。”謝予遲淡聲回了兩字,而一旁的鬱燁則抿著唇,不知在想些什麽。

  “那臣……先行告退。”說完,廖雲淮便轉身開了門,抬步離開,隻是身子還未探出門框,便被沈言一把拉了出去。

  “相國在茶室等你許久,快過去。”沈言站定,有些急道。

  於是兩人理了理衣袍,確認並無不妥,隨即快速朝著隔間走去,在踏入杜靖倫所在的房間之前,廖雲淮扶著門框,朝著他剛剛離開的茶室望了一眼。

  “你還傻楞著什麽?”沈言見廖雲淮這般動作,一頭霧水。

  廖雲淮的眼神暗了暗,輕描淡寫地回了句:“沒有。”

  另一邊,茶室恢複了以往的沉寂氛圍,桌上的茶水已經涼透,淡淡的鬆檀熏香依舊縈繞在房內。

  街市上傳來一兩聲蒸糕的吆喝聲,那叫賣聲抑揚頓挫的聲調帶著些京腔,聽起來倒十分順心,而一炷香過去了,被廖雲淮帶緊的房門也沒有再打開的跡象。

  謝予遲側頭,見身邊的鬱燁細眉微蹙,方才還流光瀲灩的一雙眼低闔,再順著她視線望去,發現她正望著自己的袖口出神。

  半響,謝予遲才見她抬頭,與自己的視線交匯。

  “你說……”鬱燁狀似極為認真,可話語間卻帶了點玩笑的意味。

  “這狀元郎好像是個結巴,今後在朝堂上被鬱明啟那群人圍攻之時,是不是隻會臉紅充楞?”

  遭問話的謝予遲不回答,看鬱燁的眼神含雜著異樣的深意。

  廖雲淮是結巴?怎麽可能,在登科及第之前,這廖雲淮就因論辯之才小有名氣,一人同幾名士子論辯之時,常常引經據典,巧言舌辯,逼得對方啞口無言,謝予遲早就知曉此事,隻是看破不說破罷了。

  被謝予遲盯得渾身不舒服的鬱燁,掩著唇咳嗽一聲,視野落在門口處。

  “你也看見了,孤這皇兄尋的人原來也就這點膽識,往後……便不用安排了吧?”

  這話的暗示意味明顯,鬱燁覺得長玥定是能聽懂的。

  “確實如此。”謝予遲徑直站起身,朝門口走去,這般利落的動作讓鬱燁一時有些猝不及防。

  察覺她並無動作,謝予遲回頭,一道複雜的目光自他狹長的鳳眸落下,直直撞進鬱燁心頭。

  嘴角牽起一個弧度,謝予遲忽然綻了笑意,端得是人間三月如許,灩灩生色。

  “不想走?”那人尾音上挑,勾人心魄。

  鬱長玥上輩子肯定是個狐妖。

  鬱燁在心中誹謗,她緩緩站起,來到謝予遲身側,提醒道:“皇妹記得向孤的皇兄解釋一二。”

  “自然。”謝予遲收回目光,微微頷首。

  “多謝。”鬱燁淡聲回話,先一步抬腳走了出去,謝予遲頓了一下,便緊隨其後。

  小半個時辰過去,已到了午後,玉篁樓的人影散亂,一改之前的熙熙攘攘,被圍得水泄不通的狀況。

  廖雲淮同杜靖倫一前一後地走了出來,杜靖倫臉色蒼白,眼神卻恢複了以往的神采,而廖雲淮則麵色沉重,清俊的臉上寫滿了複雜思緒。

  待兩人走到門口,發現等候在外的沈言早已沒了蹤影,廖雲淮思慮片刻,朝著杜靖倫作了一揖,恭敬道:“先生,雲淮送你回府。”

  剛剛的談話中,杜靖倫告訴廖雲淮,未上朝時不用官場上的稱謂,可依師生禮儀,直接喚他先生。

  “不必。”杜靖倫咳嗽一聲,攏了攏衣領,轉身同廖雲淮對視,“我今日所言,你可記住了?”

  “雲淮……自當銘記在心。”廖雲淮垂首,猶豫的神色轉瞬即逝。

  杜靖倫拍了拍他的肩膀,步履蹣跚地朝著已經等候許久的杜府馬車走去。

  目送著杜靖倫慢慢走遠,廖雲淮看著因身量過分消瘦,使得青藍色的常服攏在身上異常寬大的杜靖倫,心中一時湧現出同情、敬畏、惋惜的情緒,五味雜陳。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裏客江幹,孤臣並未遠行,可這京中雖有數十朝官,卻也是孤立無援,這個想法,第一時間湧上了廖雲淮的心頭。

  可獨臂難力挽狂瀾,淘清朝局濁流,海晏河清,空餘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