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肝火旺盛
作者:三眼邪      更新:2020-12-28 08:34      字數:2273
  “你怎麽知道?”

  婦女脫口而出,間接的承認這番話,讓在場人的眼神起了變化。

  李賀年卻老神在在,並不在意。

  婦女麵色蒼白,臉上長有黃褐斑,學過中醫的都知道,這是肝火旺盛的征兆。

  “大姐,你確定不讓我把脈?”

  沈武淡淡的說道,“人上了年紀就會老糊塗,很有可能下錯方子。”

  聽到這句話,李賀年氣的直哆嗦,卻強行忍住。

  見婦女遲疑的望著李賀年,沈武說道,“身體可是自己的,大姐你可要想清楚。”

  這句話徹底讓婦女做出決定,緩緩的將手遞了過來。

  其實沈武完全沒必要把脈,隻是李賀年倚老賣老的行為,實在是太惡心了,這次非打腫他的臉不可。

  過了幾分鍾,沈武鬆手說道,“大姐你打開藥方,看我說的對不對?

  在場人眼裏的嘲諷,變成了疑惑。

  “好的。”

  “如果我猜的沒錯的話,他的藥方應該是,麻黃(八錢)、升麻,當歸(各四錢)、知母,黃芩,葳蕤(各二錢)……

  聽著沈武的默念,婦女神情激動的說道,“對!說的一點都沒錯。完全是一模一樣。”

  “這……”

  在場人仿佛見鬼般看向沈武,唯有趙二寶無比得意,他對沈武的醫術是堅信不疑。

  “這怎麽可能!”

  李賀年眼神一片驚駭。

  沈武能說出藥方,他並未太過驚訝,可就連劑量都一樣,那就有些駭人聽聞。

  中醫藥方都源於古代流傳,藥材都是固定不變。但這並不意味著照搬就能學會。

  同樣的藥方,不同的劑量,甚至會出現由補藥變毒藥的極端變化。

  真正的大師,能根據患者的病情,開出針對性的藥方。

  而同樣的藥方,若是換在另一個人身上,可能就不會奏效。劑量不同,治療效果就不一樣。

  如何準確的把握劑量,才是衡量中醫醫術水平高低的指標。所謂的獨門藥方,就是這個意思。

  要不就是改劑量,要不就是根據自己的見解,更換其中幾味藥材。

  可以這麽說,每一位真正的中醫大師,都是人體健康專家。如今中醫淪為偽科學,就是因為偽大師太多,一昧的照搬藥方

  如今沈武能開出一模一樣的藥方,那豈不是意味著,他的醫術和自己一樣。

  想到這點,李賀年暗呼不可能,眼神一動,當即說道,“小夥子記性不錯嘛!居然能記住老夫的藥方。”

  “原來如此!”

  有些人反應過來,李賀年診斷時,沈武就在一旁。

  但有些人卻不這樣認為,李賀年是手寫的藥方,並沒有報出來

  就算沈武能偷看到,最多記住寥寥幾句。

  不管沈武能不能贏,但至少證明他有真才實學。

  人群中一唐裝老者,暗自讚揚道,“好紮實的基本功。不知道是哪家調教的弟子。”

  沈武冷笑一聲,“你的藥方還用記嗎?爛大街的東西。”

  唐裝老者眼神一凝,認真觀察著婦女,先是點點頭,後是搖搖頭。

  單看麵色,如果由他來開方子,同樣是這一副。

  “黃口小兒,老夫到是要看看,你開的方子有多高明。”

  “你用傷寒的方子將肝火,道理是沒錯。但是你忘了一點,配藥講究、君臣相佐。

  李賀年傲然道,“老夫當然知道!”

  “你知道個屁。”

  沈武冷笑道,“用了你的方子,這位大姐至少要冷熱交替三天。”

  “小兄弟,你是怎麽知道。”

  婦女詫異道,“每次喝完藥,頭三天特別難受,連地都下不了,但是出一身汗就好了。

  聽到後麵那句話,李賀年得意的笑道,“小夥子你聽到嗎?這隻是正常現象。老夫的藥方並沒有問題。”

  沈武沒好氣道,“你天天吃香的、喝辣的,當然覺得正常。人家三天不能工作,難道你來養。”

  “別在這裏強詞奪理。如果你隻會逞口舌,那就好好跟警察解釋吧。”

  “瞪大你的眼睛,好好學著。”

  沈武來到櫃台,拿起毛筆龍飛鳳舞,將墨跡尚未幹的藥方遞過去,“自己看吧。

  僅僅少了幾眼,李賀年將藥方甩開,“笑話!僅僅改了兩味藥,就敢說比老夫的藥方要好。空口白話,你有什麽證據。”

  店主叫囂道,“對啊!你有什麽證據,證明自己的藥方會更好

  “還是那句話,老夫的藥方沒問題,至於你……”

  說完,李賀年將兩張藥方遞給婦女,“這位大姐,你願意相信誰?”

  中年婦女毫不猶豫的選擇李賀年。

  “大家看到了嗎?這就是患者對老夫的信任。有些事不是靠吹噓就能成。”

  看著李賀年得意的麵孔,沈武無語道,“老東西,你太不要臉了吧。這不是耍無賴嗎?”

  “究竟是誰在胡攪蠻纏?”

  正在這時,有人站出來說道,“兩位不要吵了。誰的藥方更好互相對比一下,不就有結果了嗎?”

  “怎麽比!這是治病,又不是比做菜。”

  店主話說到一半,當即被李賀年嗬斥,“天兒,別亂說話。”隨即拱手笑道,“晚輩見過唐老。”

  “我想起來了。這位老先生是唐興國,開幕時主辦方曾經介紹過,這是從京城請來的國手大師,京城醫科大學的榮譽校長……”聽著一連串的頭銜,沈武並不以為意。

  若是唐興國不識貨,頭上的光環再多,他都懶的多看一眼。

  “這兩張方子給我看看。”

  “唐老,黃口小兒而已,何必與他一般見識。”

  話是這樣說的,李賀年還是將藥方遞過去。

  仔細對比著兩張藥方,唐興國的神情越來越凝重,目光時不時打量沈武。

  注意到這一幕,李賀年笑道,“唐老,您就別浪費時間了。我這裏剛想到一幅降內火的方子。”

  唐興國嗜藥如癡,最喜歡探討藥方。

  可讓李賀年失望的是,唐興國仿佛沒聽到般,對著中年婦女說道,“這位大姐,能否讓我把把脈。”

  “好的。”

  婦女爽快的伸過手,唐興國的頭銜太亮眼了。

  李賀年麵色一變,隱武有種不好的預感。

  “浮脈如水漂木,來疾去馳、內虛外實從脈象上顯示確為肝火過剩引發的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