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萬古功名
作者:破武禦道      更新:2020-12-28 06:03      字數:2057
  一聲謾罵,一道怒吼,一場爭辯。

  武明宗急忙召開朝會,朝堂上雖然有條不紊的發表意見,但觀點不一,爭論不休。

  李家家臣以及部分平民出身的官員,力主增兵。認為不僅僅是收複陽關城,救出李家三將以及四五百萬將士,還能一舉趁鐵騎帝國十多年鬆懈,攻入鐵騎帝國的大好良機。

  世家宗門出身的官員以及平民官員的保守派,認為隻需要增兵保下玉關城不丟即可,要穩妥起見,要先確保玉關城不丟,徐徐圖進。

  武明宗看著一殿文武,內心也是一陣遲疑,增兵是一定的,但是增兵多少?這才是根本問題!

  兵乃國之根本,舉國半數之兵,萬一栽了,武明宗三個字,會被曆史永遠銘記的!

  但是李家三將,那是皇室一脈的重要核心,是不能放棄的存在!

  “國師,你有何看法?”武明宗已經心力交瘁,滿朝文武的話,他算是看出來,根本討論不出所以然來。

  “臣以為:增兵,能增多少,增多少!”國師出言,群臣皆驚訝。

  “陛下,臣反對,若按國師所言,那麽萬一兵敗,動搖的可是國之根本,現今天下太平,國祚昌隆,一旦用兵過度,用兵不慎,百姓遭殃啊!”太師是秦家旁係,自然隸屬反對一派。

  “不然,臣以為,此乃收複失地,重創鐵騎帝國,載入史冊的良機。太師憂心百姓之心,本座也表示理解,所以請陛下征兵的同時,減免賦稅,以減百姓負擔。”國師駁回太師的話,但決口不提救回李家三將,扯上世家宗門之間的齷齪。

  “朕覺得國師所言有理,諸位可有更好的辦法?”皇帝其實已有決斷,象征性的問一下。

  滿堂鴉雀無聲,不是沒有人反對,也不是沒有人有其他方法,但是聖心既定,何必多言?

  “召天下兵馬,匯聚玉關城,由張雲劍統領,朕要完成先帝遺願,收複玉關城,朕要鐵騎帝國,付出代價!”武明宗下詔書,“赦天下賦稅,商賈免稅三年,平民免稅五年,入伍者,該戶免稅十年!”

  “陛下英明!”滿朝皆稱頌,大部分是真心稱頌,甚至絕大部分的世家宗門之人,也是稱頌武明宗。

  原因因為減免賦稅,對平民而言,可能是一兩白銀,但是對世家宗門而言,就是以萬甚至是億來計算的白銀!

  能減少這麽多賦稅,當然要稱頌。

  對武明宗而言,如果真的能收複陽關城,那將載入史冊,那麽這些損失,也不是不可以不計較!

  朝堂上,在國師的良策下,幾乎所有人達成了雙贏局麵。

  唯有武明宗心裏有些許遺憾:始終未能消耗武雲王府的力量!

  玉關城,十七日內,來自各方的援兵,絡繹不絕,具不完全統計已經超過兩千萬!

  而且!

  還在繼續增援!

  “雲劍,差不多了,後續的援兵,已經來的很少了。陽關三府那邊,李家三將已經派出第三十一波求援的消息了,再不救援,萬一三府失陷,再想奪回來,就幾乎不可能了!”李相憂心忡忡的找張雲劍,請求出兵援救。

  “嗯,是差不多了!“張雲劍接到清點各方援兵的名單,然後點頭。

  張雲劍當然不是故意拖延救援速度。

  他是有意的!

  李家三將,手中還是有很強的兵力,不將其實力消耗到極點,。此戰過後,陽關城豈不是成了他們的?

  有天機閣的暗探,有道劍這樣的暗夜無蹤的黑暗法體,張雲劍對陽關三城的局勢,把握的十分精準。

  如今李家三將手下的確損失接近一半,已經不能在繼續壓榨了,否則可能會引起嘩變,那三府就真的淪陷了。

  當然,這些時日,張雲劍讓天機閣把援兵也整理清楚,哪些是可以收歸麾下,那些是炮灰。由於數量實在太大,天機閣的劃分必然有一些出入,但張雲劍覺得,已經不影響大局了。

  隨即張雲劍立血色大旗,披上血紅披風,領軍出征。

  天機閣早就探得的諸多情報,無數炮灰率先消耗敵兵主力,然後張雲劍的三萬血衛開路,數位地仙牽製敵方頂尖高手,破陣機關,重型攻城法器,以及絕對的兵力優勢碾壓下,自然是連戰連捷。

  張雲劍收複陽關城之後,並未停下步伐,一路追擊,稍有抵抗,遇城破城,遇村屠村,一路上四帥五將,死傷殆盡,斬殺敵軍無法計算,一直攻入鐵騎帝國極深處。

  由於準備不足,天機閣的消息未繼續深入,許多南方將士修為較低,也實在受不了極北寒冷的天氣,不得已被迫撤兵。

  那一戰,後世史料有記載:

  武明宗八年,時鐵騎帝國貪得無厭,進犯玉關城。

  武雲王府小王爺,臨危受命,大婚之日,掛帥出征。率軍百萬,戰數倍敵軍,於玉闌府三進三出,堅守危城,血戰三月!

  後敵乏,小王爺抓住時機,攻守易位。領三百萬虎狼之師,攻千萬鐵騎雄兵,一日三捷,奪陽穆,收陽旭,下陽後,三府盡複。

  是時,鎮北大將軍李宗明,忠武將軍李宗清,忠武將軍李宗和,領軍拒敵,不敵,困守陽關三城!

  帝怒,舉國半數之兵,免民十年賦稅,民心所向,人皆投軍。

  勢乎,三千萬之眾,立血旗,披血袍,收三府,救三將。其後一鼓作氣,破敵陣,滅敵將,殺敵七百餘萬,連下七十餘城,斬三帥,伏四將,敵聞血旗而色變,鐵騎小兒,聽血袍而止啼。

  隧詩雲: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血袍!

  後世問曰:千古誰為第一軍?

  答曰:千秋功業——血衣衛!

  是時,世人皆知:萬古功名小王爺,千秋神武血衣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