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割袍斷義
作者:文浩晚漁      更新:2020-12-28 05:51      字數:4291
  公元前150年(前元七年),郅都晉升為中尉(武官職位),掌管京師的治安警衛,親領北軍。他執法不阿,從不趨炎附勢,也不看權臣臉色行事。丞相周亞夫官高傲慢,而郅都見到他隻是作揖,並不跪拜。當時漢景帝一意恢複國家的經濟實力,實行“減輕徭役、降低賦稅”的政策,因而人民安居樂業,極少有百姓觸犯法律之事,犯法者多為皇親國戚、功臣列侯。郅都施行嚴酷的刑法,不畏避權貴和皇親,凡犯法違禁者,不論何官何人,一律以法懲之。列侯和皇族之人見到他,都側目而視,稱呼他為“蒼鷹”。

  【原文:郅都遷為中尉。丞相條侯至貴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時民樸,畏罪自重,而都獨先嚴酷,致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都側目而視,號曰“蒼鷹”。】漢景帝庶長子劉榮,公元前153年(前元四年)被立為太子。公元前150年(前元七年),因為劉榮的母親栗姬失寵,劉徹(即後來的漢武帝)之母王娡暗中唆使大臣向漢景帝請求立栗姬為皇後,漢景帝大怒,廢劉榮為臨江王。

  公元前148年,劉榮因侵占宗廟地修建宮室犯罪,漢景帝召劉榮覲見。

  臨江王劉榮被召到中尉府受審問,郅都責訊甚嚴,劉榮恐懼,請求郅都給他書寫工具,要直接給漢景帝寫信,表示謝罪,郅都卻告訴官吏不給他書寫工具。竇太後堂侄魏其侯竇嬰派人暗中給劉榮送去書寫工具。劉榮向景帝寫信謝罪後,便在中尉府自殺身亡。

  竇太後得知長孫死訊後大怒,深恨郅都執法嚴苛不肯寬容,準備用嚴厲的刑法處置郅都,漢景帝將他罷官還鄉,隨後卻派使者持節任命郅都為雁門郡太守,不必到長安領旨,直接赴雁門上任,根據實際情況獨立處理政事。漢景帝時期,匈奴鐵騎連年南侵騷擾邊境,邊境數郡久不安寧。匈奴人一向敬佩郅都的節操威名,得知郅都就任雁門太守,驚恐萬分。郅都才抵達雁門郡,匈奴騎兵便全軍後撤,遠離雁門。

  匈奴曾用木頭刻成郅都之形的木偶,立為箭靶,令匈奴騎兵奔跑射擊,匈奴騎兵因畏懼郅都,竟無一人能夠射中。直到郅都死去時,匈奴人一直沒敢靠近雁門。

  竇太後得知漢景帝再次重用郅都,立即下令逮捕郅都。漢景帝替郅都辯解,說:“郅都是忠臣”。準備釋放郅都。竇太後不忘孫兒劉榮之死,說:“臨江王難道就不是忠臣嗎?”在她的幹涉下,郅都終於被殺。郅都死後不久,匈奴騎兵重新侵入雁門。

  我爹為官忠於職守,公正清廉,對內不畏強暴,敢於對抗豪強權貴;對外積極抵禦外侮,使匈奴聞風喪膽。

  太史令司馬遷:“伉直,引是非,爭天下大體”。

  (郅都,郅都西漢河東楊縣人,以郎事文帝。景帝時為中郎將,敢直諫,麵折大臣於朝。時濟南豪強(日間)氏為非作歹,郡守莫能製。

  景帝任他為濟南太守,至則誅殺瞷氏首惡,郡中稱治。遷中尉,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側目而視,號稱“蒼鷹”。因得罪竇太後,免官歸家。後複拜雁門太守。匈奴聞其名,不敢入郡騷擾。)

  “原來先生你的父親蒼鷹郅都這麽厲害啊。”

  烏騅子雄拱手膜拜道。

  “怪不得世人都討厭乳虎寧成,這廝可謂是壞事做盡了。”

  東方英奇這也才明白過來。

  “原來郅大人父親蒼鷹的外號是這樣來的,著實令我們大吃一驚。”

  林一子這也才明白為何世人呼喚郅大人外父親號叫做蒼鷹了。

  “乳虎寧成可謂是比老虎都惡毒,簡直不是人,如此外號,也算是對的起他了。”

  林一子氣憤地罵道。

  郅正、烏騅子雄、林一子、香一子、東方英奇終於找到了由洛陽縣令寧宏往年所審判的案子。

  一樁樁一件件,郅正親自審閱,發現其中疑點重重,大多都是胡說八道,強詞奪理,胡亂定罪,富人殺窮人居然判無罪,一個小官打死一個老百姓居然也無罪,還有其中諸多冤案,可謂是惕然心驚,令人毛骨悚然。

  “寧宏啊,寧宏,這一回可不是我讓你死,也不是陛下讓你死,而是你自己害死了自己,我之前以為是你隻是犯下了王李氏和王春芳這一個案子,沒想到你竟然做下這麽多惡事,看來你的死期將至。”

  郅正將洛陽縣令寧宏當官這三年中,所有斷過的案子卷宗書簡,全部拿在手中。

  “先生,那您打算怎麽辦?”

  烏騅子雄不解道。

  “郅大人,這個寧宏看樣子去找他爹幫忙了,咱們還是早點辦妥的比較好。”

  東方英奇皺眉道。

  “郅大人,這件事確實不能拖,他爹要是出力的話,郅大人您就是掌握了證據也不好辦。”

  林一子建議道。

  “現在最害怕的是還不是乳虎寧成,而是繡衣尊使寧毅,此人才是心頭大患,繡衣使者遍布天下,他要是要為他弟弟寧宏翻案,那一切都不好辦。”

  香一子抬頭看向郅正嚴肅道。

  “我帶是不怕繡衣尊使寧毅,畢竟繡衣尊使寧毅跟我是多年的同門師兄弟,雖然我跟他這些年是有些隔閡,但我們二人彼此欣賞,覺得對方仍舊是知己,隻不過這些年因為一些瑣碎的事情,變得有些生疏,但是總體來說關係還是好的,我相信他。”

  烏騅子雄、林一子、香一子、東方英奇見郅正既然這麽說,也沒什麽好質疑的,畢竟繡衣尊使寧毅曾經多次救過郅正,這要是不可爭辯的事實。

  “現在我隻擔心老謀深算奸猾似狐狸的乳虎寧成會突然下場,他畢竟在朝中勢力不小,而且黨羽遍布朝野,最關鍵的是他曆經三朝,文帝、景帝、到現在的陛下,就連當今陛下也牽著他一份人情,若是他去求陛下,搞不好陛下還真會趕在咱們查清洛陽縣令寧宏犯下的諸多罪狀之前,將作惡多端的洛陽縣令寧宏調走。”

  郅正冷靜的分析道。

  “郅大人分析的有理,咱們必須趕在乳虎寧成有所動作之前,將洛陽縣令寧宏的罪狀坐實,然後明正典刑。”

  東方英奇附和道。

  “對,沒錯,必須要這樣做,那咱們現在該如何是好?”

  烏騅子雄詢問道。

  “說也簡單,今晚咱們是不能睡覺了,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咱們要趕在天亮之前,確定那些事洛陽縣令寧宏辦過的冤假錯案,等這些確定以後,翻案重審,將所有涉案人員全部逮捕,一一審問,還死者以清白。”

  郅正肯定道。

  “好,那咱們就不睡了。”

  烏騅子雄、東方英奇、林一子、香一子附和道。

  “那就辛苦各位了。”

  郅正愧疚道。

  “不辛苦,不辛苦,郅大人說如何,我們就如何。”

  烏騅子雄、東方英奇、林一子、香一子表態說道。

  “好,那咱們就再加把勁。”

  郅正隨即和烏騅子雄、東方英奇、林一子、香一子繼續查閱往年獄事卷宗,其中有幾個特別的案子疑點諸多,也是郅正準備翻案的案子。

  其中一個案子就是:

  一年前,洛陽城裏有一個善於養鳥的愛鳥人,人稱“沈鳥兒”。

  有一次有個長安商人願意出十兩銀子向沈鳥兒買一個能唱能鬥的玲瓏畫眉鳥,可那鳥是沈鳥兒的最愛,就是不賣。

  旁人都知道這段過節,紛紛嘲笑沈鳥兒愛鳥太癡。

  有一天沈鳥兒帶著那隻最喜愛的畫眉鳥出外遛鳥,到了洛陽湖泊邊上,突然肚子疼痛不止,一屁股坐倒在湖堤上動彈不得。

  正好看見有個鄰居箍桶匠經過,就請他去叫自己的家人。

  那箍桶匠放下擔子,跑回沈家報訊。

  可是等到帶了沈家人回到原地,沈鳥兒已經變成一具無頭屍身,旁邊血泊裏赫然扔著箍桶匠的那把箍桶刀。

  沈家人一把揪住箍桶匠,認定他就是殺人犯,拖到官府去喊冤。

  那縣令寧宏也是頭腦簡單,找不到凶手就認定是箍桶匠殺的人,嚴刑拷打,箍桶匠熬不住刑罰,隻好承認是自己為了搶那隻價值十兩銀子的畫眉鳥而殺的人,供述畫眉鳥當場就賣給一個過路人,殺了人後把沈鳥兒的人頭扔到西湖裏去了。

  官府派人到現場附近去打撈,卻一直打撈不到那個人頭,案子也就無法了結。

  官府和沈家都出了告示,懸賞尋找沈小官的人頭。

  過了幾個月,才有一對打漁的兄弟拿來一個爛得皮肉淋漓的人頭,說是在洛陽湖裏打魚的時候打撈到的。

  官府要沈家人認頭,沈家人看那個容貌全無的頭顱,隻好模糊認了是沈鳥兒的頭。

  打魚的兄弟領了賞金,縣令寧宏結了凶殺案,箍桶匠被判了個死刑,到秋後就被處決。

  半年過去,有個沈鳥兒的鄰居到長安經商,忽然看見那隻神奇的畫眉鳥正被一人帶著在賞玩。

  鄰居上前問這隻鳥的來曆,那鳥的主人說是從洛陽某某人那裏買來的。

  鄰居回到杭州就報告了沈家,沈家人去盤問那個賣鳥的,那人說的前言不搭後語,無法解釋清楚。

  沈家人再次起訴,那人被抓到官府後,立刻就坦白,說是那天見沈鳥兒蹲坐在堤邊,上前想搶那畫眉,沈鳥兒忍痛護鳥,那人順手抄起箍桶匠擔子上的那把箍桶刀,就把沈鳥兒殺了,砍下腦袋扔在了旁邊的一棵枯樹的樹洞裏。

  官府在那棵幹枯的楊樹樹洞裏真的搜出一個骷髏頭。再把那對打魚的兄弟找來,問他們哪裏弄來的那個人頭?

  打魚兄弟供認是為了貪圖賞金,把剛去世的父親腦袋割下來泡在湖水裏,等到腐爛了再去請賞。

  縣令寧宏將這三個人都判了死刑,這樣為了這隻畫眉鳥,先後冤死了五個人,真實那兩個打魚的兄弟是將病重的父親殺了,砍下腦袋來去請賞,這就是第六條人命了;那個真正行凶的凶手在被處死的時候,他老婆受了驚嚇,回家也一命嗚呼,這就是七條人命了。

  郅正看後分析,這個案子裏洛陽縣令寧宏收受沈家賄賂,大膽猜測是沈家管家和主母合謀買通了漁夫兄弟,最後嫁禍砍柴人。

  第二個案子就是:

  這天晚上,洛陽衙門的門下遊檄周伯通在夜間查訪時抓獲了一個盜墓賊,盜墓賊名叫王大順,被抓捕之後,他如實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他說剛才通過打洞進入了一處墳墓,誰知進去一看,竟然是座空墳。

  門下遊檄周伯通沒敢拖延,第二天一大早趕緊將這一消息告訴了洛陽縣令寧宏。

  洛陽縣令寧宏聽完,大感蹊蹺,他讓手下人迅速調查,這到底是誰家的墳地。

  很快,手下人就查明,那是洛陽大戶李大春家的祖墳。

  洛陽縣令寧宏聽完,陷入沉思,這個李大春可了不得,生意涉足各行各業,財力在洛陽首屈一指,是洛陽當之無愧的富豪。

  洛陽縣令寧宏想不明白的是,李大春家的祖墳,為什麽竟然是空著的?

  他和門下遊檄周伯通一起,讓王大順帶著,悄悄地來到李家的祖墳處。

  洛陽縣令寧宏見李家祖墳坐落在一個偏僻的山坳裏,周圍散散漫漫,有十幾個墳頭。

  寧宏進入了王大順所說的墓室,現場果然如同王大順說的一樣,空蕩蕩的,啥也沒有。

  洛陽縣令寧宏問王大順,怎麽想到盜李大春家的祖墳呢?王大順說,他之所以盜李大春家的祖墳,是聽了一個叫李長遠的人的慫恿。

  李長遠知道王大順是盜墓賊之後,告訴王大順,李家祖墳裏有許多寶物,可以去盜掘。

  聽王大順說完,洛陽縣令寧宏心生疑惑,這個李長遠是誰?為什麽慫恿別人去盜掘李家的祖墳?他和李家有什麽仇恨還是有其他目的呢?

  洛陽縣令寧宏決定先找到這個李長遠。經過調查走訪,洛陽縣令寧宏大吃一驚,因為這個李長遠竟然是李大春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