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人三策
作者:文浩晚漁      更新:2020-12-28 05:49      字數:3050
  對於李延年,郅正絕對不陌生,因為這一首小詩就是他為天子劉徹的愛妃自己的妹妹李夫人創作的。

  此詩以簡括而覺單調的語言,讚頌了一位舉世無雙的絕色美女,也就是天子劉徹最愛的李夫人。

  全詩出語誇張,情真意切,以簡勝繁,以虛生實,體現出一種自然、率真之美。

  在這種環境下,郅正不由得閉目駐足欣賞起來,雖然從湖心傳來的聲音不大,但郅正依舊神往,沉浸其中。

  “嘿!嘿!嘿!天子叫你來幹啥來了?

  要不然把陛下的龍椅搬過來,你坐下來好好欣賞?”

  八官令聖春陀走著走著就發現郅正人沒了,回頭一看,郅正站在湖邊,閉著眼睛,一臉的享受,幸好郅正不是他兒子,要不然就地暴打一頓,這是什麽地方,什麽情勢,郅正居然還有心跟天子一樣,當是自己家,自在欣賞了起來,氣的八官令聖春陀是頭疼不已。

  “哈哈哈哈!”

  跟著的幾個小黃門(太監)捂著嘴偷笑。

  “別了,走著!”

  郅正臉上一紅,趕緊跟了過去,眾人走到綿延至湖心的長提頭時,樂府樂官李延年又換了一首《秋風賦》。

  而這首《秋風賦》乃是天子劉徹早年即興之作,一波三折,抒寫得曲折纏綿,後世更是評價此賦乃是繼屈原所作之《離騷》之後的絕響,傳唱至今,後世唯未有能超越者。

  尋常百姓對天子劉徹的印象僅存在於加強集權,獨尊儒術,幣製改革,首開絲路,開疆拓土,建立年號,更是少有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大師、迷信擁護者,但鮮有人知道天子劉徹還是個出色的文學家。

  在文帝時期時,大才子賈誼開創賦之先河後,在天子劉徹時期更是將其發展到頂峰,其中以司馬相如、李延年、天子劉徹最為出名,時稱為長安三絕。

  “妙啊!妙……”

  郅正被正在演奏的《秋風賦》所感染後,剛停下腳步,閉上眼睛欣賞時,就感覺到一雙滿含殺氣的眼神盯著他看,嚇得趕緊睜開眼一看,果然是想要快要殺了郅正這個小畜生的八官令聖春陀。

  “上勁了是不?

  是不是上勁了?

  想聽是吧,行,你在這慢慢聽。”

  八官令聖春陀在第一次見到郅正時,覺得此子僅從外貌上看,就是個聰慧的人,更是以其斷案的手段嘖嘖稱奇,可十幾天沒見,郅正居然跟個鄉下土佬一樣,劉姥姥進大觀園,什麽都要看看,什麽都要問問,搞得八官令聖春陀是不勝其煩,眼瞅著就要見到天子劉徹了,又耍起了名士派頭,郅正不想要命了,他還想要命了,怒甩長袖,棄郅正而去。

  “別!別!別!我錯了!我錯了還不行!”

  郅正趕緊小跑著跟了過去,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地跟著,再無旁的心思。

  一行人來到湖心亭後,郅正就看到寧毅、廷尉張湯、宗正劉懋、太常卿(九卿之一,掌宗廟事,一般不參加具體的行政事務,是九卿之首)、太醫令(銅印黑綬,掌醫藥。)、太仆卿紛紛低著腦袋,眉頭皺在一處,大氣不敢喘,顯得格外緊張。

  就連一向狂妄無邊的中大夫主父偃都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地站著,汗毛乍立,兩手在袖中不停搓弄。

  郅正也是第一次見這麽多外朝官員,原本正在演奏的樂官李延年把氣氛用漢樂烘托的很好,但在見到那些官員後,郅正也被緊張的氣氛感染,再也不敢輕浮下去,那些官員是如踏針氈,郅正是如芒在背,還未至臘月,猶處漫天大雪之中,感覺到了些許寒意。

  唯獨繡衣尊使乳虎寧成在一旁衝著郅正微笑。

  八官令聖春陀走到了正在抱著傳說中傾國傾城的李夫人的天子劉徹身旁,躬著身子附耳小聲說了幾句。

  天子劉徹微微一抬手,示意讓他們再等等,繼續抱著懷中美人欣賞漢樂。

  樂官李延年終於將天子劉徹所創的《秋風賦》演奏完後,天子劉徹示意他們退下。

  “郅正,你過來。”

  天子劉徹沒有起身,依舊抱著懷中美人,郅正得了命令,繞過龍椅,走到了天子劉徹所在的龍椅前麵,跪了下來。

  “陛下聖安。”

  “起來吧。”

  “諾!”

  郅正這才起身,為了見識一下傳說中傾國傾城的李夫人,郅正低著頭大著膽子,用眼角餘光盯著天子劉徹懷中的女子偷看。

  “這……”

  郅正眼前的李夫人,已經不能用語言來形容她的美了,隻能說是此女本是天上來,人間絕色絕對沒有能與其美貌比肩者,就是郅正心心念念的卿晨璟靚,論外貌,隻能望其項背,高山遠止。

  隻是那李夫人麵沉似水,皮膚雖然白皙,但透著一股病態,全身上下病懨懨的,沒有一點精神,再看其暗淡的眉宇,估計這李夫人藥石無靈,病入膏肓,天妒紅顏,活不了多久了。

  “你可知寡人火速召見你因為何事啊?”

  低著頭的郅正瞟了一眼站在天子劉徹之後的八官令聖春陀,正衝他微微搖頭。

  “卑臣不知,但近日閑暇,偶然得知了太廟屢次失火的事情,故而卑臣大膽猜測,陛下召見卑臣,乃是為了這件事。”

  聽著郅正說完,八官令聖春陀才放下心來,畢竟內侍什麽都告訴朝臣的話,太過親近,會令天子猜疑。

  “不錯!寡人急匆匆地召見你來,就是為了這件事,在說這件事之前,寡人請你看一樣東西。”

  天子劉徹一歪頭,中大夫主父偃走到天子劉徹身前的擺放水果點心的龍案之前,從寬袖中掏出一冊書簡。

  “郅大人,請看。”

  中大夫主父偃說完,轉身退到一旁,郅正這才看到中大夫主父偃背後的官服,被冒出的冷汗浸濕了一大片,能夠讓中大夫主父偃都能緊張到這般地步的書簡,到底是什麽東西呢。

  郅正懷著忐忑的心情打開,書簡上字還沒有被刀筆刻之,再根據有些濕噠噠的筆墨,郅正判斷出這書簡是剛寫出來不久的。

  “恩?這不是恩師的筆跡嗎?”

  郅正心中一顫:怎麽還把我恩師董仲舒給牽扯進來了?

  書簡開頭四個大字:天人三策。

  郅正當著群臣的麵仔細地觀看起來,待看到一半後,郅正覺得恩師董仲舒寫的非常好。

  儒家大賢也就是郅正的儒家授業恩師以儒家學說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采“黃老”等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建立起一個具有神學傾向的新儒學思想體係。

  其大致思想就是一個既能總結以往興亡治亂的曆史經驗教訓,又能解決國家現實問題,從而保證漢朝強盛的長久治安之道。

  用一句話概括的話就是:春秋大一統,尊王攘夷,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建立太學,改革人才拔擢製度,反對任子訾選製(子承父官)。

  郅正十分自豪有這樣的老師,看到歡喜處,會心點頭。

  可是看到後一半後,郅正背後瞬間驚出冷汗。

  其內容和思想由治國之道,轉變為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神學,大致內容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君權神授,天人感應。

  這君權神授本無不妥,正好可以加強皇帝權威,而後麵的天人感應的思想就是在肯定君權神授的同時,又以天象示警,異災譴告來鞭策約束帝王的行為。

  郅正明白恩師董仲舒的苦心,其思想和法家的理念:刑罰不避天子,不謀而合,隻不過董仲舒是以儒家神學的角度來闡釋這個道理。

  而這種說法無非就是使得臣下有機會利用災祥天變來規柬君主應法天之德行,實行仁政,君王應受上天約束,不能為所欲為,這在君主**時期無疑具有製約皇權的作用,有利於政治製約和平衡。

  作用與平涼縣城顥之茅所送給郅正的法家經典《法正》有異曲同工之妙,隻不過法家是以法、律來約束天子,儒家是以神學的角度約束天子。

  通過此書簡,郅正了解到了恩師董仲舒的苦心孤詣,無論是法家還是儒家,都害怕天子任意胡為,敗壞綱常,踐踏漢律,從而導致天下大亂,兵愆之禍,國破家亡。

  這些其實對於天子劉徹來說,都無足掛齒,反而十分認同,而《天人三策》中的天人感應無疑是讓天子劉徹內心最為恐懼的,因為最近太廟連連失火,這無疑更加準確的印證了天人感應學說是正確的。

  其中君權神授、天人感應足足影響了後世封建王朝幾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