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作者:溺愛之城      更新:2020-12-28 04:11      字數:4791
  其實現在想想,就連秦錦都弄不明白蕭呈言到底對她存的是個什麽心。如果說一點感情都沒有,那也是不可能的。畢竟兩個人青梅竹馬的長大,別的情分沒有,少時相伴相依的情分還是有的。

  蕭呈言到處沾花惹草,寵幸過一個又一個的女人。唯獨對她一直都是愛護有加,卻從來都不碰觸她。他給了她天下女人都羨慕的地位,天下女人都羨慕的權利,卻唯獨不給她當真正女人的權利。

  你說他隻是為了掩飾他的真愛所以才將自己推到前麵去替薛寶琴遮風擋雨的當擋箭牌,有的時候又有點說不通順。因為不管夏煙那時候怎麽鬧,蕭呈言第一個回護的必定是她。

  秦錦前一世忙的幾乎沒時間去想蕭呈言對她到底存著的是什麽心,現在倒是有大把時間去想了,可惜這裏隻有她一個人是重生的,就是想問一問蕭呈言,這一世也沒什麽機會了。

  因為她已經自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走上了一條完全不一樣的道路。

  前一世她前半生一直都在忙碌,疲於應對各種事情,等蕭衍逼著蕭文箏退位,登基之後,她就有了大把的時間去怨恨蕭呈言,但是卻忘記蕭呈言還曾經給予過她的一切。

  秦錦真的有點淩亂了,她是真的弄不清楚前一世蕭呈言和蕭衍分別對她存的都是什麽心思了。

  秦錦這幾天真的很想太後。

  她就寫了一封信,讓人給帶去京城。

  隨著時間的推移,蕭衍押解著戰俘營裏麵的戰俘離開了坤州城,時間漸漸的撫平了戰亂帶來的傷痛,坤州城的秩序開始漸漸的恢複。

  蕭衍還是用了一點手段的,這才讓都哈那邊承認了自己是因為受了盧秉義的蠱惑所以才會派人去了坤州城。蕭衍還從都哈酋長的嘴裏得知了盧秉義的目標就是秦錦。

  做實了盧秉義的罪狀,蕭衍派人八百裏加急將所有的證詞都呈遞回了京城。

  如今正是肅宗對付忠義侯的關頭,蕭衍這一封訴狀送到京城,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盧秉義原本就是夏家的門生出身,與夏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蕭衍將盧秉義的罪狀送回,無意中給肅宗這邊撐了一下腰杆和場麵,肅宗竟是有意思將這件事情擴大,看看到底是誰在背後指使盧秉義叛國的。

  肅宗已有所指,若是盧秉義能將他背後的忠義侯府給招供出來,肅宗就完全有理由將夏家一家滿門抄斬了。

  這是大事!忠義侯原本一直蟄伏裝病。暗中部署,這下也沉不住氣了。在訴狀送到的第二天,忠義侯就開始上朝了。

  皇後那邊原本猶豫不決,但是現在也下了狠心。

  如果她還在念及什麽夫妻情分的話。那麽肅宗就真的要出手要了她娘家全家的命了。隻要忠義侯一倒,她那皇後之位,還有蕭呈言的太子之位都不會保得住。

  皇後開始了計劃。

  她一直有一枚棋子是安插在淑美人身邊的,那個人放在淑美人身邊這麽多年不用。為的也就是等到這種關鍵的時候起作用了。

  肅宗原本是想讓大理寺去人將盧秉義全家帶回京城來受審,但是這聖旨還沒來得及發出,就被皇後帶人給按了下來。當天夜裏,肅宗喝了淑美人小廚房做的一碗甜羹之後就心痛如絞。人暈了過去。

  皇後以雷霆之勢,帶人封鎖了淑美人的宮殿,將淑美人堵在了宮裏,將昏迷不醒的肅宗從淑美人那邊帶走。

  她對外宣稱是淑美人下毒謀害了陛下,如今陛下病倒,陛下病重需要修養,修養期間,太子監國。

  同時,她用陛下玉璽頒布了另外一道聖旨,讓蕭衍將盧秉義全家就地正法,判斬立決。

  盧秉義一案已經無法挽回,證據確鑿,所以唯有快刀斬亂麻才能不被深究。

  太後被囚禁在了慈寧宮裏,太後病倒。秦錦的信雖然到了太後的手裏,但是太後卻再也沒機會給秦錦回信了。

  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靖國公還是想辦法假借蕭呈言之手派了一個人去了坤州當了知軍。這人是藍逸的學生,為人剛正,頗得其師的之風。

  這人不屬於忠義侯陣營,亦不屬於肅宗的陣營,卻是帝師之徒。嚴格來說應該算是蕭呈言的人了。

  靖國公早得了秦錦的示警,所以亦是明白前途未來的飄渺與迷茫,為了整個靖國公府,這一世的靖國公倒是占一點點的先機,能夠未雨綢繆,不至於像上一世那樣處處站在被動的那一邊。

  靖國公心底也明白雖然蕭呈言是忠義侯一手推上去的,但是歸根到底與忠義侯之間也是頗有矛盾。

  他也就是巧妙的利用了這一點點的矛盾,才讓忠義侯沒能染指坤州的事務。

  現在肅宗病倒,情況不明,聖旨卻一張又一張的從宮裏飄出來,明眼人都看得明白是忠義侯以及皇後在背後搞鬼。肅宗根基尚在,皇後和忠義侯在朝中未能全數掌控在手的時候也無暇顧及坤州那種小地方的事務,所以靖國公就假借了蕭呈言之手,給蕭衍派去了一個能真正辦事還心存正義的人。

  蕭呈言才染指朝政,還頗有點躊躇滿誌的意思。

  這一世他與藍逸的矛盾沒有那麽深,原本應該被藍逸揍的那一頓板子被秦錦給化解掉了,所以帝師的弟子,也就是他的師兄,那就自然而然的被蕭呈言看成了自己人。

  他雖然被忠義侯給拐帶歪了,但是人還是有點腦子的。也知道自己登基之後,要坐穩位置,頗需要點“自己人”將來替他撐腰,撐門麵。所以當靖國公提及此事,蕭呈言幾乎想都沒多想,就答應了下來,朱筆一揮,旨意就下了出去,都沒和皇後和忠義侯商量。

  等皇後和忠義侯知道的時候,藍逸的弟子張簡已經去吏部辦理赴任的事宜。

  皇後和忠義侯一合計,算了,現在他們的精力有限,蕭呈言又剛剛監國,總要有一兩件能讓他自己決斷的事情,才能哄的他高興。

  這張簡不歸屬與任何一邊,倒也是個好人選。

  於是張簡就在這種情況下離京赴任。趕往坤州城。

  隨著時間的推移,京城之中明爭暗鬥已經是愈演愈烈,保皇派和忠義侯兩派之間的鬥爭已經是如火如荼,靖國公這一世得了秦錦暗中很多提示,所以即便是被夾在中間,倒也應付得當,並沒當出頭鳥。

  靖國公倒也想的開了,隨便誰爭上風,都是蕭家的天下。他守護住家門,守護住國門,便已經足矣。按照秦錦的提示,夏家現在蹦達的凶悍。以後是不會落有好下場的。

  所以靖國公倒也不著急了,就靜靜的看著忠義侯夏家作死,他暗中準備著就好了。

  靖國公夫人如今心思都是在賺錢上。

  隨你朝堂怎麽鬧,和她有什麽關係。她心心念念的都是秦錦提示過的話,將來靖國公會帶兵出征,會因為糧草短缺而戰死。

  秦錦提供的琥珀飾品很好賣。

  現在因為坤州的作坊被一把火給燒毀了,所以她幹脆在京城開了一家銀樓。

  秦錦將自己囤積的琥珀運了一大部分來京城。直接由京城銀樓的工匠打造成首飾。

  靖國公夫人平時懶的動腦子,現在為了自己的丈夫也不得不挖空心思的想花樣,別說,還真的被她給想到不少好點子。

  京城貴婦都不缺錢。隻要能撐住麵子,多少錢都願意花,她們最恨的便是佩戴的首飾與別人的相同。所以京城各大銀樓都有定製首飾的服務。

  靖國公夫人也想了一個法子,開展了琥珀首飾的定製這個活計。

  琥珀色澤多變,加工起來也比別的寶石相對容易點,所以很快琥珀首飾的定製便風靡京城。

  弄得其他的銀樓也紛紛開始打聽這種東西是從哪裏來的。

  不過琥珀是柔然冰湖中所產,現在又已經是冬季了,冰湖結冰。哪裏能撈到這種東西,況且邊關封鎖,與柔然人已經不再通商,就是想買也要等到來年春暖花開,綠草遍野的時候才行。所以秦錦囤積的琥珀就成了市麵上唯一能找到的貨源。

  秦錦上次救下的那個小姑娘十分的給力,回去之後就和部族裏麵的人說了秦錦的事情,還說秦錦有多少琥珀就收多少琥珀,所以幾個與大梁通商的部族都將自己手裏的琥珀拿出來賣給了秦錦。

  也就是財大氣粗的秦錦能一下子吃下那麽多的貨來。

  現在證明。好心總是會有好報的,秦錦低價收回來的琥珀現在在京城十分的搶手,靖國公夫人一看,這種東西到了來年開春。京城的珠寶商就可以去柔然邊境上大肆收購了,所以還不如趁著現在好賣,趕緊賣掉一部分存著的原料。

  所以她又給秦錦去信,讓秦錦那邊又送了一大批的原料琥珀過來。

  靖國公夫人也是存了一些心。她找人將這批原料分揀了一下,將殘次的東西都賣了一個好價格出去,將其中的精品都留了下來。

  別人的琥珀品質比不過她家的,自然她的競爭力就依然在。

  要知道在燕京城裏。不怕價格高,就怕東西不夠好。

  還有秦錦派人送來的兩大車綿羊油膏也異常的好賣。

  靖國公夫人讓自己開的銀樓打造了不少玉質的和金質的盒子,每個盒子都有獨特的印記,再將那些裝載醜陋的大罐子裏的綿羊油膏分裝開來。裏麵兌上了上好的花露,帶著各種怡人的香氣,隻是這麽稍稍的一改裝,立即讓綿羊油膏的身價倍增,賣出的價格讓人乍舌的高。

  總之朝堂上你爭我奪的已經鬧得不可開交了,但是靖國公府一片平靜,靖國公嚴陣以待,靜觀其變,而靖國公夫人忙的賺錢賺了一個盆滿缽滿。

  她按照之前和秦錦的約定,一部分錢找人帶給秦錦,一部分錢則拿出來找人去南方專門收購各種糧食,然後分批運到京城之外陛下賜給秦錦的皇莊之中悄悄的囤積起來。

  為了屯糧,她還找人在皇莊的地下挖了很多的地窖,對外她隻說是用來裝酒的,為了遮人耳目,她還真的建立了一個釀酒作坊。這樣一來,有糧食不停的運進來也不足為奇了。

  靖國公夫人為了自己夫君未來在戰場上能吃飽肚子也是煞費苦心。

  原本好好一個國公夫人,現在也變成了能精打細算的女商人了。

  而秦錦和蕭衍的小日子也過的和和美美的,雖然京城已經風雨飄搖,但是尚未波及此處。

  一轉眼,就要到了年關。

  因為有蕭衍的駐守,今年冬季的坤州城風平浪靜,應該是可以過一個祥和平靜的新年。

  臨近新年,坤州城這地方雖然邊遠,但是也帶上了幾分熱鬧的景象。

  幾個月前被燒毀的房屋都已經清理幹淨,簇新的房屋也都搭建了起來。原本那些坤州城的百姓都已經家園毀壞,根本建不起新房,但是總兵夫人卻是想了一個妙計。她讓田縣令將所有流離失所的百姓都集合了起來,並且統計了一下,看看大家平日裏都是做的什麽活計來用以養家糊口,這一登記下來,便發現原來這些家園被燒毀的人之中有很多泥瓦匠,還有不少木匠,更有給別人家賣苦力的。

  所以秦錦就想著讓縣衙牽頭。將這些會手藝的工匠組合起來,專門用來修房造屋。因為大家都拿不出多餘的錢財來重建家園,幹脆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婦女們就負責燒飯洗衣,幫做點零碎的工作。不會手藝的有把子力氣的便出勞力,幫忙搬石頭,扛木頭。

  石頭都是從附近的山上開采的,木頭也是從山林裏自己伐了運回來的。這些都不需要什麽銀兩。至於大家的吃食,現在每家都可以去縣衙領小袋粗糧,至於其他的菜什麽的,就需要大家群策群力自己去找了。不過縣衙的糧食也不是白白的給的。都會記賬,前來領糧的人會登記造冊,等日後需要修造城牆,修建道路的時候,這些人便要免費出勞力來償還欠下的糧食債。

  反正縣衙也不怕他們會賴賬,畢竟有賬本,若是將來他們不肯免費出勞力,便要還錢,並且所償還的錢財數量是現在的兩倍。若是還想賴賬不還,那對不起了,縣衙就有一百種辦法讓那些賴賬的人還錢,例如坐牢,要是坐牢的都不能解決,那就收回現在他們的居所,劃歸縣衙所有。

  所有去領米糧的人都簽了一份這樣的契約書。

  秦錦還發動了城中富戶,捐了一些自己家裏沒用的冬衣和棉被出來。反正這些破舊的東西放在家裏閑著也是閑著,還占地方。

  秦錦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讓田淩在縣衙門口樹立了一個金榜,上麵寫明了城中富戶鄉紳們所捐獻的物資多寡,排名第一的。由縣衙頒發一點榮譽出去,秦錦還請了坤州地區最大的一個寺廟住持來,隻要是城中富戶捐善心最多的,便讓那住持方丈親自前去替那家富戶祈福誦經。這是善舉,方丈自然是欣然答應。

  這個金榜一立,頓時就成了坤州城裏熱議的東西了。金榜每十天會一換。

  城中的富戶鄉紳為了博一個好名,更為了請方丈前來家裏祈福誦經,一個個都憋足了勁頭,帶頭捐款捐物。

  這樣一來,所收到的效益竟是比之前秦錦預料的還要好。

  等新的城西經過幾個月的時間建好之後,竟是比老西城還要幹淨整潔,道路比之前寬了三倍,房屋簡潔幹淨,簡直就是煥然一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