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買下田地
作者:湘君      更新:2020-12-28 03:23      字數:2190
  何立根搭在腿上的右腳聽到這話時不小心掉了下來,趙祥到底知不知道這陵城的地何其難買,還一臉無所謂的樣子。

  好在一旁的李芸已經著急起來,忙開口說道:“祥叔,這地必須得買,左右我們不買,他也得賣給別人,賣給咱們還能留上一間糊口,我們說話算話,給他做酒生意。”

  這話倒也提醒了何立根,想起周長智,他又恨得牙癢癢的,周家買去鋪麵,必定是拿來賣糧,搶了他的生意還不夠,還要搶他的鋪子。

  何立根鬆了口,問道:“一個月提花多少酒呢?”

  趙祥沒想到可立根這麽快答應,但是他的錢不夠,於是說道:“我手頭錢不多,要買下所有的,前頭一年,我願意給你提供王家食鋪酒量的一半,想想王家食鋪在陵城的售量便知道了。”

  “你一間鋪子買賣,已經足夠。”

  何立根聽著,心頭微驚,隨即又是一喜,這量是足了,一年的時光,他能賺下不少銀子,到時候還怕不能東山再起。

  何立根同意了,他比趙祥還著急賣,早早脫了手,禍水東移,想他何家也是夠倒楣的,竟然得罪不該得罪的人。

  趙祥還沒有見到這麽想要賣地的人,於是回屋裏翻銀子,卻發現木箱裏的錢多了幾百兩,他連忙拿出來,看向兩孩子。

  趙祥正要問,趙成誌開了口:“芸姐姐,她先給的嫁妝,上一次押注贏的錢。”

  趙祥聽著,一臉的慚愧,看著兒子說道:“你以後可得對你芸姐姐好些,瞧著芸姐兒年紀雖小,卻是聰明,要不買下田地後,讓這孩子還管著。”

  趙祥正愁著買這麽多的地和鋪子不知道做什麽,就算開酒坊,他也隻有一雙手,做不了這麽多,而且一但請別人做,手藝就傳出去了,他自是不會教。

  李芸也沒有想到祥叔會讓她來管著這些田地鋪子,她正要拒絕,趙祥就下定了決心,“就這麽說定了,她娘會掌家,這孩子自是不錯,咱們爺倆也不懂,字都不識幾個,還是讓芸姐兒管著的好。”

  趙成誌在一旁拍手叫好,“以後芸姐姐管家,我保護芸姐姐。”

  李芸臉頰微微一紅,隻好同意下來。

  何立根在一旁看著,眼神在大小三人身上轉了一圈,總感覺這一家子有點兒毛病,讓一個六七歲的女娃娃掌家,腦子壞了吧。

  不過祝水東移了,趙祥一家是死是活不關他事,隻要他每月能拿到足夠量的酒。

  為了保險起見,何立根在文書寫了,若不能按月提供足夠的量,這些田產和鋪麵都得退回給何家,所以也不必擔心趙祥一家遭殃。

  正好趙祥不識字,何立根還想在文書寫點兒對自己有利的,沒想一旁的李芸開了口:“等等,這麽寫的話,我們也得加上一句,一年後,還清債務,這些田地都屬於祥叔門下。”

  “之後趙家酒坊承諾每月的量按著一間鋪子的售量計算,不可私下買賣。”

  何立根聽著這女娃娃這話,一臉驚訝的看著她,這孩子識字?還這麽聰明?這是孩子不得了,長大了在陵城恐怕也是個人物了。

  怎麽這麽聰明的孩子沒有生在他們何家呢。

  何立根見有人識字了,隻好打消息了自己的念頭,瞧著一旁的趙祥麵色嚴肅,一根筋似的,還是莫得罪了這人,免得鬧起來對自己不利。

  文書寫好,芸姐已經看過了,滿意了,於是看向趙祥,趙祥叫成誌看一眼,也考一考這孩子的能耐,哪知成誌沒能將字認全。

  同樣一起讀的書,自家兒子怎麽這麽笨。

  趙祥感覺自家兒子配不上芸姐兒,瞧著讀書上是輸了,還是多教教這孩子功夫好了,趙祥忽然想到,要不要將自家兒子丟軍營裏曆練去。

  當天趙祥將身家全給了何立根,便與他去衙門裏辦了手續,忽然趙祥得到兩千畝良田,五間鋪子。

  何立根得了錢,留下一間鋪子並沒有打算馬上開張做生意,而是帶著親近的族人準備去躲躲。

  當何立根回到家時,卻發覺府中氣氛不對,一問之下,才知身邊的兩個女人都離開何府了。

  何立根一向寵著的外室小妾張氏,竟然在他落泊時離開他?張氏走了不說,連著吳秋梅竟然帶著傻兒子也離開了,何立根大受打擊,氣得不輕。

  孩子是吳秋梅想帶就能帶走的麽?當初休了的是吳秋梅,孩子還是何家的血脈。

  雖說這些日子何立根也默認了吳秋梅做了自己的女人,但一直沒有恢複她的正室身份,但是現在毫不留情的走了,卻是何立根不能接受的。

  到底還是疼著張氏一些,派人將張氏找回來就是,還是何家的妾室,至於吳秋梅麽,不必回來了,將傻兒子強行帶回來即可。

  何家不是她想回就能回的,也不是她想就能走的。

  傍晚時分,百花酒樓裏,趙昴已經等了一個時辰,晚飯點已經過了,卻沒有等來何立根。

  派人去打聽,何立根帶著族中親信已經失蹤了。

  趙昴懷疑周長智先他一步買走了鋪麵,於是去衙門裏查,卻發現何家的田地全部落到了趙祥的手中。

  這是怎麽一回事兒?什麽時候趙祥在中間插了一手?

  趙昴在衙門口走了幾步,猶豫著要怎麽進去跟傅知縣交代,何家的田地,在靖王世子的幫襯下,才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

  轉眼落到了趙祥門下,莫非是李三福一家知道了,就先下了手?

  若是李三福,趙昴感覺有些為難,不免也有些生氣,李三福一家在陵城以前不過是莊戶,自打李三福拜師靖王後,在陵城的地位就不相同了。

  眼下在軍或裏當值,成了五千新兵的總教頭,著實是了不起,但趙昴心頭是不服氣的。

  想他讀了十幾年的書,沒少費心思,卻不及李三福拜個師,走個武舉,武舉本就不受重視,放前朝,還沒有武舉試,不過就是粗鄙匹夫。

  趙昴思前想後,他還是跨進了知縣府。

  傅知縣在陵城有好些年了,不是政跡不行不能調任,而是他喜歡陵城的繁華與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