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何不參加武舉
作者:湘君      更新:2020-12-28 03:23      字數:2243
  還真是夠坦白的,李三福的臉色有些不好看了,說道:“我雖隻是一個莊戶,無權無勢,但是他們休想欺負我媳婦,強搶我媳婦的手藝。”

  孫琰卻是擺手,提點他道:“你不準許,莊戶出身,要用什麽阻止,我瞧著你護著我義妹,就多說一句,何不去參加武舉?”

  李三福皺眉,什麽是武舉?

  孫琰接著說道:“有錢的不如有權的,你們一家在陵城能立足了,唯一不足的是,你們家底豐厚,卻毫無底蘊,擁有這些手藝和錢財田地,也是一種負擔。”

  “若是你能參加武舉,最基本的考個武舉鄉試,成了武舉人後,至少能接掌陵城的巡邏司一職。”

  “若是再用錢財運作一番,還能加入地方軍做個小統領或者操練將士的教頭,如此一來,你在陵城,便是立穩了腳跟。”

  “即使京官來了,也都得懼你三分。”

  孫琰的話算是開了李三福的眼界,他還不知莊戶出身不學文習武也能有出息,他功夫還是不錯的,他是不是可以去試試呢。

  孫先生說的沒有錯,若能有了身份,自是更能護住自家媳婦,尤其是她所擁有的手藝。

  孫琰見李三福沉思著,便說道:“你回去好好想想吧,我可以給你提個醒兒,你家媳婦當初是你撿回來的。”

  “你撿回來的時候就沒有發現她的出身不凡麽?你是怎麽敢將她霸占在自己身邊的?你可曾想過她的身世。”

  李三福立即抬頭看向孫琰。

  孫琰再次指向旁邊的花瓶,說道:“你媳婦比白家姐弟還要尊貴,你可得好好想想,你要怎麽配得上她。”

  “一但她的家人尋來了,或者她恢複了記憶,你可還能留在她身邊,你還能護得住她?”

  孫琰的一番話徹底將李三福的心思說亂了,他以前將媳婦撿回來,什麽也沒有多想,隻想自己終於有了媳婦,能成婚了。

  而且在李三福的內心裏,他喜愛的,自是先占有了,可是隨著對媳婦的感情越來越深,他開始害怕失去她。

  孫琰的話無疑擊中了他的內心,他起身告辭,孫琰也不留他。

  李三福從書房裏出來時,孫琰身邊的暗衛在外頭打了一架回來,才發現自己上了當,看到李三福就氣悶不已,上來就要打他。

  李三福麵色嚴肅,眼神淩厲的看了他們一眼,說道:“等著受懲罰吧,現在與我交手,沒了意義,全都退下。”

  他算什麽人物,敢命令他們,但書房裏的孫琰卻是怒吼一聲:“退下。”

  一向溫和的孫先生,也有如此生氣的時候,暗衛們趕緊退下了。

  李三福輕鬆的出了孫府,卻是沒有急著回家,而是直接來到趙家酒坊。

  趙祥剛釀出來新酒,身邊是幫著小忙的兒子趙成誌。

  忽然趙祥手中動作一停,抵足一點,飛身而起,上了屋頂正要動手,就看到來的是李三福,而且躺在屋頂一動不動的。

  趙祥趕忙收手,疑惑的看著李三福,在他身邊坐下。

  看到李三福閉著眼睛,全身都不能動彈,他下意識的伸手上前探他的氣息,沒想李三福將他的手拂開,鬱悶道:“以為我死了?”

  剛才那一刻,趙祥以為他受了重傷逃這兒來的,但現在看到他活蹦亂跳的樣子,鬆了口氣。

  李三福也正經起來,問道:“祥子,你說我去參加武舉如何?”

  趙祥根本不知道武舉是做什麽,但顯然很能耐的樣子,於是問道:“為何忽然這麽想了?”

  李三福坐直了身子,看到底下巴巴望著兩人在屋頂的幹兒子,於是招了招手,“小成誌,送壺酒上來。”

  來趙祥這兒好喝酒,想喝多少都成。

  趙成誌立即轉身入酒坊,就將剛釀出來的新酒拿在手中。

  “這孩子還沒有學功夫,你下去一趟將酒拿上來。”

  李三福拍了趙祥一下。

  趙祥卻是笑道:“讓他想辦法。”

  很快趙成誌拿出一根繩子將酒壺綁好,甩了幾個孤度後,直接往屋頂扔了過來。

  趙祥伸手一接,接住了,趙成誌在底下喊道:“若是不夠,我再送上來。”

  真是好兒子。

  李三福擺了擺手,拿起酒壺直接喝了起來。

  趙祥也跟他你一口我一口的喝著,看著三福心事沉沉的樣子,安慰道:“你現在過得不錯呢,別瞎折騰了。”

  然而一頓酒後,李三福下定了決心,“我決定考武舉,我功夫不錯,大概能中,我這就去問問去,考武舉要考些什麽。”

  於是李三福起身,轉眼離開了酒坊。

  趙祥一臉無奈的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心想著他為何忽然想著要考武舉人。

  白錦最近發現三福總是不在家,一天難得看到他的身影,也不知道他在忙活什麽。

  這麽過了半個月,李三福忽然向白錦說要給家中兩孩子請夫子開蒙。

  這是好事,雖然芸姐兒是女娃,白錦也認為到了六七歲的年紀了,該識字開蒙了,女子不入朝堂,不做讀書郎,但也可以識字讀書,豐富自己的思維和生活也是不錯的。

  正好趙成誌也住在府上,男兒更是要學會識字,於是白錦同意了此事,夫妻兩人便開始尋覓起夫子。

  找一位好夫子,可事半功倍。

  如今白錦一家在陵城有了地位,家中也富有,自是要選最好的。

  直到有一日,李三福帶回來一位老先生,說是外地來的,盤纏用盡,便在陵城裏落了腳,被陵城的繁華與安定吸引,便決定長住下來。

  正好這位老先生想找事做,李三福將之帶回來了,成了李府的座上賓,也成了李家族學裏的開蒙夫子。

  白錦細問之下,才知這位楊老先生還是舉子身份,隻是家道中落,為了生存,才如此顛沛流離的過著。

  兩個孩子也不排斥這位老夫子,都同意下來,尤其是芸姐兒,似乎對這個夫子很是尊重,對讀書也是很是興趣,白錦放下心來。

  隻是白錦不知道的是,李三福私下請來這位夫子的目的,不僅隻是為了兩個孩子開蒙,還有他自己的開蒙。

  他經過這半個月,終於了解到,所謂武舉考試,也是有文考和武考的,隻是文考比較簡單,側重於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