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兩弟弟的下落
作者:湘君      更新:2020-12-28 03:22      字數:2215
  “鏢局裏的管事說了,若是再不離開陵城,咱們三個恐怕會惹來殺身之禍,三福哥,今個兒算是與你最後一頓酒,吃了好辭行。”

  “不可。”

  李三福立即開口,“你們怎舍得離開家鄉,就因為一趟鏢,就得背井離鄉麽?”

  三人被李三福說得眼睛通紅,誰願意離開呢,就算是孤兒馬延,無牽無掛的,也舍不得離開陵城,他從小在陵城長大,與他一同共生死的兄弟也在陵城。

  “可是三福哥,我們若是不離開,太平鏢局自是不會放過咱們,萬一有人發現了……”

  宋偉有些擔心。

  李三福想了想,說道:“我家最近買了一片山地,又在稻香村,你們若是不嫌棄,就在我那山地林子裏搭個茅屋住著。”

  “以後少入城,時日久了,誰還記得這事兒,我聽說這閩中的貨也不是每次都從陵城走的,而且這是第一次,出了這樣的事,以後恐怕不會再有。”

  “既然是這樣,過個一年半載,指不定此事就過去了。”

  李三福的話使三人動了心,若有落腳地躲上一年,他們自是願意的。

  於是三人立即向李三福道謝,願意住在山裏頭,不會連累李三福的,他們盡量不入城裏,不過他們有功夫,隻要有落腳的地方,就算是入城,也能避開眼線。

  李三福說動了三人,不過他今個兒找三人過來,是有一事想讓三人幫忙,那就是想讓他們幫忙打探一下張家,他兩弟弟被賣身的事告訴了他們。

  李三福擔心兩弟弟已經不在陵城,恐怕張府已經將兩弟弟送到了別處做奴仆苦力去了。

  雖說隻是猜測,但若有三人幫著打探,依著三人的能耐,必定不成問題,而李三福出入村頭,也不方便行事。

  三人一聽李家兩弟弟被迫賣了身的事,立即動了怒,紛紛為三福抱不平,三人應下了,將包袱放下,李三福點了酒肆裏的好酒好菜招待三人。

  接下來三人藏於城裏幫著打探,累了就回稻香村的山裏頭。

  李三福會為三人在林子裏準備好茅屋和吃食,三人隨時能回去。

  一頓酒後,四個也已經商量好了,畢竟是同生共死過的兄弟,這份情意一直都在,三人告別了李三福就往城裏的張府去了。

  李三福辦完了事,才回到王宅外接媳婦,正好白錦與王夫人的事也談完了,還在王家宅子裏等了好一會兒。

  白錦上了牛車,還隨口問李三福去鏢局的事,三福不想媳婦擔心,就沒有說出實情。

  夫妻兩人上了街頭,先是去糧鋪裏買了麵粉給家裏囤糧,隨即又上了雜貨鋪裏買了不少日常用品帶回去。

  再從城裏出來,天色已經暗了。

  回去的路上,白錦將王夫人說的宴席告訴了李三福,安慰著他,她一定會想辦法的,隻要接近了張夫人,就會有機會了。

  而白錦善於結交人,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叫三福不必擔心,再等些時日。

  李三福心中很感動,媳婦為了他的事奔波。

  李三福握緊媳婦的手,想起那三個家夥說的,說他娶了美嬌娘過得幸福,讓這三個家夥羨慕了,李三福這會兒覺得,這三個沒有說錯。

  他挺開心能娶上媳婦,就是不知道媳婦什麽時候為他生個孩子,那樣他就能做父親了,媳婦就再也不會離開他了。

  接下來的幾日,白錦發現李三福有些忙碌,他大清早就會上山,忙到晌午回來,卻是從家裏帶了吃食又出門了,而且份量還不少。

  白錦心想著三福喜歡入山打獵,估計是發現了獵物,既然他最近吃得多,那就多弄一些。

  正好得知隔壁村裏的有人殺豬,白錦和王氏一同去了一趟,買了幾斤肉提回來,祖孫二人在家裏做肉包子。

  這一次囤的麵粉能吃上個把月了,家裏還有紅薯粉條,所以還是不必擔心吃食的。

  等到晌午李三福回家拿吃食,白錦往食盒裏裝三層,全是帶油的肉包子,份量是平素的三倍,李三福高興的帶走。

  王氏卻看著大孫子離去的背影,疑惑道:“莫不是大孫子還在長個子,能吃這麽多呢。”

  白錦想笑,不過三福已經這麽高了,都高她一個多頭了,再長個子,她要追不上了。

  李三福提著食盒上了山,再繞著路兒到了東邊山頭的深林裏。

  這兒已經建了一處茅屋,還從城裏買了豆子數十袋囤在家中,三人算是在這一處隱居下來。

  又時常有李三福提著美食過來,他們發現三福嫂子有一雙巧手,做的吃食都是外頭吃不到的,而且相當美味,這幾日都要將嘴巴養叼了。

  李三福今個兒提了肉包子過來,食盒一打開,三人就流了口水,就著豆飯一起吃著,三人感歎道:“要是我們也能有能娶上嫂子這樣的女子為妻,那就好了,想想就能從夢裏笑醒。”

  馬延開口,他從小是孤兒,以前到處跑鏢,朝不保夕的,從來沒有想過要娶媳婦,眼下十八歲與李三福年紀相當。

  可自打這一次不能再跑鏢了,還得背井離鄉的離開陵城時,他就後悔沒有像三福哥一樣娶個女人回家。

  旁邊的宋偉敲了馬延一記,說道:“嫂子這樣的女人,咱們都別想了。”

  三人笑了起來。

  李三福在一旁心情愉悅不少,吃著媳婦小手做出來的包子,軟乎乎的就像在啃她的小手似的,就有些想小媳婦了。

  不過這會兒宋海卻開了口:“你們別說些有的沒的了,咱們說說正事吧,三福哥,我們今個兒從城裏回來,打聽到一個消息。”

  說起正事,四人都嚴肅起來,李三福也收起心思,將手中的包子一口塞到嘴中,看向宋海,等著他說話。

  宋海於是接著說道:“半年前,張家送了一批奴仆去了鼎州地界的一處山脈開墾荒地,聽說張家的財富,就是這麽積累起來。”

  “律令上,開墾的荒地是不必繳稅的,而張家就乘著這個機遇,四處開墾,有人說他們將良田當荒地來瞞報數目。”

  “所以張家每年都會買一批農仆,多是選十三歲到三十歲之間的年青人,長年在山裏頭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