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得到田契
作者:湘君      更新:2020-12-28 03:22      字數:2195
  劉家母女接過香皂後,白錦說起這田契的事,劉夫人立即應下,這就派人給白錦辦田契去。

  地裏被高夫人損害的作物,劉家願意承擔。

  白錦也就退讓了一步,倒也沒有與劉家清這帳目,隻要先辦了這田契再說。

  於是有劉家派的大管事帶著白錦去衙裏辦事,李三福一直跟在白錦身邊,見她心情不錯,也將事情辦成,劉家並沒有給白錦難堪,他提著的心放下。

  從衙門裏出來,白錦手裏拿著田契,精神還有些恍惚,剛才那一塊香皂得了勁,就讓劉家母女想也沒想的將事情擺平了。

  與劉家管事道了別,見人走遠了,白錦才回頭一把抱住李三福,幸福的笑了,“三福,咱們終於有田了,剛才我拿到田契的時候,你知道我有多開心麽。”

  李三福看著笑得像個傻瓜的媳婦,他也揚起嘴角。

  夫妻兩人開心的趕著牛車往王家宅院去了。

  這一次送來的菜瓜,白錦在廚房裏露了一手,將王夫人給震懾住,問白錦地裏還有多少,巴不得她能多送一點兒。

  白錦隻好如實說了,這一次種得不多,但是能送幾次,之後還會再種其他的。

  同時她現在擁有了一百畝良田的事也告訴了王夫人,以後稻香村裏全部的地都會種上這些農作物,到時候產量不會少。

  王夫人收下了,冬瓜南瓜都按五文一斤,地瓜卻是七文一斤,聽了白錦的建議,地瓜不多,成了食鋪裏飯後的水果送上。

  在整個陵城裏,王家食鋪怕是要再次出名了,這些瓜果,陵城裏不曾賣過,而且也不可能在別的地方買得到。

  白錦收下王夫人給的一兩銀子,告別了王夫人,夫妻二人趕著牛車回村裏去。

  相較於一天幹苦力活才十二文的工錢來說,這一次種植的蔬菜,讓村裏人都能賺些輕鬆的現錢要劃得來。

  夫妻兩人回來時,村裏人都過來相問,白錦就在村頭將銀錢分給他們。

  這地裏出產的還隻是第一批,接下來還有得長,接連幾波,每戶也能賺個幾百文。

  白錦也將王家食鋪的價格告訴了他們,想想這蔬菜都要與這肉價相比了,村裏人哪還舍得吃,個個巴不得將東西賣入王家食鋪。

  村裏人拿了銀錢後,馬上就想將先前欠下的種子和肥料錢還上,而白錦家裏做房子,當時與村裏人記下的工錢,也是要結算的。

  幹脆今個兒在村長的主持下,一切將帳目結清了。

  那些沒能種上白錦家種子的村民卻是看著眼紅,以前他們不相信,種的都是豆子,現在後悔莫急。

  在白錦的院子外,眾人聚集在一起。

  王氏這會兒從山裏頭回來,見門前熱鬧,她便先回了廚房。

  等外頭帳目理清了,院子裏的人散了,王氏才拉著白錦的手,對她說道:“剛才我上山,發現有人在偷咱們家的紅薯。”

  “對方也是謹慎,隻能看到一個背影,就貓草從裏,人不見了,但是這個背影我相當的熟悉。”

  說到這兒,王氏指了指隔壁院,白錦朝那邊看了一眼,一臉驚訝的問道:“是秋梅家?”

  王氏點頭,“那個背影太熟悉了,正是畢氏,咱們同一村裏人,這麽些年了,我還沒有到老眼昏花的地步。”

  白錦聽後,心頭不快,先前她和王氏在家做成衣,沒法去地裏,就請了這對母女幫著翻紅薯藤,沒想兩人卻將這東西掂記上了。

  眼下王氏隻是看到了一個背影,沒有抓到證據,對方必定不認。

  於是白錦小聲在王氏耳邊說了說,王氏聽後,雙眸一亮,覺得法子不錯。

  白錦家的裏的烤紅薯香味又傳開了,今天從城裏回來還買了肉,是做紅燒肉的香味中夾雜而來。

  李家院裏吃著幹巴巴的豆飯,心頭不爽,倒也沒有破口大罵。

  吳家院裏,畢氏聞到這味道就咽了咽口水,她最近總是發現王氏有事沒事的上趟山,使她都不好行事。

  不得不說,這紅薯的味道是真的好,等三福媳婦開始賣種子,她也要買一些種的。

  吳秋梅端著一盆洗好的衣裳進了院,聞到飯香,她看向自家母親,問道:“娘,咱們晚飯吃什麽?”

  畢氏沒有弄回來紅薯,隻有豆飯吃,看著女兒失望的眼神,心情不爽的說道:“你呀你,你倒是找個三福這樣的好丈夫回來,咱們家也能跟著吃香的喝辣的。”

  不提還好,一提起這事兒,正是吳秋梅心頭的痛,她一直都想嫁給李三福,就算沒有百畝良田或者這些銀錢買肉吃。

  即使李三福家徒四壁她都願意跟著,隻是可惜了,她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我瞧著,你也像李家嬌姐兒那樣,找個城裏開鋪做生意的嫁了得了。”

  說起李嬌,的確她成了村裏少女們羨慕的對象,她是唯一一個從村裏嫁給城裏開鋪做生意的少東家,這種姻緣,也是她命好呢。

  吳秋梅聽了很不高興,“娘,我可不像李嬌,我沒她長得好看,我也不想離開稻香村。”

  畢氏搖了搖頭,女兒這長相的確不如嬌姐兒,這婚姻應該是難嘍。

  正在母女兩人說著話時,隔壁院裏,白錦和王氏正說著明個兒一家人去城裏的事,現在有錢了,要去城裏置辦些東西去。

  家裏開的雜貨店,陸續有做席麵的師傅過來買過一些東西,最好賣的還是喜糕,誰家走親戚,都會過來買些帶走,懶得入城。

  那邊說者無意,可這邊聽者有心,他們一家人都要出門,那豈不是正好方便畢氏挖紅薯了,這樣的好機會,她簡直是千載難逢。

  於是畢氏小聲的對女兒說道:“明個兒你不必跟你爹去地裏,就跟著我上山去。”

  吳秋梅立即明白了母親的意思,她指了指紅薯地的方向,畢氏點頭,母女兩人心照不宣的笑了起來。

  天亮時分,吳家母女從院裏出來,故意經過白錦家門外,就見他們一家大門緊鎖,牛車也不見了,這看來是一家人去城裏了。

  於是吳家母女二人各提著一個竹籃子,扛著鋤頭就上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