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出世之爭
作者:康康你      更新:2021-02-24 02:22      字數:4608
  行空大師知道自己要是光和這些人動嘴皮子是根本不可能是他們的對手,而且經過幾十年的相處,他毫不懷疑在繼續討論下去,自己很快就會被他們洗腦。

  行空大師不在藏著掖著,直言道:“實不相瞞,這次將影門覆滅的幕後真凶我已經查到了。”

  “什麽?”

  四大護寺神僧向來不管紅塵俗世,他們隻是一心研究佛法而已,對於這些江湖上早已傳遍的事情卻不知情。

  行空大師說道:“這個人就是曾經的天下第一高手,緋山之戰主導者,屠殺數十萬人的惡魔。”

  “江月楓”

  護寺神僧雖然不問世事,但是並不代表他們不知曆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護寺神僧都是聰明人,他們知道隻有不斷學習才能夠知道自己本身的缺點,並加以改正。所以了解一些曆史還是相當重要的,至少不會讓當初的災難再現,就算無法避免,也可以提前做好準備。

  德仁大師歎息道:“阿彌陀佛,當初緋山之戰我們少林寺仍然沒有參與其中,為何現在又要多此一舉。”

  行空大師反駁道:“師叔剛才也說過,後人可以彌補前人的遺憾。當初少林寺前輩大師因為不了解江月楓這個人,所以才會放任江月楓做惡。我想當緋山之戰過後,少林寺前輩大師也因此而後悔。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江月楓以假死之名重新複蘇,現在正是我們少林寺彌補幾千年罪過之時,難道眾位師叔還不讓少林出世嗎?”

  “阿彌陀佛”德忠大師說道:“當初的事情我們隻能夠從史書上得知一些蛛絲馬跡,所以我們並不能對曾經之事做出評價,但是從史書上的記載來看,緋山之戰爆發的原因為貪嗔癡三毒。

  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大乘義章》中記載:於外五欲染愛名貪。眾生生活於世間,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與外界相接觸,產生色、聲、香、味、觸等感覺。這些感覺能引起眾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於此五欲執著並產生染愛之心,就成為貪。因此又以貪與愛為同體異名。

  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成唯識論》記載:嗔者,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嗔的產生與作用與貪正好相反。貪是由對事物的喜好而產生無厭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嗔卻是由對眾生或事物的厭惡而產生憤恨、惱怒的心理和情緒。佛教認為對違背自己心願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會使眾生身心產生熱惱、不安等精神作用,是人心之大敵。

  癡,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癡既為一切煩惱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煩惱之一。而且它是隨順其他諸根本煩惱共同起著作用。《俱舍論》中記載:癡者,所謂愚癡,即是無明。聖人認為:眾生因無始以來所具之無明,致心性愚昧,迷於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於是產生我執、法執,人生的種種煩惱,世事之紛紛擾擾,均由此而起。因此癡為一切煩惱所依。

  經雲: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是知有相,是無相之相。不可以眼見,唯可以智知。若聞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發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貪嗔癡是。返貪嗔癡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貪嗔癡亦無實性,但據眾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見貪嗔癡性即是佛性,貪嗔癡外更無別有佛性。”

  德智大師說道:“當初若是虎閻門可以止得住心中的貪婪,就不會有荊門滅門之案,也不會再有後麵的事情。”

  德方大師說道:“不管多麽強大的人都會死於內心的貪嗔癡,我想當初江月楓施主若不是看透了這些也不會選擇假死以度日,更不會突破傳說中的生命界限。”

  德仁大師看向行空大師,語重心長地說道:“先輩讓我們少林寺隱世不出反而是為了少林寺的能夠源遠流長的傳承下去,但若是住持執意參與世俗之事,我等也不好幹預,隻不過少林寺一旦出世,我等也不會在少林寺中潛心修佛,還請住持放我等離去。”

  少林寺之所以能夠成為江湖勢力魁首,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護寺神僧,畢竟兩甲子功力的練氣者在江湖上也隻有十三人,一甲子功力的練氣者雖然也不少,但是在實力方麵,就算是三個六十年功力的練氣者,也未必能夠戰勝一名六十一年功力的練氣者,因為兩者之間的差距並不是練氣的儲備量,而是練氣的純淨度。

  如果護寺神僧要脫離少林寺這種消息一旦傳出去,勢必會對少林寺有些巨大的影響。少林寺本身就隱世不出,但是江湖上沒有一家勢力敢忘記少林寺,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少林寺的四名強者,如果他們一旦離開少林寺,少林寺在江湖上的號召力也會大打折扣。

  這次行空的目的就是加入江湖聯盟,並且擔任盟主之位,想要借此機會告訴整個江湖,少林寺才是江湖第一勢力。但是當盟主可是需要實力的,天下第一高手錢零封在昆侖派,但是武當派好歹也有四名強者,由武當派擔任盟主,隻要得到了昆侖派的同意,就沒有其它門派反對。

  行空雖然已經突破兩甲子功力,但是他的實力和成名已久的強者相比,還是有些不小的差距,若是沒有護寺神僧在少林寺坐鎮,那麽就沒有人會認可少林寺的統治地位,就算行空可以擔任盟主,也會引起其它門派的不服,其中昆侖派和武當派首當其衝。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少林寺表麵上是江湖第一勢力,有很多門派盡心討好,但是這些門派都隻不過是實力不夠而已,一旦有一家勢力足以把少林寺拉下馬,少林寺這個江湖無冕之王的位置早就讓賢了。

  不過現在少林寺的處境也是岌岌可危,十三名強者,少林寺占有五名,昆侖派和武當派各有四名,從數量上來看,少林寺占有優勢,但是行空是自家的情況自己清楚,一旦兩派開戰,自己的實力也隻能算作第二層次中最強的存在,所以三大門派的頂尖戰力都是一樣。

  其中昆侖派的無上長老錢零封實力最強,有八十年功力;其次就是少林寺護寺神僧德仁大師,有七十八年功力;以及德忠大師,有七十六年功力;在然後就是武當派的無上長老天辰長老,有七十五年功力;第五位和第六位還是少林寺的護寺神僧,德智大師和德方大師,分別有七十四年功力和七十二年功力;第七位是武當派的無上長老趙無風以及武當派的地耀長老,有七十年功力;第八位是昆侖派的無上長老孫一峰,有六十八年功力;剩下的李雙豐、玄痕以及黃羽三人均有六十五年功力。

  雖然天下第一高手並不在少林寺中,但是少林寺四名護寺神僧的練氣修為均已超過了七十年。相比之下,昆侖派和少林寺的差距並不算太大,而武當派也確實是三大勢力中最弱的。

  在江湖上一直有一種說法,叫做十年小進步,二十年大進步,突破甲子質飛躍。意思就是十年功力的練氣者和九年功力的練氣者實力相差無幾,但是和十一年功力的練氣者相比就有一些差距。二十年功力的練氣者和二十一年功力的練氣者比起來,就有些明顯的差距。

  就算有一天少林寺和昆侖派開戰,德仁大師七十八年的功力雖然比錢零封少了兩年功力,但是兩個人的實力可以用相差無幾來形容,就算錢零封能夠擊敗德仁大師,也至少需要五百招的較量分出勝負。隻要錢零封沒有突破到八十一年功力,那麽在百招之內是不可能擊敗德仁大師。至於剩下的,少林寺就輕鬆很多,就算是少林寺最弱的護寺神僧德方大師對上趙無風,也最多需要兩百招就可以見分曉,畢竟七十年和七十一年之間隔有一條小河。

  這些事情不僅行空知道,趙無風、天辰長老等人也知道這些事情,因此,昆侖派和武當派都不會主動招惹少林寺,幸好少林寺也不喜歡江湖爭鬥,從太古時期就開始隱世不出,所以昆侖派和武當派也默認了少林寺無冕之王這個稱號,畢竟這隻是一個稱號而已,沒有這個稱號反而給昆侖派和武當派減輕了壓力。

  不過每個人都有進取之心,少林寺的進取之心就是保住自己的江湖第一勢力的位置,江湖無冕之王的稱號,甚至成為江湖上的霸主;而昆侖派的進取之心就是成為江湖第一勢力;武當派的進取之心就是超越昆侖派。

  這種事情三大勢力都心照不宣,所以在表麵上三大勢力和和睦睦,但是暗地中的鬥爭比其它門派還要激烈。

  行空還沒有接任住持之位之時,他就想要將少林寺打造成江湖上的霸主,並不是第一勢力,而是絕對的霸主,在江湖上沒有一個門派可以和少林寺抗衡。

  從行空接管少林寺之後,他竭力發展少林寺,第一步就是和華夏政府聯手,先是將少林寺以風景區的名義再度出現在世人眼中,然後又可以借機斂財,為少林寺日後的發展奠定經濟基礎。

  現在江月楓將影門覆滅,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少林寺完全可以借機出世,這樣不會有任何一個門派指責少林寺迷戀紅塵,如果能夠將江月楓擒獲,不管是生是死,少林寺的名望都會回歸到巔峰時期,實在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不過這些事情都是要建立在護寺神僧的基礎上,雖然在戰場上不僅僅隻有武力可以取勝,但是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要有人有能力完成計劃。江月楓是曾經的天下第一高手,昨天屠殺影門的事情令整個江湖上的人不寒而栗,如果要想擊殺他,所需要的武力是十分強大的,可以說沒有四名護寺神僧,行空再好的計劃也不可能實施。

  並且昆侖派和武當派之所以甘心拘於少林寺之下,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護寺神僧,如果沒有他們的存在,恐怕少林寺就連盟主一位也很難拿下。

  出世,四名護寺神僧就要脫離少林寺;隱世,雖然有護寺神僧坐鎮少林寺,令其它勢力不敢小覷少林寺,但是卻不能號令江湖。行空一時間陷入了兩難之地……

  行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話,他抬頭盯著四名護寺神僧,問道:“難道在師叔們心中,少林寺的存在就無關緊要嗎?”

  “阿彌陀佛”德仁大師回道:“少林寺的存亡固然重要,但是少林寺的存在並不是為了爭霸,而是修身養性,勸人向善。歸根到底,少林寺也僅僅之時一個寺廟,相比其它寺廟而言隻不過稍微大了一點,至於江湖第一勢力的名號,隻不過是江湖人士對佛法的敬畏而已,就算有一天這個名號落在其它門派之上,與我們少林寺又有什麽幹係?”

  行空大師說道:“當然有關係,您也說過我們少林寺的存在是勸人向善,隻有少林寺在江湖上有些足夠的號召力才可以做到這些,我們的能力越大,能夠靜心聽我們說話的人就越多,受佛法影響的人也就越多,或許這些人並不是每個人都敬重佛法,但是他們就因為忌憚我們少林寺的實力而不如做壞事,這樣豈不是可以更好的宣揚佛法?”

  “阿彌陀佛”德智大師搖搖頭,說道:“行空,你的心已經被蒙蔽了,現在世人的行為自然有政府的法律進行約束,佛法隻不過是一個信仰而已,我們信仰佛法自然需要遵守佛法,但是對於那些不信仰佛法之人,我們也無從約束。”

  行空說道:“聖人曰:人之性惡,其性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化之化,禮儀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由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醜恨惡的,這些都是人性本惡的表現,如順其自然發展,社會就會充滿爭奪、殘暴、**。因此,必須用師法教化、禮儀規範來使人向善,但善不是性,而是偽。

  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心中的貪欲,若是沒有佛法的約束,人人之中皆會以利益為上,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爾虞我詐,不僅僅是江湖,甚至是整個世界都會因此而混亂不堪。”

  “阿彌陀佛”德仁大師感歎道:“我們沒有權利剝奪任何一個人的**,存在既天理,**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或者說**本身就是屬於他人的私人物品,我們沒有能力,也沒有權利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