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文脈
作者:老八一杠      更新:2021-06-01 16:48      字數:2441
  方從哲見自己大龍被圍,知道這一局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了,便投子認輸道:“陛下棋力高超,老臣不能及也!”

  朱由校卻是一笑道:“方閣老這是有心事啊!難不成那些人找過你了?”

  方從哲知道朱由校所說的“那些人”指的是東林黨的人!

  這種事方從哲自然不會認為可以瞞過朱由校,便點頭承認道:“在上海的時候高存之和葉進卿找過老臣,他們問老臣陛下是不是想將東林一脈斬盡殺絕!他們說如果陛下有此意,他們願將人頭獻與陛下!”

  方從哲所說的高存之和葉進卿,就是東林黨如今的兩位大佬,高攀龍和葉向高,這兩位原本都是朝廷的官員,不過朱由校登基之後,東林黨的人基本都被擠出了朝堂!

  那些東林小輩還能“忍辱負重”在地方上混,可如高、葉這樣的人物,讓他們去地方上做父母官,他們也實在拉不下這個臉來,所以就全部告老了!

  不過別看人家已經不在朝中,但是能量卻決然不小,畢竟這些人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寫幾封信,捎幾句話,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隻可惜朱由校登基之後,始終致力於打擊文人的聲望,幾年努力下來,文人的名聲起碼在普通老百姓眼裏,已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文曲星了!

  再加上朱由校力主的全民公學,讓很多原本讀不起的孩子都有了讀書的機會,使得讀書人的數量有了一個恐怖的增長!

  所謂物以稀為貴,以前讀書人少,他們自然吃香些,現如今讀書人或者說識文斷字的人遍地都是,那些傳統意義上的讀書人也就不那麽稀罕了!

  從這些事情上看,朱由校對於讀書人或者說東林黨的惡意已經極為明顯了,以至於連高攀龍、葉向高這樣自命高士之人,也擔心朱由校這次下江南是要將東林黨連根拔起了!

  不過朱由校還真沒有這樣的想法,他下江南的初衷是通過這次出巡,警告江南的勳貴官紳,如今朝廷與江南已經不再是路途千裏,遙不可及了,所以他們應該知道收斂!

  其次是要跟江南士林做一次溝通,讓他們擺正自己的位置,轉化利益攫取方式,為大明帝國主義,殖民主義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至於借著給喬旺金找媳婦的機會把控江南,實在是一種巧合,朱由校隻不過因勢利導把這個巧合的作用發揮到最大罷了,沒想到卻把東林諸公嚇成了這個樣子!

  “哈哈哈哈!”朱由校聽了方從哲的話,忍不住大笑道:“這兩個老頭兒還真有意思,朕要他們那兩顆白毛腦袋做什麽?他們要是真想保住東林一脈,還不如直接順了朕的意,何必搞得如此悲壯?”

  方從哲一臉尷尬,呐呐地道:“他們好歹也是大明文脈,陛下還是不要如此苛待才好!”

  朱由校卻不以為意地擺擺手道:“方閣老這話就言重了,華夏文脈還輪不到他們,朕出宮之前已經下令造辦處大規模刊印《永樂大典》了,以後這部大典每個縣學裏都要存放一部,朕就不信有了遍布天下的《永樂大典》,我中華文脈還能斷了!”

  《永樂大典》是明成祖朱棣下旨編撰的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書,全書共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光是目錄就有六十卷,因此全書算上目錄共計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計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約三億七千萬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

  這部曠世巨著號稱萬書之書,自成書之後始終珍藏在皇宮大內,嘉靖皇帝時期曾命人重新抄錄,但抄本完成之後,原本就不翼而飛了,因此《永樂大典》原本的下落,就成了一個未解之謎!

  後世曆史中,滿清乾隆帝下旨編撰的《四庫全書》雖然在規模和字數上超過了《永樂大典》,可其中涉及的圖書卻隻有三千四百六十二種,從中就可以看出《四庫全書》雖然字數多,但圖書種類卻縮減了一半!

  如此一部鴻篇巨製,朱由校卻要將其大規模刊印,並且達到全國每縣一部的地步,此等恢宏的創舉實在讓人歎為觀止!

  方從哲也忍不住錯愕地道:“陛下要刊印《永樂大典》乃是千古風雅第一事,可是《永樂大典》刊印起來隻怕太耗人力物力了吧?”

  朱由校神秘一笑道:“方閣老有所不知,皇家格物學院的歐洲教授帶來了一種鉛活字,造辦處的大匠們經過半年時間已經仿製出來了,有了這種鉛活字,以後印書可就簡單多了!”

  據史料記載鉛活字是十五世紀一位德國出版商發明的,但具體材料卻沒有流傳出來,所以造辦處的那些大匠隻根據“鉛活字”這三個字,經過半年多的研究,終於把這種改變世界的好東西給弄出來了!

  有了這種不易損壞鉛活字,印刷出版將從技術工種變成簡單的熟練工種,這也是為什麽朱由校敢大規模刊印《永樂大典》的底氣所在!

  方從哲雖然不知道鉛活字到底有多厲害,但是以他對朱由校的了解,這位皇帝陛下絕對不是個胡亂放炮的人,既然他敢說要大規模刊印《永樂大典》,那這事必定能成!

  一想到以後天下遍布《永樂大典》的情形,方從哲不由得感到一陣頭皮發麻,內心忍不住感慨,從今以後文人的文脈算是斷絕了,但是天下的文脈卻就此萬古流傳了!

  想到這裏,方從哲起身一躬到地道:“陛下宏圖偉業應以此為始!”

  朱由校抬抬手道:“方閣老不必如此,大明中興方閣老功不可沒,將來史書上必定有方閣老一席之地!”

  方從哲聞言心中自然大喜,連連謙虛道:“陛下過獎了,如今大明四海升平,拓地萬裏,全賴陛下運籌帷幄,老臣隻不過是給陛下打打下手罷了!”

  說到拓地萬裏,朱由校不由得想起來曹陵,笑著說道:“前天熊廷弼和曹陵的奏折送來了,他們在奏折裏說,曹陵在烏拉爾山以西擊敗了一個莫斯科公國的領主,算是占領了一塊地盤兒,不過莫斯科公國不願意承認這次失敗,已經開始糾集大軍,準備與曹陵開戰了!”

  方從哲思索了一下烏拉爾山在什麽地方,片刻之後驚訝地道:“這豈不是說曹陵身在萬裏之外,而他手下隻帶了一千人,如何能與一國交戰?”

  朱由校點點頭道:“曹陵這家夥膽子的確大了些,帶著那麽點兒人就跑人家眼皮子底下去了,不過好在他並不魯莽,在開春之前他就派人求援了,熊廷弼的折子裏說他派了賀人龍和盧象升,率領兩萬大軍前往支援,現在大軍已經出發,相信再有四五個月,戰況就能傳回來了!”

  方從哲聞言不由得又是一愣,大明的地盤越來越大了,這一打仗往來消息都要小半年,在以前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