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二封信
作者:老八一杠      更新:2020-12-27 20:14      字數:2669
  在九邊提督衙門傳完旨意,又把朱由校要建立皇家軍事學院的事情傳出去之後,李進忠謝絕了熊廷弼的款待,馬不停蹄地往代王府去了!

  代王乃是大明第一代九塞王之一,第一代代王是老朱家的老十三朱桂,這孩子雖然沒跟他老爹打過仗,但也不是什麽省油的燈!

  自打就藩大同之後那個折騰勁兒就甭提了,不說別的,單就代王府號稱天下第一王府,就可見朱桂奢靡和無所顧忌了!

  為什麽代王府敢號稱天下第一王府呢?

  自然是因為代王府占地廣闊,奢華壯觀,要說代王府有多大,如果說代王府占地多少畝,諸位可能不會有什麽概念,但要說代王府的大小相當於小半個故宮,諸位可能就明白了!

  至於說代王府如何奢華壯觀,兩件事就足以證明,其一是據說朱老四要建北京紫禁城的時候,還特意派人去代王府學習參觀,甚至有謠言稱紫禁城其實就是將代王府擴大了一倍修建的!

  其二是後世北京故宮著名的九龍壁,其實最早出現在代王府,而且代王府的九龍壁,不但比北京的早了三百來年,規模和精美也猶有過之!

  其實這樣說,還是有些籠統,要說這代王府到底有多大,有多奢華,從它的建築格局就能看出些門道來!

  代王府的正門稱為裕門,往裏走是端禮門,再往裏走是承運門!

  而承運門是代王府外朝的中心,也就是代王屬官和外官覲見的地方!

  再往裏走就是承運殿,這承運殿是代王府的正殿,也是代王府諸殿中最大的一座,其形製也是僅次於紫禁城奉天殿以外的最高規格!

  而這隻是代王府的一小部分,剩下的還有崇信門、存心殿、長春宮、廣智門、廣贍倉、長壽宮、望親樓、清暑殿、宗廟、燕居之殿、東後殿、戟門、社稷壇、山川壇、大成殿、穿廊、謹德殿、體仁門、遵義門!

  就是這樣一座龐大的建築群,隻住著代王一家,由此可見當年第一代代王朱桂有多奢華,也可以看到朱家王朝侵占了大明多少的資源!

  雖然朱桂在建文年間,被他侄子給廢了,不過他有個好四哥,直接弄死了自己的侄子,然後又把他給立了起來,自打那以後,代王便是代代相傳!

  在原本的曆史中,代王一脈是在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進大同的時候被斷絕的,李自成對老朱家也是恨之入骨,不但燒了代王府,還把代王一家殺了個幹幹淨淨!

  不過現在代王一脈可還是享受著榮華富貴,現任代王是第八代代王朱鼐均!

  本來朱鼐均是沒資格做代王的,不過他哥哥,也就是第七代代王朱鼐鉉沒兒子,所以王位才落在了他的頭上!

  現在朱鼐均已經年逾七十,王府裏管事的也是他兒子,後世第九代代王朱鼎渭,

  所以當李進忠到了代王府承運殿的時候,見到的並不是代王朱鼐均,而是這位代王世子朱鼎渭!

  朱鼎渭今年也有五十多歲了,雖然早就須發花白,但卻樣貌俊朗,身形富態,精神頭兒也是十足!

  李進忠雖然代表著皇帝,但也是皇家的奴仆,而且他來代王府不是傳旨,所以見到這位代王世子,也必須依照禮儀叩拜見禮!

  朱鼎渭對李進忠這個司禮監秉筆太監也不是很重視,畢竟李進忠連掌印太監都沒做到,而且還不是東廠督公,朱鼎渭隻拿他當個奴才罷了!

  所以在李進忠見禮之後,朱鼎渭隻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起來吧!聖上讓你來,可有什麽話說?”

  李進忠雖然心裏對朱鼎渭輕視他而惱怒,可雙方之間地位的差距實在太大了,李進忠壓根兒不敢表露出任何不滿!

  隻能滿臉堆笑地說道:“奴婢來請見代王千歲,其實不是陛下的意思,而是福王千歲有封信要奴婢交給代王千歲!”

  朱鼎渭眉頭一皺,不解道:“福王?聽說他連封地都不要了,跑到北京去掌管宗人府了,他給我們代王府寫什麽信?”

  雖然都是頂著老朱家一脈的名頭,但是已經過去二百多年了,代王都傳了八代,朱老四家更是傳到第十代了!

  因此按照民間的說法,兩家已經是出了五服的宗親,說白了就是除了有同一個祖宗之外,再沒有其他的關係了!

  也就是他們家祖宗太牛,給他們這些後代子孫留下了萬裏江山,讓他們可以世世代代享受榮華富貴!

  可是朱鼎渭還是想不明白,福王給他爹寫什麽信?

  而且藩王之間是能隨便寫信的嗎?

  雖然心裏充滿了不解,但朱鼎渭還是說道:“家父年老體弱,早已不問內外事務,所以福王的信就交給本世子吧!”

  李進忠也不多說,取出信恭恭敬敬遞上去!

  有王府的太監接過信,檢查了一下,沒發現什麽不妥,這才轉交給朱鼎渭!

  朱鼎渭接過信也沒看,隨便的擺擺手道:“如果沒事沒事,就請李伴伴回去吧!”

  李進忠卻沒動地方,臉上笑意盈盈的說道:“世子殿下,福王千歲這封信非同小可,您最好看了之後告訴奴婢,代王府對福王千歲這封信有什麽看法,奴婢也好回去交差!”

  朱鼎渭雖然傲慢,但卻不傻,立即聽出李進忠這話裏的意思不一般,他眯著眼盯著李進忠,而李進忠也笑眯眯的與他對視!

  良久之後,朱鼎渭直接撕開信封,抖開信紙,隻見信紙上寫道:

  代王伯父安好

  小侄朱常洵受聖上委派,掌管宗人府,對我朱家子嗣之繁茂,感到無比驚心!

  現今我朱家受朝廷供養之子嗣,已有八萬餘人,如此多的朱家子嗣,文不成武不就,終日隻知吃喝享樂,實非宗室之福!

  因此聖上有心讓宗室子弟有所作為,凡是放棄朝廷供養者,無論習文可科考,練武可從軍,乃至農耕行商,宗室都可有所關照!

  當然宗室子弟畢竟是太祖一脈代代相傳而來,雖然年深日久,宗室之間聯絡日少,但聖上也不會不念這份香火之情!

  那些不願放棄朝廷供養的宗室子弟,朝廷也會照常供給,但宗室子弟一言一行皆彰顯皇家之顏麵,故此若是再有宗室子弟胡作非為,小侄掌管宗人府,定然不會姑息!

  小侄寫此信給伯父,也是為了讓伯父知曉聖上心思,若代王一脈有子弟願意自謀生路者,速報與宗人府,小侄定會從優安排!

  不願者也請伯父嚴加管束,若再有人敢無視國法,作奸犯科,小侄狠手發落之時,還請伯父勿怪!

  小侄朱常洵拜上

  朱常洵之所以稱朱鼐均為伯父,是因為朱常洵是朱老四家的第九代常字輩,而朱鼐均則是朱桂家的第八代鼐字輩,而且朱鼐均比朱常洵的老爹萬裏皇帝朱翊鈞大了幾歲,所以才有了這樣的稱呼!

  雖然福王對代王的稱呼很親近,極力彰顯兩家的宗親關係,可福王這封信裏的內容卻讓朱鼎渭臉都綠了!

  朱鼎渭抖著手中的信紙,瞪著李進忠,厲聲問道:“福王這是什麽意思?聖上又是什麽意思?難道聖上有削藩之意?”

  李進忠皮笑肉不笑地說道:“世子殿下可把奴婢問住了,福王千歲的信奴婢又沒看過,怎麽知道他老人家是什麽意思?至於陛下的意思,就更不是奴婢敢胡亂猜測的了,有什麽疑問,世子殿下還是去問問代王千歲吧!或許他老人家更明白陛下和福王千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