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天下紛擾(上)
作者:老八一杠      更新:2020-12-27 20:14      字數:2482
  看著這些目瞪口呆的人,朱由校由衷地說道:“朕為一國之君,天下人都是朕的子民,朕有責任保護他們,如果保護不了就已經是朕的失職了,那麽朕至少要給他們報仇,所以朕覺得自己做的沒錯,那些拿人命當閨房之樂的人該殺,那些坑害窮苦百姓的人更是該死,宋時有人說天子是與士大夫共天下,朕看說這話的人就該死,天子應該與天下人共天下,朕既然受命於天,那朕的職責就是不讓饑寒侵我百姓,不讓刀斧害我百姓,做不到這些,朕才是真正的昏君,諸位日後都是前途無量的大人物,朕隻希望你們心裏少一些自家的蠅營狗苟,多一些百姓的疾苦!”

  課室中的人再次被朱由校的話給鎮住了,在他們的認知裏,士作為一個極其特殊的階層,可以說已經等同於天下了,所謂天下歸心,不過就是士人歸心,所謂的天下萬民,也不過就是這些士人,至於那些泥腿子,販夫走卒,他們算是人嗎?

  為了幾個不值錢的賤婢,斬殺一位三品大員,這種事情放在其他場合,這些讀書人自然會義憤填膺,可在今天這樣的場合裏,他們不敢為章長路打抱不平,因為那樣的話,會被天下人唾罵,永世都不用想翻身了!

  當然如果這件事是別人做的,那必定是要千刀萬剮的,可是這件事偏偏是皇帝做的,那到底皇帝做的對,還是錯呢?

  在這些讀書人的眼中,皇帝就算沒錯,但也有些小題大做了,可在天下人的眼中,皇帝非但沒錯,反而是一位值得稱頌的好皇帝!

  朱由校見那些監生沉默不語,也知道這件事對他們衝擊很大,於是朱由校也不理會他們,轉而對小丫頭寧溪說道:“朕的事情已經說完了,你說朕到底是不是昏君?”

  寧溪其實也在思考朱由校做的對不對,結果被冷不丁這麽一問,頓時被嚇了一跳,脫口而出道:“你做的這些事的確沒錯,死的那些人也的確該死,可是為什麽那麽多人說你是昏君呢?”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嚇傻了,他們可是要去午門上書的,那就是說皇帝就算不是昏君,但至少是有大錯處的,可是如果皇帝做的事沒錯,殺的人也都該死,那皇帝又錯在什麽地方呢?既然皇帝沒錯,那他們這些要上書的人不就是大錯特錯了?

  曹世傑和幾個要帶頭上書的幾個人臉上的汗瞬間就下來了,朱由校卻不理會他們,隻是笑著對寧溪說道:“朕不管別人怎麽說,你隻說朕是不是昏君就行!”

  所有人的目光立時看向寧溪,隻見小丫頭眉頭緊皺,一雙小拳頭捏的緊緊的,白皙的皮膚上青色的血管都清晰可見了,很顯然小丫頭心裏是極度掙紮的!

  最後寧溪長出口氣,緩緩搖了搖頭,拜倒在地道:“雖然很多人都認為陛下是個昏君,可是小女子認為陛下做的沒錯,陛下不是昏君,倒是那些說陛下是昏君的人,不知道心裏都想的是什麽!”

  “哈哈哈哈!”朱由校仰天大笑道:“天下人都說朕是昏君也沒什麽,隻要你這小丫頭說朕不是昏君就足夠了,至少天底下還有一個人願意為那些窮苦的百姓說話,願意認同朕的做法,吾輩不孤!無吾輩不孤啊!”

  “王安、楊漣,擺駕回宮!”朱由校最後沒理會任何人,直接走了!

  等眾人反應過來,朱由校已經不見了蹤影,所有人這才鬆了口氣,寧溪的哥哥寧世偉,趕緊一把拉起了小丫頭寧溪,指著她全身顫抖的卻是說不出一句話來!

  寧溪這時候也知道自己似乎闖了不小的禍,身上雖然暗暗發抖,但臉上卻滿是倔強,也不理會寧世偉,隻對褚知春施禮之後,便也出了課室,寧世偉無奈隻能跟褚知春告了個罪,急急忙忙的追出去了!

  這時褚知春忽然想起,自己的勸諫朱由校似乎並沒有接受,而且他好像也被朱由校給說服了,可是褚知春反複琢磨朱由校的話,卻總覺得哪裏不對,最後褚知春也搞不明白,到底是什麽地方不對,隻能無奈地歎了口氣!

  朱由校回到了他的紫禁城,他在國子監裏說的話也快速地傳播開來,頓時還打算反撲一下的文官,自發地偃旗息鼓了起來,不過一種讓人壓抑的氣氛開始在京城中蔓延!

  官員們雖然都在勤勉地幹著自己的工作,但他們見麵時總是會用眼神交流一番,或者幹脆找個沒人的地方密談一陣,隻不過這一切都是在衙門裏進行的,到了晚上原本喜歡聚在一起,吟風弄月的文官卻變得異常的安穩,以至於京城的青樓都顯得有些冷清了!

  在這個過程中倒是有四件事讓人側目,第一件是褚知春的母親被封為三品誥命夫人,妻子被封為七品誥命夫人,同時宮裏賞賜了不少金銀布匹,讓一向拮據的褚家陡然富庶了起來!

  第二件是刑部給事中王圭被封為河道巡風使,風風火火地帶著一幫子賬房、工匠跑出去巡視皇家修建的水利工程去了,當然這位王圭王大人,就是那位在金殿上死裏逃生的幸運兒!

  第三件是河南巡查禦史徐光啟入京,任職工部尚書,但小皇帝召見他一次之後,徐光啟便一直待在工部,連朝都不上了,據工部的官員說,徐光啟在整理工部曆代積攢下的圖紙,以及清點大明所有的匠戶名冊!

  第四件是東林大佬韓爌告老還鄉,這對東林一脈震動極大,據說劉一燝和楊漣曾經進宮求見朱由校,希望皇帝能留住韓爌,隻不過後來的結果還是韓爌離京還鄉!

  一時間整個京城的氣氛又壓抑了幾分,就連那些市井走卒都感覺到了京城裏麵死氣沉沉的,在這樣的氣氛中,諸如禮部主事寧錫明把自家閨女關在秀樓裏,小皇帝在宮裏操練兵馬,京城有名的幾個惡霸被收拾了,城外災民被安排進了皇莊,等等的小事,根本就無法進入眾人的視線了!

  與死氣沉沉的京師不同,大明南北各地都悄然的熱鬧起來了,先是南方各地的士紳大戶接到了劉一燝的信,他們立即聚在一起商議對策,隻不過有資格與會的也不過周、韓、王、齊、宋、錢、劉這七家!

  這七家在南方擁有百萬畝的良田,工坊、商號數千家,海船數百艘,靠著他們七家活命的人更是數不勝數,隻不過他們經過極其激烈地爭吵,也沒能最終達成一致,最後隻有王家、宋家、劉家這三家組織大批的糧食裝上海船往天津衛駛去!

  其餘幾家裏,周家和王家堅決反對通過海運南糧北調,齊家和錢家則是持觀望的態度,畢竟大海裏來的銀子雖然多,可哪怕一分銀子落在官府或者皇家手裏,他們心裏都不舒服,南方的米糧雖然多的要爛在倉裏,可哪怕有一粒運到北方去救那些泥腿子,心裏就更難受!

  端午看書天天樂,充100贈500VIP點券!

  立即搶充(活動時間:6月25日到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