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身份之謎
作者:三三五十一      更新:2021-01-12 16:02      字數:2310
  緬南公海,午夜兩點。

  “怎麽樣了?看不到我們了吧?”小船上,何升氣喘籲籲的朝四周張望。

  高林也環顧了一下,四周靜悄悄的,隻有海水的輕微流動聲。

  “還好,總算是趕上了,他們應該是沒發現我們的船。”高林不自覺的鬆了一口氣。

  剛才那場麵,幾乎就是,前一刻他們這小船開離開,後腳對麵的巡邏船探照燈就打了過來。

  “下一步怎麽辦,機器魚和攝像機都在靜姐身上。”高林沉聲問道。

  片白起身拍了一下高林的肩膀:“小高,你不用擔心,按照原來的計劃,明天那姑娘自己會回來酒店的。”

  “他剛上潛,光在隔離倉減壓就最少得六七個小時,事關身體,這事著急不得。”

  何升看下了表,他建議道:“現在都兩點半了,等咱們回到酒店估摸著都要天亮了,你們回去還睡得著嗎?”

  “大家今天都忙活了一天了,不如我提議,咱們一塊去喝點吃點怎麽樣?我餓著慌的時候可沒法睡覺,”何升拍了拍自己那滾圓的啤酒肚。

  幾人也覺得何升說的有道理,尤其是片白,他自己本身就有著不小的酒癮。

  一拍即合,隨即眾人將小船臨時停靠在了一個碼頭,片白又跑到馬路上招停了一輛出租車。

  聽從司機的建議,眾人就近選擇了一家大排檔。

  這片大排檔屬於私人營業性質,就算是臨近了後半夜,也還有不少的人在一塊聚餐。

  和國內的大排檔一樣,無非就是:“一桌五凳上上簽,啤酒雪碧來一打,擼串吹逼談俗世,笑看對桌一斤半。”

  由於是臨近碼頭,這裏的大排檔雖然檔次不高,但是卻能突出兩個字:“新鮮。”

  “來高老弟,嚐嚐這仰光的啤酒怎麽樣。”等菜上桌的時候,片白先給高林滿了一杯。

  “我平常喝慣了燕京,感覺都差不多一個味啊!”高林吧唧了兩下嘴唇,笑著說道。

  片刻,好酒好菜陸續的被端上了桌,大家之前一直緊繃的神經都得到了一些放鬆。

  馬維督往嘴了丟了一顆毛豆,他開口道:“高老弟,剛才沉船的那一堆旗子你也看到了吧?”

  高林點了點頭:“自然,估計最起碼有三種顏色的船旗。”

  “那你知道這船原來是幹什麽的嗎?”馬維督笑著問道。

  高林雖然在古董這方麵所知頗雜,但他畢竟不是專門搞學術研究的,在冷門旁道這方麵,他確實比不上開了博物館見多識廣的馬維督。

  “還請馬老明說吧。”高林謙虛請教道。

  馬維督吃完毛豆後拍了拍手,隨後他的神色變的正經了起來。

  “高老弟,我做古董這麽多年,可能見識比你們廣泛一點,下麵這隻是我的推斷,老白,你也聽聽,看看有沒有什麽要補充的。”

  馬維督接著伸出了一根指頭:“第一,這種三頭尖刀船是明代的水軍船造型,據傳說當初這麽設計是為了模仿二郎真君的三尖兩刃刀。”

  “第二,那種很多顏色的軍旗在水軍艦隊裏麵代表了不同的含義。”

  “古代的時候沒有手機電話,當集結了龐大艦隊的時候,為了方便統一聯係指揮,就發明了這種多色船旗。”

  “明末武舉人張倫寫過一本《廣府船誌》,這裏麵對於這種多色彩旗有過幾筆描寫。”

  “凡四十帆以上船隊,首尾不通達者,皆以彩色軍旗為號,紅旗示進,綠旗當退,黑旗當防,黃旗當攻,以中心旗官為介,可一傳十,十傳百,終乃統籌艦隊。”

  見高林聽的若有所思,馬維督嗬嗬笑了兩聲道:“小高,可是想到了什麽?”

  高林神情嚴肅,他輕輕的放下了手中的筷子,開口淡淡的吐出了四個字。

  “三寶太監。”

  “啪啪!”馬維督讚賞的鼓了一下掌,“不錯,小高你也挺能的嘛。”

  “噗!”

  “啥?”

  “啥玩意?”片白把剛灌進嘴裏的半杯啤酒噴了出來,噴了何升一臉。

  “三寶太監?鄭和?”

  “明朝下西洋的那個鄭和?”片白舉著一個空酒杯,滿臉震驚之色。

  “我淦,老白,你丫的惡心死我了,噴了你何爺我一臉馬尿!”何升連忙扯著一張又一張的紙巾。

  馬維督用筷子點了點飯桌:“鄭和的船隊當年一共七次遠洋,每一次動用的都是上百艘大船,數萬名水手舵手。”

  “縱觀整個明史,能動用如此大規模的水軍部隊遠航的,除了這位三寶太監還有誰?”

  “可是……”高林心頭也有一個提問。

  “馬老,明史中的確有記載過鄭和船隊的情況,可若是看了數據的話,每次大遠洋回來,他的船隊數量好像並沒有減少吧。”

  “就比如《明史》中對他第一次出海的記載。”

  鄭和奉永樂皇帝之命,率領大小船舶二百餘艘,士卒近三萬餘人。

  其中大型寶船六十二艘,最大者長四十四丈,寬十八丈,設有九桅十二帆,最遠航線達六千海裏以上,鄭和船隊,規模之宏大,人數之眾多,堪當大明之威。

  頓了頓,高林又道:“而且後麵還說了,鄭和遠航歸來時交還的船隻還是兩百餘艦,一條不少。”

  馬維督聽出了高林問話中的疑慮,他笑了笑道:“史書是當時的統治者寫給後人看的,況且,永樂皇帝好大喜功,就算鄭和的船有翻過幾條,他會讓人寫嗎?”

  “況且,小高,你注意過沒,鄭和一共七次下西洋,關於他每次出海和回國時的人員數量,船隻數量大都有記載。”

  馬維督小眼一眯:“可唯獨有一次例外,鄭和第六次航行的記錄你可曾從《明史》中看到過?”

  高林聞言微微訝異,他快速的在腦海中估算了起來。

  明史,《鄭和傳》記載了鄭和第一次遠洋的記錄和船隊帶回來的戰利品,這其中包括了鄭和從西亞帶回的那種“蘇麻離青”色料,而正是因為這種色料,造就了傳奇般的永宣青花瓷。

  費信《星槎勝覽》記載了第二次遠洋。

  馬歡《瀛涯勝覽》記載了第三次。

  查繼佐《罪惟錄》記載了第四次。

  《三室太監西洋記》記載了第五次遠洋。

  高林腦袋中突然出現了斷片。

  “不對啊?為什麽唯獨缺了這第六次的遠航記載?而且還沒有隻言片語的留存?”

  高林大感不解。